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家電下鄉領域職務犯罪的調查報告
寇僖娟
陜西省銅川市印臺區人民檢察院,陜西銅川727007
摘要:隨著家電下鄉產品銷售量大幅提升和補貼方式的簡化,一些騙取國家補貼的腐敗案件也開始出現,嚴重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造成十分惡劣的社會影響。通過對其職務犯罪案件的特點、原因進行調查,提出對策建議,對今后該領域職務犯罪案件的查辦和預防都有著深遠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家電下鄉;職務犯罪;調查報告
中圖分類號:D917
“家電下鄉”對于惠農強農,拉動消費、帶動生產、改善農村生活具有重要意義。但隨著家電下鄉產品銷售量大幅提升,國家補貼資金大量增加,一些經銷商在利益的驅使下,騙取國家補貼,以身試法,鋌而走險,惠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演變成了“惠商”政策,嚴重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造成十分惡劣的社會影響。結合辦案,我院預防部門對轄區發生的家電下鄉領域職務犯罪案件進行調查,分析案件的特點、產生原因、并提出對策,對于進一步做好家電下鄉補貼兌付工作,確保財政資金安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基本情況
家電下鄉工作推行以來,2007-2009年共辦理家電下鄉產品11206臺,銷售金額25972303元,財政補貼資金3376399.4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政策和系統操作培訓未能及時有效跟進。國家推行商家墊付模式以來,未能及時有效對管理部門和銷售網點進行政策及系統操作要領的培訓,也未下發一個統一規范的商家墊付操作流程和實施辦法,一些地方出現商家錄入信息不全、又未經過審核農戶購買產品數量而采取先補后錄的冒險情況,給工作推行和管理造成困難。
(二)部分銷售網點存在工作滯后問題。有些網點錄入銷售信息不全,電話信息未錄入,給兌付和回訪工作帶來不便;有的網點未設立專門的家電產品登記冊備查;部分銷售網點的標識卡沒有嚴格做到“卡隨貨走”的規定,甚至出現網點把不是補貼用戶的標識卡隨意贈送他人的現象。
(三)商家惡意騙補的現象比較嚴重。由于取消了鄉鎮財政所、縣區財政局的審核、兌付環節,改為各銷售網點代為兌付,農民消費者購買家電下鄉產品時,只要提供農村戶口本及本人身份證,由商家先墊付補貼資金給農戶。隨著補貼方式的簡化,這也給不法經銷商的騙補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我們通過對某商家銷售的186戶產品進行實地調查,發現確實購買產品的僅39戶;有2戶產品農戶根本就不知道情況;有32戶是老板自己的電話;有30戶是二級經銷商的電話;有83戶電話不對;(分為:有是空號的、有關機的、有停機的、有別人電話的等等)。這組數據表明:除了確實購買產品的僅39戶外,其余都存在騙補問題。由此可見騙補問題的嚴重性。
三、主要特點
實行商家墊付方式后,農民購買家電下鄉產品時,只要提供農村戶口本及本人身份證,由商家先墊付補貼資金給農戶。隨著補貼方式的簡化,一些騙補現象開始出現。調查中我們發現:
一是商家在農民知曉的情況下騙補。商家為了獲取利潤,借用農戶戶口套取家電下鄉補貼資金。農戶家里根本沒有購買產品。
二是商家在農民不知曉的情況下騙補。商家借用農村戶口或私自復制農民在首次購買申報補貼時留下的戶口本、身份證復印件等身份信息,直接套用農戶資料騙取補貼。
三是非農戶借用農民親戚和朋友的戶口、身份證明等領取補貼。我們到農民家里詢問時,農戶的妻子并不知道家里購買了兩臺,但男戶主承認是他的一個親戚借他的戶口本和身份證購買的,還有借用電話的現象。
四、致罪原因分析
在辦案中,我們發現,家電下鄉領域職務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政策宣傳不到位,廣大農民對家電下鄉內容不完全了解。我們發現大部分村民除了知道補貼資金的領取方式外,關于家電下鄉范圍、標準、時間、核定監督的程序等等都不太清楚。因此,村民喪失知情權的同時,也就喪失了監督能力。
(二)個別國家工作人員法制素質薄弱。一些涉案人員大多法律觀念淡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已經構成犯罪,竟然認為交完贓款就沒有什么事了,表現出其根本懂刑法有關職務犯罪的規定,完全缺乏法律的威懾。
(三)監督機制缺乏。在家電下鄉補貼資金的申報、統計、撥付、發放過程中,各職能部門未分崗管理,缺乏事中、事后的跟蹤檢查監督機制,在履職過程中沒有對上報數據的真實性及資金的具體發放進行核查,導致農民利益受損。
五、對做好家電下鄉工作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對產品標識卡的管理。目前,下鄉產品和標識卡并不是唯一對應的關系,只要是同一個型號的產品,任何一張產品標識卡都可以與其對應。建議國家規定今后在現有的家電產品標識卡上,同時標注產品的編號、類型,做
到標識卡與下鄉產品的有關信息相統一,從源頭減少標志卡的泛濫和混亂。
(二)加強教育,提高認識。家電下鄉是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的一項重要惠農舉措,因此,要統一思想,深刻認識開展家電下鄉騙補行為對社會的危害性,今后要開展法制講座,提高家電下鄉工作人員法律意識,讓其克服僥幸心理,增強遵紀守法意識,提高開展預防工作的業務能力。
(三)建立和健全監督制約機制。今后應加大家電下鄉主管單位的內部監督,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監督,提高家電下鄉資金發放的審批力度,確保農戶信息真實無誤,從源頭上遏制和杜絕職務犯罪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關于做好家電下鄉補貼兌付工作防止騙補有關問題的通知[N].中國稅務報,2010.
[2]記者馮珉.多措并舉防“家電下鄉”騙補[N].安徽日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