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歡
浙江省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浙江 金華 321000
民事訴訟法227條確立的案外人執行異議程序,作為執行異議之訴、審判監督程序的前置,對于及時糾正違法和不當執行發揮重要作用。但民事訴訟法規定較為原則,司法解釋①亦著重于執行異議之訴程序的完善,均未能完全堵塞制度漏洞。筆者分析探討案外人執行異議程序存在的問題,以期進一步完善制度。
依據民事訴訟法第227條,實體上的案外人執行救濟程序分兩個階段,一是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法院審查后做出裁定,也就是本文所述的案外人執行異議程序;二是案外人、當事人對前述執行異議裁定不服,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或提起執行異議之訴。案外人執行異議作為執行異議之訴、審判監督程序的銜接,至少具備兩大功能:一是訴訟過濾功能,案外人提起執行異議的目的在于阻止執行標的的強制執行,先由人民法院對異議作初步審查,前置審查程序“令一部分案外人異議通過執行機構的初步審查即可能得到解決”②;二是訴訟賦權功能,依照現行民事訴訟法,啟動審判監督程序的主體為“當事人”,第三人啟動審判監督程序有嚴格的條件和時間限制③。案外人執行異議作為執行異議之訴和審判監督程序的前置,經該程序初步審查后,案外人、權利人就被間接賦予了提起執行異議之訴的訴訟權利和案外人的申請再審權利。據此,案外人執行異議程序對執行異議之訴和審判監督程序均產生影響。
(一)案外人執行異議申請和審查方面
1.申請期限標準難以把握。關于案外人執行異議申請期限,民事訴訟法規定為“執行過程中”,2015年以司法解釋細化為“執行標的執行程序終結前”。但執行中僅有“終結本次執行程序”和“終結執行”④兩種概念,均屬于執行結案方式,未針對執行標的,因此“執行標的執行程序終結”這一時點在實踐中仍難把握。以拍賣處置標的物為例,執行機構需做出拍賣裁定,移交處置,成交后接收拍賣款,出具成交確認書,做出確權裁定,完成標的物交付,還要將拍賣款分配給權利人,才算完成一個完整的執行標的物處置程序。此種情形下,執行標的“執行程序終結”是指法院做出確權裁定之時,還是交付給買受人之時,尚無統一認識。
2.未確立案外人執行異議“一事不再理”原則,權利易被濫用。從理論觀點來看,執行的強制性、時效性以及執行公開的不完全性決定了案外人相對處于信息和救濟的弱勢,所以制度設置上更多強化案外人執行救濟的保障問題,未考慮對其救濟權利的合理化限制問題。司法實踐中,案外人濫用執行異議程序以拖延、阻礙執行的現象亦不少見。
3.未明確案外人異議串案的合并審查。案外人異議串案主要包括兩類情形:一類是同一法院或不同法院根據不同執行依據對被執行人的同一財產多次或分別采取同一類執行措施后,同一案外人對該財產主張同一實體權利而分別提出書面異議,主要出現在多債權人申請對同一被執行人執行的程序中;另一類是數個案外人對法院同一執行措施涉及的被執行人一項或數項財產分別主張權利并提出異議,實踐中法院在執行商品房時購房人提出的案外人異議多屬此類型。對上述兩類串案如何審查,民事訴訟法和相關司法解釋未作規定,實踐中的做法也不統一,容易導致程序混亂,也導致司法資源的浪費。
(二)案外人執行救濟程序銜接方面
1.案外人異議前置審查標準不明確?,F行法律及司法解釋未明確案外人異議審查標準,對照2015年司法解釋第465條案外人異議審查結論之規定,案外人異議審查與執行異議之訴相同,均需判斷其對執行標的是否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權益”,則不可避免地要適用實體法的相關規定,更符合實體審查方式。然而,案外人異議作為執行程序中的救濟方式,屬于執行監督審查權能的延伸⑤,與異議之訴的實體審查標準勢必不同。若不對案外人異議程序的實體審查范圍、標準進行合理化限制,導致法院案外人異議與執行異議之訴審查中的混亂,造成事實上的“三審終審”。
2.未確立案外人異議與適用特別程序做出的判決、裁定的救濟程序銜接⑥。民事訴訟法第227條中“原判決、裁定”未明確是否包括特別程序做出的判決、裁定,如確認調解協議、準許實現擔保物權的裁定等。2015年司法解釋第380條明確,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產程序等非訟程序審理的案件,當事人不得申請再審。據此,可推斷“原判決、裁定”應當視為已排除特別程序做出的判決、裁定。然而,從現有的案外人救濟程序設計中無法明確此內涵,法院在適用時易產生程序混亂,案外人陷入權利救濟不確定的法律困境。
(一)明確以執行標的物權轉移時作為執行程序終結之標準。從執行異議申請期限制度設置宗旨來看,主要在于均衡案外人與申請執行人之利益,實現執行程序公平與效率的平衡,防止權利之濫用。然基于保障依強制執行程序合法取得執行標的物權之當事人的權益,維護執行權威和經濟秩序的宗旨,建議以執行標的物物權是否已經轉移給新買受人為標準作為該標的物強制執行程序終結之時點。如拍賣成交后,法院做出確權裁定之時,執行標的物物權轉移,執行程序終結。案外人無權再就執行標的物主張阻卻執行,但如果其在執行標的物上確實存在實體權利,其仍可基于不當得利或侵權等請求權提起其他普通民事訴訟予以救濟。
(二)明確禁止案外人以同一事實和理由對同一執行標的重復提起異議。雖然立法未明確規定“禁止重復起訴”原則,但基于既判力理論要求,“禁止重復起訴”在實際審判中發揮作用,以防止法院就同一裁決對象或事項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影響司法裁判機關的權威性,也可防止司法資源的浪費,保證糾紛得到終局解決,維護法的安定性。據此,延伸至案外人異議制度,也應明確規定“禁止重復異議”,即異議已經法院審查處理后,案外人再次以同一事實和理由對同一標的提出異議的,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異議。以前述理由對案外人所提異議做出駁回異議的裁定,屬程序上的駁回,不同于因案外人缺乏享有阻卻執行標的轉讓、交付的實體權利的證據而實體上駁回的裁定,案外人對前者不得申請復議、提出上訴或者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27條提起執行異議之訴。
(三)區別情形對部分案外人異議串案合并審查。依據前述分析,第一類串案是,同一案外人對同一財產主張同一實體權利多次或分別向同一或不同法院提出書面異議。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在“多個債權人對一個債務人申請執行和參與分配”部分第91條規定,對參與被執行人財產的具體分配,應當由首先查封、扣押或凍結的法院主持進行。參照該規定,案外人的異議應當向首先采取執行措施的法院提出,該法院應當以首先采取執行措施案件的事實和裁判結果為基礎進行審查⑦。對該異議進行審查后作出的裁決及此后的異議之訴作出的裁判生效后對其他法院或其他執行措施具有既判力,其他案件可以該裁決或裁判為依據駁回案外人異議或對執行措施主動進行糾正。這樣既符合正當程序原理,充分保障各方當事人的程序權利和實體權利,又符合執行效率原則,節約當事人成本和司法成本。
另一類串案,是數個案外人對法院同一執行措施涉及的被執行人一項或數項財產分別主張權利并提出異議。應區分情況予以處理。一是數個案外人針對同一執行措施下的同一執行標的主張同一實體權利提出異議,參照共同訴訟之規定合并審查,以節約司法成本,提升案外人異議審查之效率。如被執行人一財產被法院裁定查封拍賣后,數個案外人基于同一法律關系分別對該財產主張同一實體權利(如共有關系),可以合并審查作出裁定。案外人、申請執行人對該裁決不服提起執行異議之訴的,也可以合并審理并做出裁判。二是數個案外人針對不同執行標的提出異議或對同一執行標的主張不同實體權利的,因為案外人與被執行人可能針對財產存在不同的法律關系,因異議標的和實體權利的不一致性,則應當分案審查。
(四)確立案外人異議的形式審查原則。案外人異議審查作為執行異議的一種,是執行權中執行審查權能的體現,其審查不能超出執行權本身的權能范圍。因此,在處理案外人異議中,執行法官就案外人主張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權益”存在與否的審查,僅限于形式審查,審查程序、適用的法律、審查結論的效力均應不同于異議之訴的審判程序。執行機構所作的案外人權利存否之判斷,性質上僅僅針對執行標的物的形式物權而非實質物權,或者權利表象而非真實權利⑧。如:確立有體物的“物權公示”標準,明確案外人異議審查中不動產、股權、登記管理的動產等財產以登記公示為權利標準,非登記管理的動產以占有為權利標準等內容。
(五)明確案外人異議與適用特別程序做出的判決、裁定的救濟程序的銜接。對民事訴訟法227條規定中案外人異議與其他執行依據救濟程序銜接上的缺漏,應通過司法解釋予以進一步明確。即明確案外人、當事人對異議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或相應的執行依據救濟程序辦理。據此,若案外人、當事人認為錯誤的原判決、裁定系人民法院作出的確認調解協議、準許實現擔保物權的裁定,應遵循2015年司法解釋第374條之規定,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侵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做出該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提出異議。
[注 釋]
①2008年11月3日,最高法院頒布了<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對案外人異議之訴的訴訟當事人、案件管轄、審判程序、訴訟對執行的影響等作出了具體的規定.2015年1月30日,最高院頒布<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對執行異議之訴管轄、受理、當事人地位、舉證、處理做了進一步的明確.
②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條文說明、立法理由及相關規定[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9.
③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
④2015年1月1日施行的最高院<關于執行案件立案、結案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十四、十六、十七條.
⑤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權合理配置和科學運行的若干意見>,執行異議屬于執行審查權范疇,也是執行權一部分,執行權由執行局行使.
⑥我國現行立法實際上還存在以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等不能通過審判監督程序糾正的執行依據如何糾正的問題.
⑦北京高院<執行異議之訴意見>第12條即規定:“當事人對執行法院實施的輪候查封行為有異議提起異議之訴的,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并告知其應當針對法院的正式查封行為主張權利.”
⑧肖建國.執行標的實體權屬的判斷標準——以案外人異議的審查為中心的研究[J].政法論壇,2010,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