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易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的發展,現代教育理念的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逐漸深化。揚琴的教學模式在新的教學理念影響下也有了一定的變化。本文主要從揚琴教學的教學模式、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方法上探討了新的教育理念給揚琴教學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現代教育 ?教育理論 ?揚琴教育 ?影響 ?發展 ?教學模式
揚琴是我國的民族樂器,也是世界性的樂器,在音樂領域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揚琴自引入我國到現在已經有四百余年,揚琴教育在20世紀60年代得到了飛躍性的發展。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新的教學理念形成,揚琴的教學模式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揚琴教學是一種音樂專業教學活動,其教學內容包括演奏技巧的傳授,音樂流派、音樂風格的劃分以及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
在現代教學理念中,認為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應該是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所獲得的,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提倡學生全面的融入到教學課堂中,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情境性,這些新的教學理念對于傳統的揚琴教學改革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一、揚琴在我國的教學背景
揚琴作為中國的民族樂器直接反映了我國名族樂器的文化特點。我國的民族樂器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又有很好的融合性,每一件樂器都能夠獨立完整地表達一個故事,也能與其他樂器進行完美的融合,很好地體現作品風格。揚琴在與西方文化的碰撞下,保留了西方音樂文化的精髓,有很好地融入了中國文化民族樂器的精華,因此揚琴具有:“左右全能、點線有致、曲直兼濟、縱橫交織”的優良特點,在我國各地的音樂文化中都得到了廣發運用和傳承。例如:四川琴書、天津時調、江南絲竹、恩施揚琴等等。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揚琴音樂的發展以及揚琴教學的質量和水平與我國的教學文化和歷史是牢不可分的。
二、新的教學理念對揚琴教學模式的影響
(一)改變了教師的傳統觀念,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揚琴教學觀念中認為,教師應該是課堂教學的活動主體,因此教師擁有絕對的權威性,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只需要被動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這種教學觀念就是人們通常所指的“灌輸式”教學,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心理和認知能力,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學的難度。新的教學理念強調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改變了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再是進行機械的教學,應該注重引導學生學習,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切實做到實現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這樣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也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情景教學的應用
揚琴教材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練習曲和樂曲。練習曲是學生學習的基礎課程,學生樂意掌握基本的演奏技能和理論基礎,樂曲是檢驗學生基本技能和知識的一種必要方式。兩種類型之間相互獨立又互相聯系。無論是練習曲還是樂曲的教學,學習情境都能夠很好的起到提高學生自身認知能力的作用。情景教學將理論知識與揚琴演奏技能進行巧妙的融合,通過情景教學,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印象,還培養了學生揚琴演奏的技能。
情景教學的具體實現方案:
1.進行情景教學一定要根據作品音樂內涵選擇合理的音樂情景。在揚琴教學中,理解和分析作品音樂內涵是學生學習曲目的開端,教師通過對作品的音樂情景的描繪引導學生想象思考,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來感受作品的音樂內涵和音樂情景,在將學生的演奏引入真情實境中。
2.情景教學的舞臺設計一定要符合座屏的演奏情景,情景教學最重要的環節就是讓學生參與到舞臺演出中。舞臺環境的設計是影響學生心理狀態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情景教學的舞臺一定要結合作品的內涵和音樂情景進行設計,良好的舞臺環境能給學生的營造良好的演奏氛圍,有利于提高情景教學的教學效率。
3.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因為進行情景教學基本都是通過舞臺實現的,但是由于學生長期的處于課堂教學中,舞臺的實踐演奏同平時的訓練有很大的區別,在舞臺演出時,其陌生的環境和不同的氛圍容易導致學生因為心理緊張造成演奏水平的降低。因此,除了進行專業教學以外,教師在平時的訓練中更要注重對學生心理能力的培養。例如:在平時的訓練中可以模擬舞臺環境進行訓練,也可以將課堂教學進行拓展,讓學生盡可能的接受新的演奏環境,提高學生對不同環境的適應能力。
(三)拓寬揚琴教學視野,加深揚琴教學深度
傳統的揚琴教學的教學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認為教學主要就是教學內容和方法兩個方面。其實揚琴教學應該是一項系統的指的人們深入研究的科學。古今中外,對于揚琴教學,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教學思想和不同的教學方法,當然,他們所獲得的教學成果也大不相同。因此,在進行揚琴教學研究時,應該集思廣益,將好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加以深入的研究,總結出適應我國揚琴教學模式的系統化教學方法。此外,揚琴教學應該進行廣泛的交流,學習其他樂器的研究成果。眾所周知,揚琴是我國民族樂器,也是世界性的樂器。因此擴大揚琴教學的交流會,不僅可以擴大揚琴的影響力,并且可以通國交流會學習其他樂器的優秀文化和特點,有助于在揚琴教學中伴奏教學的更優化的實施,從而提高揚琴文化在其他樂器中的融合能力,保障揚琴的可持續性橫向發展。
三、結語
揚琴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在我國的民族音樂中具有相當重要的音樂地位,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新的教育理念的形成,揚琴教學的教學模式也受到了一定的積極影響:教學觀念的該表,課堂教學方法更加靈活,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揚琴教學的教學質量。因此,新時代下的新教學觀念對促進我國揚琴教學的改革以及我國揚琴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謝玉虹.揚琴教學改革的成效與啟示[J].中國音樂,2009,(02).
[2]韓曉莉.論揚琴教學中常常缺失的兩個重要環節[J].樂器,2010,(12).
[3]王江萍.淺談大學揚琴教學[J].黃河之聲,2006,(08).
[4]劉娜.現代教育理念對揚琴教學模式的影響[J].藝術教育,2014,(10).
[5]項祖華.揚琴教學的基本環節[J].樂器,19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