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帆
鎮巴縣人民檢察院,陜西 鎮巴 723600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涉外侵權行為發生了令人矚目的顯著變化。產品制造與銷售的國際化,使得國家間的產品責任爭端急劇增多;民用航空等大型交通工具的現代化,使得空難事故的罹難者遍布數國;環境污染的流動性、廣泛性,使得一國的環境污染不斷演變為跨國的全球性污染。當今世界侵權行為數量之多、危害之烈、波及范圍之廣已為越來越多的國家所重視。①由于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各國對侵權行為的認識存在不同,因而有關侵權行為的法律規定也不盡一致,從而導致了各國侵權行為法之間的沖突,因此,涉外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問題至關重要。
現有法律中,《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是我國對沖突規范的第一次專門立法,它取代了《民法通則》里關于侵權領域的規定,對涉外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規則作出了新的規定。如該法第44條規定:“侵權責任,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律,但當事人有共同經常居所地的,適用共同經常居所地法律。侵權行為發生后,當事人協議選擇適用法律的,按照其協議。”這是關于侵權責任法律適用的一般性規定。其他的部門法中也有關于特殊侵權行為法律適用的相關規定。如我國《海商法》對海上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作了專門規定。事物都在探索中向前發展的,現有的涉外侵權行為的立法仍存在著不足。
我國現行法律關于侵權行為法律適用的規定仍以侵權行為地法、共同經常居所地法為主要制度,意思自治原則和最密切聯系原則雖然已經在立法中有所體現,但依然屬于初步引入,還沒有深入體現,規定較為簡單,對于這兩個原則在立法上沒有限制。
侵權行為地法作為我國侵權行為法律適用的基本原則。《民法意見》規定:“侵權行為地的法律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法律和侵權結果發生地法律。如果兩者不一致時,人民法院可以選擇適用。”法律適用法未對侵權行為地法的確定標準作出規定,所以《民通意見》對侵權行為地的界定繼續有效。這表明,我國法律規定,此種選擇權交給了法官,但是,法官應如何選擇呢?有沒有什么標準呢?就目前情況來看,這完全憑法官的自由裁量,這也就造成了法律選擇的不確定性。
涉外公路交通事故、涉外產品責任、國際環境污染、國際空中侵權、國際經濟侵權都是特殊侵權行為,我國現行立法對海上和空中侵權行為等其他特殊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沒有作集中的規定,還分散于《海商法》和《民用航空法》中。
事物總是在探索中前進的,法律也一樣,也是在不斷的探索中完善的,在肯定其積極方面的同時,也要針對現行立法的完善做進一步的思考。
我國立法中在原有制度的基礎上,還引入了意思自治原則和最密切聯系原則,符合了國際侵權沖突法軟化處理的發展趨勢,但是意思自治原則和最密切聯系原則都有著自身的局限性,所以,最大程度地維護國家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推動國際民商事關系的健康發展,還應該立足國情,借鑒各國的立法經驗,適當吸收弱者保護原則,也就是有利于受害人的原則。
這個問題的解決,可以采用弱者保護原則。因為在侵權案件中,受害人往往處于弱勢地位,法律應該更關注對受害人的補償和救濟。如果在一個具體的侵權案件中應該適用的法律有選擇的余地時,應該將選擇的權利交給受害人,由其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法律。
另外,我國侵權行為法律適用的立法在今后的發展中,還應該將各種特殊侵權行為法律適用做系統、集中的規定,明確區分一般侵權行為和特殊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這也是符合當今時代發展的國際潮流。
隨著新技術革命的迅速發展以及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使得跨越國際的侵權行為越來越多,侵權行為法律適用越來越成為理論和實踐部門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我國關于涉外侵權行為法律適用的立法和實踐,順應了國際私法上關于侵權行為處理的趨勢,吸收了當前國際私法立法的先進技術,使我國侵權行為法律適用制度向系統化、精細化的方向發展,逐步完善我國國際私法制度。
[注 釋]
①丁偉.中國國際私法和諧發展研究[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9.12.
[1]韓德培,肖永平.國際私法(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
[2]趙相林,杜新麗.中國國際私法立法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10.
[3]朱子勤.網絡侵權中的國際私法問題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4]張朝霞,白紅平.涉外侵權行為法律適用原則的立法完善[J].理論探索,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