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石林

漢光武帝劉秀,什么事兒也沒有,每發詔書,先說自己不好,總說自己不夠資格當皇帝。遇到大旱,他也下詔罪己,說自己做得不好,使“元元愁恨,感動天氣”,才導致了大旱。總之,內心長存慎懼敬畏,至死留遺詔,還說“朕無益百姓”,不讓大辦喪事,一切效仿西漢文帝,簡葬。光武帝之后,有許多帝王同樣喜歡批評與自我批評。
◎太武帝喜諫諍
北魏太武帝拓拔燾,性格豪爽,心胸開闊,最不怕臣下提意見,甚至很歡迎臣下的諫諍。有一年的春天,上谷地方的百姓給朝廷上書,說皇家的苑囿即游樂園占地太大了,占了百姓太多的田地,請求將其縮減一半,把耕地還給百姓。
大臣古弼為此去找太武帝拓拔燾匯報。他一臉嚴肅地到了皇帝處,卻見皇帝與另一位大臣劉樹正在下棋,兩個人下得酣暢淋漓,都沒看見古弼在一旁等候多時了。古弼突然沖上去,打掉劉樹的官帽,抓住他的頭發猛扯狠拽,又將劉樹從座位上拉下來,摔倒在地,拳打腳踢,邊打邊大聲痛罵:你這誤國的奸臣!誘惑皇帝于無聊游戲,荒廢國政,讓百姓埋怨朝廷,詛咒君上……
劉樹被打得滿臉是血,呼號不已。太武帝拓拔燾見狀,連連大叫:住手!快住手!哎呀,都是朕的不是,快住手。古弼這才住手,耐住性子匯報工作。太武帝拓拔燾完全同意古弼的意見,在春耕之前,將苑囿的面積縮減一半,還田地給百姓。
古弼玩了一次“打狗傷主人臉”的游戲,自知傷了皇帝的面子,他抓緊將皇帝的決策下發到政府部門去執行。然后自己披發跣足,走到糾察官員紀律的部門去請罪,因為自己畢竟動作粗魯,有失禮儀。可是,太武帝拓拔燾卻說:趕緊穿上衣服帶好帽子,你沒有錯!“自今以后,茍利社稷,益國便人者,雖復顛沛造次,卿則為之,無所顧也。”
像漢光武帝劉秀和魏太武帝拓拔燾這樣的英明皇帝,愿意接受意見,臣下也敢于提意見,相得益彰,所以國家的氣象才蒸蒸日上。居上者,茍有毫厘之善,在百姓,則有萬里之澤。
◎宋徽宗求直言
宋徽宗趙佶初即位,也很想在政治上大有作為,并不是后世看到的只顧文藝,不管國事。這一年的三月,發生了日食。趙佶下詔求直言,即征求批評意見。新皇帝剛繼位,說不上什么政治上的失敗,但是,能下詔求直言,對當時已顯疲弱的大宋朝,很是鼓舞。
江西筠州一個地方類似幕僚的推官崔晏給宋徽宗上書,慷慨陳詞:當今的國家形勢,“政令繁苛,民不堪擾,風俗險薄,法不能勝”,問題多得數不勝數,卻“未暇一二陳之”。“比年以來,諫官不論得失,御史不劾奸邪,門下不駁詔令,共持喑默,以為得計。”所以說,問題很多,很嚴重。但是,主要問題還是在朝廷的上層高官,把這些人的問題處理好了,天下別的事就不算事,會迎刃而解的。
“帝覽而善之”,宋徽宗聽從了地位不高的筠州崔推官的意見,并將他提拔為相州教授。
可是,北宋經過幾次折騰,國力疲弱,尤其是打擊“元佑黨人”,動搖了宋朝的根本,使天下真正的俊秀之士無法為國家效力。到了后來給“元佑黨人”平反,毀“元佑黨人碑”,可是,人心已經疏離,被平反者的后人反而不愿意朝廷平反,覺得自己的先人被列入“元佑黨人”很光榮。朝廷離心離德,以至于此。宋徽宗的下詔求直言,被稱為“建中初政”,看著陣勢挺大,但沒多久,就熄火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