毛羽
摘要:樂器是人身體的延伸,音樂的表現離不開人與樂器的結合。薩克斯管演奏者在看待自己的樂器時,考慮最多的也許就是使用什么種類的笛頭。所以演奏者的演奏特點、風格取向、對泛音的控制能力都成為了選擇笛頭的依據。而每一位演奏者又都對聲音的明暗、演奏的舒適度等有著自己不同的見解。因此選擇什么樣的笛頭就成了一個復雜的問題,但這并不意味著只能通過經驗來解決這個難題。筆者想通過剖析薩克斯管笛頭反射面對泛音的影響,從而增加我們對笛頭與泛音關系的認識,使我們能夠更好的控制泛音和音色。
關鍵詞:薩克斯管 ?笛頭 ?泛音 ?音色 ?古典音樂 ?爵士音樂
一、反射面(Baffle)
反射面(Baffle)是哨片與笛頭相對應的空間,它從頂端圍欄(Tip Rail)開始,沿著笛頭內腔斜面向下。反射面是哨片發生振動后第一個承受振波的笛頭區域。圖例1:
反射面與哨片的距離太近,會使反射的聲波與哨片振動的聲波互相干擾,造成雜音的出現,聲音會顯得粗糙,其本質是泛音增加。
反射面與哨片的距離太遠,則會因為反射不足而導致聲音暗淡、力道不足,演奏起來會比較費力。其本質是泛音減少。
在演奏樂器的時候,演奏者口腔空間的大小與咽喉的張開程度,對樂器所產生的音色有很大影響。在很多時候,兩個有同樣演奏能力和演奏經驗的人就能以這個條件區分出不同的音色風格。口腔空間小、咽喉收窄的人奏出來的音色更明亮,而口腔空間大、咽喉張開的人則會發出音色更暗的聲音。這時,結合特定笛頭反射面設計所產生的泛音特征,就能夠使演奏者通過笛頭來調整自己的音色。
二、凹反射面
反射面有四種基本形態。第一種:凹反射面(Concave)。(圖例2)
凹反射面所起到的作用是通過擴大笛頭的內腔(Chamber),使反射面與哨片的距離更遠,從而減少泛音的發生。這種凹反射面發出來的聲音通常被稱為“Dark Tone”,意指更暗的聲音。如果反射面足夠低,發音聽起來就會很鈍很沉悶,并能夠產生很夸張的聲音“Fat Tone”。但內腔過大也會使哨片感覺起來比平時更硬,需要更強勁的氣流支撐。另外,由于其形態減少了泛音,所以超高音將更難演奏。
這種反射面的笛頭需要配合一塊反映很好的哨片,以及更有力的呼吸支撐。吹奏者須將哨片咬得更多,使得哨片有更大的振動面積,以彌補泛音被削弱后所造成的聲音共鳴不足。為了更好的演奏高音,演奏者需要提高舌頭在口腔中的位置從而縮小口腔空間,以實現氣流速度的加快。
雖然演奏這種笛頭很費勁,但對于許多傳統爵士樂(Vintage Jazz)演奏者來說,這種音色正是他們追求的。
三、凸反射面
第二種:凸反射面(Convex)。(圖例3)
凸反射面所起的作用正好與凹反射面相反,它通過縮小內腔(Chamber)的空間,使哨片與反射面之間的距離更近,產生更多的振波反射,從而加強了泛音的能量強度,使泛音更加明顯。
由于其加強泛音的作用,使得超高音更加容易演奏。哨片與這種形態的笛頭配合會顯得更加容易發音,對氣息不夠強勁的演奏者來說它是更容易吹奏的,因此被很多初學者采用。
凸反射面形態的笛頭的顯著特征就是聲音的尖銳,音色聽起來更加明亮。舌頭的運動需要更加小心,舌頭需要擺在一個非常合適的位置,既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否則聲音就會顯得過分尖銳并產生吱吱的怪音。哨片的選擇應該偏硬一點,這有助于減少哨片與反射面之間所產生的振波反射。頂部很薄的哨片在這種笛頭上會發出十分尖銳的聲音,這是因為振波反射在這種哨片上會更加頻繁而無法得到抑制。如果這樣音色就會變得粗糙,高音容易“嘯叫”,低音則容易吹成泛音。
但對于那些不容易演奏出更大音量和聲音顯得過于低沉的人來說,凸反射面的形態是具有顯著調節作用的。
四、中等反射面
第三種:中等反射面(Medium Baffle)。(圖例4)
中等反射面是對凹反射面和凸反射面聲音特征的綜合,它所起的作用是使基音與泛音的能量比例更加平衡。這種形態適合絕大多數人,特別是古典薩克斯管演奏者大都選擇此類形態的笛頭。在哨片硬度的選擇上,它可以有更大的選擇空間。但它也有其不足,即缺乏明顯的個性,所以在爵士薩克斯管的演奏中,這種形態的應用就明顯的少于在古典薩克斯管中的應用。
五、臺階式反射面
第四種:臺階式反射面(Elongated Baffle)。(圖例5)
這種反射面的設計,因該說是對凸反射面的進一步繼承和夸張。它所制造出的泛音是空前的,泛音的能量比例巨大,甚至有超過基音的可能。這種形態使哨片距離反射面特別的近,振波反射也非常的多,從而產生了極為明亮和極具爆發力的聲音。它的聲音非常大,適合演奏現代爵士樂。但有得必有失,想奏出柔和的音色就變得很困難了。
臺階式反射面往往帶有一個比較大的開口(Opening),這從某種程度上使哨片距離反射面更遠了一些,客觀上減少了泛音。在實際演奏中為了避免泛音的過分突出,它要求下嘴唇更大面積的接觸哨片,以消除多余的泛音。
六、結語
在筆者看來,在實際演奏中把握薩克斯管笛頭反射面與泛音的關系,從而很好地控制音色,并不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它需要演奏者分析自身的發音特點,并了解笛頭結構對音色的影響。笛頭設計與構造的不同其目的是為了獲得不同的音色,即不同的泛音組合。而這些設計所要達到的音色效果,最終是要與演奏者的發音技術相結合才能夠實現的。
參考文獻:
[1]尤金·魯索.薩克斯管的高音[M].美國:MMB MUSIC,Inc,1978.
[2]大衛·里布曼.探究富有個性的薩克斯管的聲音[M].李雨生,劉柳譯.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
[3]英厄姆.劍橋音樂指南――薩克斯管[M].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1999.
[4]費隆.the Saxophone is My Voice[M].法國:International Music Diffusion,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