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全有
資金短缺,是制約脫貧的重要難題,造成資金短缺的根源之一是融資困難,融資困難的根源在于鄉村金融機構少、金融產品少、金融服務少。前些年,甘肅定西市安定區秤鉤驛鎮雙樂村資金短缺,融資難,主要原因也是沒有專門的金融機構、產品和服務。
貧困村的資金困擾
雙樂村距離定西市區43公里,總流域面積14.6平方公里,有15個社418戶1693人,其中貧困人口376戶、1551人,是典型的貧困村。耕地面積10617.7畝、人均6.27畝,主要種植馬鈴薯,八成以上的農戶養羊,存欄數在2萬只以上,是安定區委區政府授予的“養羊專業村”。農民收入主要靠養羊業、馬鈴薯產業、勞務業。
調查顯示,雙樂村村民年均純收入不足2300元,但資金支出量很大,人均在5000元以上,大額支出主要集中在婚喪嫁娶、上學、醫療等方面。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民普遍趨向在小城鎮購房居住、在農村生產經營。
為解決貧困農民生活和發展資金短缺難題,近年來,雙樂村在定西市政府牽頭、金融監管部門推動、各金融機構配合下,大力開展創新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其中效果最顯著的是惠及面最廣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具體做法是由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給農戶提供小額信貸服務,一次授信,循環使用,授信額度內隨用隨貸,不再審批。經過幾年的運行,最高信用額度由過去2、3萬元擴大到目前10萬元,并根據農戶家庭財產及信用情況動態調整信用額度。這種信貸服務方便快捷,能解決大多數農戶低水平生活和家庭小規模農業經營需求,很受農戶歡迎,絕大多數農戶可享受的實際額度在2—5萬元之間。
目前,雙樂村以小額信貸為主的貸款余額累計有1770萬元,貸款面接近40%。但小額信用貸款只能解決農戶低水平、小規模的生產生活燃眉之急,對于正從貧困邁上整體脫貧新發展臺階、希望擴大再生產、過上小康生活的新型農民來說,則顯得杯水車薪。例如村民趙克志組建了一家馬鈴薯合作社,通過小額信用貸款貸了一些,可還是嚴重不足。無奈之下,他請兩位村干部以自身名義向信用社貸款,然后把貸款轉借給他,勉強籌到20多萬元貸款,可這仍與他收購馬鈴薯所需資金相去甚遠。
其實,安定區所有的貧困村幾乎都與雙樂村一樣,在新的發展階段,對資金的剛性需求大大增長,可服務他們的村級金融機構很少、產品不多、額度有限。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調研扶貧工作時指出:“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在面上要突出整體聯動,在點上要突出地方特色,加強分類指導,一鄉一策、一村一策,一家一戶一本臺賬、一個脫貧計劃、一套幫扶措施,確保扶到最需要幫扶的群眾、扶到群眾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那么,用什么鑰匙才能打開鄉村發展融資難這把鎖、推動精準扶貧深化展開呢?定西市委以改革創新精神,提出九條精準拓寬扶貧融資渠道:一是財政扶貧資金更多地轉變為政策性貼息、擔保資金和風險補償資金,擴大受益面。二是雙聯惠民貸款、牛羊蔬菜產業貸款、婦女小額擔保貸款、易地扶貧搬遷建房貸款等各類貸款資金更多地用于扶貧。三是認真落實國家扶貧貼息貸款政策。四是認真實施“中和農信”小額信貸、“世行第六期貸款”、“亞行貸款”等項目。五是加強駐地各金融機構的融資合作,將農村存款主要用于農業、農村。六是發展普惠金融,加強對貧困人口、低收入群體和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七是降低貸款門檻,采取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三權抵押,農戶信用擔保和聯戶擔保等方式,擴大農戶小額信貸。八是發展貧困村“互助資金”合作社,興辦扶貧擔保公司,幫助貧困戶和扶貧企業解決資金短缺難題。九是開展扶貧保險工作,擴大自然災害保險范圍。其中,第七條和第八條辦法,是完善村級金融機構,激活村級金融服務、產品的精準辦法。
雙樂村成立“雙樂會”
今年1月,雙樂平安雙聯互助協會(以下簡稱“雙樂協會”)在雙樂村成立,該協會以打造信用村為基礎、以為村民擔保發展貸款為目的、以自有資金交金融機構擔保抵押風險為撬動、以盤活利用村民財產質押反擔保為抓手,將“降低貸款門檻,采取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三權抵押,農戶信用擔保和聯戶擔保等方式,擴大農戶小額信貸”與“發展貧困村‘互助資金合作社,興辦扶貧擔保公司,幫助貧困戶和扶貧企業解決資金短缺難題”有機統一起來,進行大膽探索。
今年初,“雙聯”雙樂村的定西市政府副市長劉昇動員全村所有農戶加入“雙樂協會”,動員中國平安財產保險公司為協會無償捐助30萬元資金,動員協會向安定區農村信用聯社存款30萬元為擔保抵押風險金,動員信用聯社以擔保抵押風險金5倍的比例為協會會員提供不超過150萬元的擔保貸款。信用聯社要求擔保貸款對象是授信且使用過信用貸款的村民,單筆不超過5萬元,用途主要是發展養殖及擴大種植規模,期限兩年,每戶貸款對象的信用貸款和擔保貸款余額不超過10萬元。
村民李世雄說:“現在要甩掉窮帽子、過上好日子,就離不開靠借銀行的錢大發展。我養了200只基礎小尾寒羊,計劃大干一場,可是信用社給我只授5萬元的信用額度,我只能貸5萬元的信用款,這點錢遠遠滿足不了我的需求。沒辦法,我就向高利貸貸了12萬元。幸運的是今年村上的協會為我擔保了5萬元貸款,這一下緩了我的急,讓我還了5萬元高利貸。”
“雙樂協會”之所以敢給會員擔保貸款是有原因的。駐村鎮干部王瑞權說,協會為會員擔保貸款之前,會員會將自有財產質押給協會供其反擔保。財產主要有承包地、林地的經營權,宅基地、汽車等財產的使用權。貸款戶將承包地、林地的承包書和宅基地的產權證復印并簽字畫押后質押給協會,承諾如不能按期還款,就由協會用流轉承包地、林地、宅基地等的經營權、使用權10年所得收益還貸款。質押的承包地,必須是自有,必須在20畝以上。
靠誰、用什么方式評估會員質押財產的價值?王瑞權介紹說,會員需要貸款,就向協會理事會申請,一旦同意,理事會就安排協會監事會調查申請貸款會員的信用情況、貸款用途。在此基礎上,監事會主任及一名成員和信用社一名工作人員組成“三人”工作小組,與貸款者商議所質押財產的價值。
協會到底有沒有擔保風險?鎮長王前進說:“協會只限給本村會員擔保貸款,擔保不出村,而且協會監事會調查嚴格、理事會決策慎重。風險小,是因為協會民主管理、民主決策的體制機制在很大程度上保證著擔保的安全性,是因為信用村建設夯實了會員誠信還貸的基礎,是因為會員經濟實力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上的會員,即便自己沒有償還能力,總會在發展起來的社會環境里籌款還上擔保貸款。”
農民之所以難從金融機構貸到款,關鍵是缺乏有價質押物。“雙樂協會”探索進行的擔保和反擔保貸款,緩解了種養大戶、加工販運致富帶頭人缺少發展資金的難題,進一步銜接了現有農村金融服務的創新,彌補了小額信貸的不足,緩解了農民貸款難題。短短半年間,信用聯社就以前所未有的極大熱情,為“雙樂協會”的25戶會員擔保貸款122萬元,緩解了農戶發展資金短缺的燃眉之急,點燃了他們以貸款圓發展夢的新希望,實現了信用社和農戶的“雙樂”。
“雙樂協會”為會員成功擔保貸款,關鍵的兩步棋是“低費用”評估“三權”和以質押開展反擔保。在雙樂村,評估“三權”并不需要專業機構,而是由協會監事會三位成員、貸款申請人、放貸金融機構三方集體協商。評估成功,完成反擔保,貸款戶就給協會交100元費用。反擔保,就是申請人將評估的“三權”質押給協會,以此向協會保證自己按期還貸。如果貸款戶不能按期還貸,就由協會代償,但協會收回所質押的有形資產,將其流轉給愿意租用的市場主體、盤活使用。
期待更大的施展空間
雙樂村平安雙聯互助協會為定西市破解村級合作金融做了嘗試。回過頭來看,協會從成立到運行半年多,所構建的組織、發揮的功能、開展的服務,充分說明這是一個富有創新的精準金融扶貧探索,是一個富有方向性綜合性改革性的探索,也是一個打造“惠民工程”的探索。
當然,作為新生事物,“雙樂協會”的探索實效還有待進一步檢驗,同時,其運行模式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首先,“雙樂協會”所擔保的貸款還沒有到期,實際風險還不能夠充分評估,但從外地成型的實踐看,存在不足,需要完善。一是針對反擔保抵押物——承包地、林地沒有具體到地塊、沒有具體到畝數的模糊情況,建議在具體化、精準化上下功夫。二是建議對反擔保協議由第三者見證或依法公證,推進反擔保的法治化。三是“雙樂協會”模式的根本創新點有互助、擔保和反擔保三個方面,其中互助途徑不多、內容單一,建議拓展、豐富互助的內容和途徑。四是協會可通過向擔保對象收取一定費用等方式,為協會工作人員發放適當誤工補貼,提高其工作積極性。五是完善自身民主管理。
同時,政府也應多推動相關工作。一是出臺配套制度,降低擔保風險。“雙樂協會”擔保的貸款主要用于發展以馬鈴薯種植產業為主的經濟,如果馬鈴薯遭遇病蟲害或其它天災,將集中爆發擔保貸款風險。對于風險,農民和農民協會無能為力,只能靠政府出臺配套農業保險及保險機構完善財產保險制度并落實來解決。二是培養農村金融服務人才,提升村民自我金融管理服務水平。“雙樂協會”章程規定協會的管理運行由居住在本村的村民承擔,但目前情況是以駐村鎮干部為主、以村干部及村里有威望的致富帶頭人為輔。三是創新指導、監督。目前,對“雙樂協會”的指導、監督,基本由“雙聯”領導承擔,政府缺位。政府應明確有關部門及金融監管機構、村監委會等監管力量依法依規創新機制,及早介入對其指導、監督,防止出現違規行為、防止風險擴大蔓延。
目前,雙樂村是定西市唯一的探索試點,是在依靠馬鈴薯產業脫貧致富的貧困村的唯一試點,建議慎重在更多的貧困村試點,如在中醫藥、草食畜牧業、果菜等產業中探索。定西市已經有許多貧困村通過籌集財政扶貧資金、村民自愿交納的互助金、社會捐款資金等,組成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轉使用、滾動發展的貧困村互助資金,額度在15萬至20萬元之間,用于放貸貧困村民發展生產。如果扶貧互助資金協會嫁接“雙樂協會”模式,把15萬至20萬元互助資金作為風險抵押金存入金融機構,并以1:5的比例撬動金融機構給村民放擔保貸款,將闖出一條破解貧困農民難貸款問題和金融機構貸款難問題的新途徑。為此,建議扶貧互助資金協會嫁接“雙樂協會”模式,待成功后推廣。
雙樂村現有銀行貸款所涉及的農戶約占總戶數的三分之一多些,如果分攤到每戶,戶均4萬多元。從村民的反映看,這個貸款量只能勉強維持低水平的生活生產;從村民的期盼看,他們希望擴大風險抵押金所撬動的擔保貸款額度,由1:5放大到1:10為宜,以確保自己在推進經濟較快發展路上有較為充裕的融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