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蓉蓉
(1.貴州大學貴州貴陽550025;2.貴陽市花溪區農業局貴州貴陽550025)
秸稈飼料的生物調制技術探討
余蓉蓉1,2
(1.貴州大學貴州貴陽550025;2.貴陽市花溪區農業局貴州貴陽550025)
在我國,秸稈作為一種非競爭性資源,普遍具有量產高、分布廣、種類多的特點。然而只有不到10%的秸稈用做飼料,其他大多被隨意拋棄或焚燒,如此低的利用率不僅沒有產生價值,還對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為了更好的利用秸稈,提高其飼用價值,降低飼料成本,減輕環境壓力,筆者對秸稈的生物調制技術做了詳細分析,以供參考。
秸稈主要包括玉米秸、稻草、麥秸、大麥秸、高粱秸、燕麥秸、大豆秸、蠶豆秸等,因其粗纖維,尤其是木質素含量高,導致秸稈的有機物消化率低。秸稈的總能量與干草相近,但消化能卻比干草低很多,適口性也比較差,多用來飼喂大家畜。所以,若要提高秸稈的利用率,就必須對秸稈進行處理。在適宜的條件下,利用乳酸菌、酵母菌、纖維素分解酶等微生物分解秸稈中難以消化的部分,可增加菌體蛋白、維生素B族等有益的物質,并軟化秸稈,提高適口性。經過調制的秸稈,可以飼喂豬、牛、羊等家畜,飼用價值有較大提升。
1.1 發酵曲種的制作
秸稈飼料的發酵與曲種質量有關,曲種需含雜菌少、活力強,霉變曲種不能用于發酵。曲種的制作過程是將發酵素如某些酵母菌、乳酸菌等與新鮮糠麩、粉碎秸稈按照0.01∶10∶4的比例混合,經發酵制成菌種。制成的菌種要在陰涼、通風、干燥處保存,避免受潮、曝曬。
1.2 發酵用秸稈的準備
常用的發酵原料主要是禾本科的秸稈,如能將其與豆科秸稈混合發酵,效果更好。但豆科秸稈不宜單獨發酵,且在發酵前秸稈需要粉碎。
1.3 發酵方法
每100 kg的粉碎的秸稈,取曲種1~2 kg,用少量水溶解后,與秸稈混合均勻。秸稈發酵適宜含水量為50%~60%,即用水緊握秸稈,可見指縫有水跡而不滴落,則表明含水量適宜。將拌好的秸稈堆成30~60 cm的方堆,或裝入缸、池內,插入溫度計,表面覆以草席、麻袋等通氣性好的覆蓋物。待堆內溫度升至35~45℃時,上下翻動一次,7 d左右即可用于飼喂家畜。
1.4 常用發酵物
常用的發酵物有兩種,第一種為酵母菌發酵,常用的有飼用酵母、啤酒酵母等,發酵時需在秸稈中添加3%~10%的麩皮或者其他禾谷類籽實飼料,發酵后的秸稈具有酒酸香味,適口性好,為肉牛和豬喜食;第二種為鏈孢霉發酵,經過鏈孢霉發酵的秸稈,可占家畜飼料量的10%~50%。
利用食用菌能夠分解纖維素、木質素的特點,將秸稈作為培養食用菌的原料,從而獲得食用菌,生產食用菌后的培養料,即為菌糠飼料。菌糠飼料的生產技術簡單,成本低,飼料來源廣,不需特殊設備。收菌后的菌糠飼料交結成餅狀,疏松多孔,質地較輕,易粉碎,適口性較好,粗蛋白含量比種菌前增加1~3倍,粗脂肪含量比種菌前增加1~5倍。菌糠飼料可替代大約30%的精飼料。
菌糠飼料的生產主要以秸稈粉為主,搭配少量的其他原料,各地可以根據當地的資源,就地取材。可以選用如下配方:
配方一:秸稈粉70%、麥麩10%、米糠15%、石灰4%、尿素1%。
配方二:秸稈粉75%、米糠20%、石灰4%、尿素1%。
配方三:秸稈粉45%、甘蔗渣45%、麥麩7%、石灰2%、尿素1%;
配方四:秸稈粉70%、甜菜渣15%、麥麩10%、石灰4%、尿素1%。
按照以上配方,將各種原料混合后,加水拌勻,使混合料含水量達到50%~60%。將拌勻后的混合料,在120℃下高壓或者干熱滅菌,或拌入適量的消毒藥品滅菌。接種食用菌菌種后,覆以塑料薄膜。在5~29℃的條件下,經過大約一個月即可出菌,以后每隔10 d收菌一次。將收菌4次以后的底物曬干,就可以得到菌糠飼料。
根據牛羊瘤胃中有益微生物發酵降解纖維素原理而制作的發酵后秸稈,有15%~20%粗纖維被分解,蛋白質增加50%,粗脂肪增加60%,并含有18種氨基酸,揮發性脂肪酸顯著增加。可用于飼喂豬、雞、鴨、魚等,可以替代80%的精飼料。目前,我國已有機械化、半機械化的大型發酵裝置,一次可以調制人工瘤胃發酵飼料1.5 t。生產工藝如下:
1)從宰殺的健康牛、羊瘤胃中直接獲取,或選擇健康的牛,利用胃導管吸出其瘤胃內容物。宰殺或導取前的3~5 d,應補飼適量的精飼料或優質豆科牧草,以增加瘤胃內菌種數量。
2)將玉米粉、麥麩、稻草等秸稈粉碎,在一級種子缸內,放入體積為瘤胃液6倍量、溫度45℃的水,加入2%秸稈粉、精料或0.5%優質干草、0.1%食鹽、0.6%~0.8%碳酸氫銨,攪拌均勻。在pH7.2左右、溫度約42℃時,接種新鮮瘤胃液,并立刻用塑料膜封口,加蓋,密封2~3 d。
3)將一級發酵液擴大4倍,在同樣的條件下,繼續發酵,使其成為二級種子液。
4)將秸稈進行預處理,即在每100 kg秸稈粉中加入200 kg 50℃的1%石灰水,浸泡24 h后,pH值為6.5,溫度為40℃左右。
5)將預處理后的秸稈,加入食鹽0.3 kg,碳酸氫銨或者尿素1~2 kg,攪拌均勻,接入二級種子液30 kg后密封,在40℃條件下保溫發酵,每隔24 h攪拌一次,經過2~3 d,發酵完成。
制作秸稈人工瘤胃發酵飼料的關鍵是保持恒溫,可以用設置火墻、火爐、土暖氣等設備來保持恒溫。質量好的人工瘤胃發酵飼料,表層顏色為灰黑色,下部為黃色,形似醬狀,攪拌時發黏,具有酸香味。
秸稈的生物調制方法有很多,養殖場可以根據當地的資源、經濟條件、技術水平等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提高秸稈的利用率,降低飼料成本,提高養殖場的經濟效益。■(編輯:常迪)
余蓉蓉(1987.7.15-),女,漢,籍貫:貴州貴陽,在職研究生,現任:貴陽市花溪區花溪區農業局助理畜牧師,研究方向:畜牧養殖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