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博信藥業有限公司浙江湖州313307)
藍耳病的防控方案
占永祥,邵 斌
(浙江博信藥業有限公司浙江湖州313307)
從現階段的飼養環境來看,保證豬群藍耳病的穩定、馴化和封閉飼養是當前防控藍耳病的多種有效手段之一;另外,勤消毒、抓好飼養管理和疫苗免疫是保證藍耳病穩定的輔助條件。
自2006年夏季開始,藍耳病給豬場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江西最先開始暴發藍耳病,造成豬群大面積出現母豬流產、產死胎和木乃伊胎。商品豬出現高熱、皮膚發紫、喘氣急等癥狀。
近年來,仔豬腹瀉、保育豬副豬嗜血桿菌病、鏈球菌病及中大豬呼吸道綜合征在豬場頻繁發生,究其原因都與免疫抑制有關,特別是藍耳病、偽狂犬、圓環病毒病、飼料中霉菌毒素和重金屬超標等因素造成了豬群抵抗力下降,而藍耳病是這些免疫抑制性疾病中最難控制的疾病。要保證豬群生產穩定性,必須要采取以下幾個方法:
馴化是豬群控制藍耳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馴化包括注射疫苗和注射血清(保證場內不暴發藍耳病、也不清除藍耳病)。首先在母豬群中注射疫苗,保證能使豬群維持較高水平的抗體,保護豬群免受野毒的感染,選擇活苗也應該選擇與本場毒株相接近的疫苗免疫。但種公豬應該慎用藍耳活苗免疫。現如今藍耳疫苗仍有幾大不足之處:①藍耳病毒株多、病毒變異快,弱毒疫苗交叉保護性差,還會出現毒力返強現象;②藍耳病的抗體依賴性強:當免疫疫苗時效價到達低濃度,可以促進藍耳病毒的迅速復制,造成發病;③藍耳病疫苗免疫后產生中和抗體慢(免疫后至少8周產生),不可做緊急接種使用,還會干擾豬瘟疫苗抗體;④一個豬場如果免疫不同廠家的多個弱毒疫苗容易造成基因重組產生新的變異毒株;⑤藍耳病滅活疫苗具有安全、不存在散毒和造成新疫源的危險,也不會返強,但對異源毒株免疫效果不理想,難以控制和根除PRRSV在豬場存在和流行,對清除PRRSV感染的巨噬細胞無能為力。疫苗的注射保證全場母豬群能感染同一個毒株,讓一個毒株在整個場占位,失去宿主。注射血清進行凈化,首先要選擇典型發病豬的病變器官,進行搗碎、過濾、取上清液對肥豬進行攻毒;然后將肥豬屠宰后留取血液,離心做血清,對豬群進行免疫接種。
當藍耳病在豬群中處于活躍期,封閉飼養是相對保守但比較有效的方法。藍耳病病毒感染在閉鎖的群體里會隨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失,不會終身帶毒。清除時間一般在半年之內。封群期間不引進后備豬,為保證生產正常進行,封群前要選留好半年的后備種豬。及時做好每次出售種豬和商品豬時的消毒工作,制定每周2次豬舍消毒和豬舍外環境、道路每周1次徹底消毒工作。并且在各個分場外設立一個消毒池,供運輸飼料車輛進入各個分場的車輪消毒。堅決不使用外來種公豬精液,減少飼養員和獸醫人員豬舍間走動。對發病豬在飼料中添加替米考星+氟苯尼考飼喂豬群,抑制藍耳病在豬體內復制,減少豬只繼發感染導致的死亡。
做好飼養環境管理和每年4次的藍耳檢測工作,及時淘汰亞健康的母豬。注意冬季保溫與通風,夏季的降溫、減少熱應激。避免豬舍高溫高濕的環境,給藍耳病帶來可乘之機。每季度對母豬群按比例進行抽血檢測抗體水平。對留種后備母豬每頭都要進行藍耳抗體檢測,將抗體水平S/P值在2.0的種豬群進行隔離。待抗體水平下降至與經產母豬相接近的水平,再混群飼養。對S/P值高于2.5,不穩定的豬群及時淘汰。對生產區內經產母豬背部有出血點、結膜炎、繁殖率低或產死仔偏多的母豬淘汰處理。這種母豬不但會導致產房仔豬藍耳的不穩定,而且會不斷在場內散毒,造成保育和育肥死亡率增加,對全場疫病控制相當不利,給養殖戶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編輯:趙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