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兆明
淮陰工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3
環境公益訴訟是由于環境污染問題嚴重產生的新型訴訟制度,最早出現在美國,環境送訴法允許與環境侵害案件沒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和社會團體為了公共環境權益向法院提起訴訟,而我們國家因為受到民事訴訟法和和行政訴訟法的限制阻礙了環境公益送訴法的發展,到目前為止環境公益訴訟法在我們國家的立法上處于一個空白的階段。
環境公益訴訟是允許環境侵害案件沒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或者非政府組織在環境可能受到破壞或者環境已經受到破壞的情況下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通過審判的手段對有關的民事主體和行政機關的不法行為阻止、裁決的新型訴訟制度。
環境公益訴訟最早是源于美國的清潔空氣法,空氣法規定任何人都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對包括政府、行政機關、個人、企業按照規定提起訴訟,它是順應環境問題衍生的法律,并且有三個特點,他們分別是:環境公益訴訟的原告不是環境侵害的直接受害者,與傳統的民事訴訟不同,傳統的民事訴訟的原告必須與案件有直接的厲害關系,環境公益訴訟法突破了傳統,不僅僅是將原告限制于直接的受害的;環境公益訴訟法有預防功能和補救功能,預防功能是指只要有合理的證據證明公共環境的權益可能受到損害就可以提起訴訟,如果環境已經被破壞,環境公益訟訴法和傳統的訴訟法一樣能夠對已經發生損害事實補償,但是環境已經破壞不容易恢復,補救功能發揮不了什么作用,所以說如果環境行政機關違法那么法院審理環境公益訴訟案件適用于行政訴訟的有關規定,如果企業、公司等其他組織違法則適用于民事訴訟。
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迅猛發展,嚴重的環境問題也出現,環境問題影響了可持續發展道路,威脅著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對我們的生存質量和生存環境造成的影響不可挽回,環境問題損害私人的財產也損害公共利益,但是受到我們國家法律的限制,實踐中對污染環境和破壞環境采取的是行政處罰,但是就目前來說我們國家的行政體制并沒有完善,導致行政手段制裁違法,環境的保護又達不到效果,就這樣由于我們國家沒有公益訴訟相關的立法導致社會公正的最后一道屏障坍塌,生命健康和環境權益受到侵害無法尋求環境的保護,司法實踐中出現大量的環境侵權案件提起的法律訴訟案件中法院最后裁決不予受理或者駁回。
就目前來說,只有刑事案件訴訟制度中檢察機關的公訴制度屬于公益訴訟,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只存在保護當事人個體合法全力為目的的個人訴訟,沒有任何有關于公益訴訟的立法,就現在的環境行政公益訴訟來說,環境法和行政訴訟法呈現出較多的缺陷和不足,例如:原告資格、受案范圍、訴訟時效等等問題的規定限制著環境公益訴訟法的開展和推進,所以說對現行法律制度的合理更新迫在眉睫。
將公益引入到訴訟中突破了傳統的訴訟,傳統的訴訟要求原告必須與案件有利害關系,而環境公益訴訟最關鍵的問題是訴訟資格的確定,法律條款中只有放寬訴訟資格才能讓環境公益訴訟發生,放寬原告的范圍是因為環境是公共的,任何公民都有權利和義務保護。但是就目前來說,被告人無力訴訟會使得侵權人逃避法律的制裁非常簡單。
我們國家現行的法律制度中規定,受到侵害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要盡快向法院需求幫助,因為我們國家的三大訴訟法都規定了訴訟的時效,否則就會失去訴訟的權利,但是環境公益訴訟跟傳統的訴訟不同,他的目的是保護公共權益,如果限制時效那么公益訴訟法就會受到限制。
在這個環境不合理利用和開發的時代,我們面臨的是嚴重的環境的污染和破壞,這讓我們的生存環境和發展受到了挑戰,所以這在解決環境污染和破壞的問題中環境公益訴訟法的完善迫在眉睫,為我們國家的長遠發展,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國家應該學習國外的立法條例,建立適合我們國情的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并且盡快的完善實行。
[1]張慧杰.論我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的完善[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2]李雪梅.論公眾參與環境法治及其推進途徑[D].大連理工大學,2006.
[3]郭林將.論環境監管權的檢察監督[D].南京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