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嵐
洛陽市人民檢察院,河南 洛陽471000
筆跡鑒定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始于三國年代。直至19世紀末期,該技術手段開始升至科學體系。20世紀30年代,書寫習慣理論逐漸形成。筆跡鑒定屬于司法鑒定中的重要內容。然而,筆跡鑒定發展至今依然不夠成熟,存在著諸多問題需要改進。
筆跡是個人在書寫過程中形成的具有個人特征的文字、符號等。筆跡鑒定是文件檢驗的重要部分,其主要任務是通過生理、心理、語言學等一些原理及方法對于兩部分筆跡對比檢驗,并確定其是否處于一人之手。筆跡鑒定的結論是我國法定的鑒定結論之一,鑒定人需要依據給出的鑒定結論。
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很多筆跡鑒定的實例。如2000年12月,原中國建行呼和浩特支行和被告北京某出租車公司由于某個保證合同的問題發生了民事訴訟,被告寫下《承諾書》并保證償還債務。幾天后,原告領取《承諾書》時被他人搶走并撕碎,這樣也導致了其原件損毀。直到2001年3月,被告補充了一份比《承諾書》的原復印件內容更為詳盡的復印文件,原告陳述了原件被毀經歷要求追究責任,而被告人也明確表示與該事件無關,且自己的復印件是真實的這一事實。法庭認為查明兩份文件出處以及后部分文件多出的內容是否在原文件的基礎上添加、復印而成正是筆跡鑒定決定的最為重要的關鍵部分。從中,我們發現,筆跡鑒定作為現代物證技術環節中的關鍵部分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筆跡鑒定著重應解決的問題以及在鑒定過程中會發生的問題都值得研究。
筆跡鑒定的問題實際上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申請人、問題本身、鑒定技術、鑒定方法、鑒定結果等。
針對很多案件來說,筆跡鑒定究竟該由原告還是被告提出正是其中的一個問題。這里分別可以從司法解釋、舉證責任、證據安全等角度加以闡述說明。對于原告或被告究竟誰該申請鑒定這個問題,事實上存在著很多復雜的分析。然而,一個宗旨是:筆跡鑒定應由認為證據缺乏真實性的提交證據的一方來申請。這個規則雖然也有不合理之處,但是卻符合法律統一而穩定的規律。
這里涉及到筆跡鑒定的很多相關問題研究。筆跡鑒定的核心問題是鑒定其“同一性”問題,筆跡習慣是書寫人習慣的反映,也是筆跡鑒定的依據和基礎。由于書寫的習慣往往具備特定、同一和共同的特征,這就說明每個人都有專屬自身的書寫習慣,這個習慣是無法和他人相同的,經過了長時間的動作之后保持了相對穩定的狀態。在筆跡檢驗當中,需要發現筆跡和樣本筆跡是否具有同種習慣,如果是確定的答案,結論將是同一鑒定結論;如果不是確定答案,則結論不是同一鑒定。
筆跡鑒定和大多數技術鑒定一樣,需要合理的權限。也就是說,其鑒定主體就是必須具有相關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的人。沒有筆跡鑒定權的主體以及不具備資格鑒定的人員所作出的鑒定都是不合法的鑒定。當然,如果筆跡鑒定不合法,其結果就不會合法。
在上述的案例中,最終人民法院受理了決定并對兩份材料進行了相應分析,發現兩者的文字字跡絕大部分是重合的,無法重合的部分也只是字跡加重而已。由此斷定,后者確實是在原文件的基礎上復印而來的。盡管在字體間距方面有區別,總的來說卻難以否認其所具有的同一性特征。這里即是該案件筆跡鑒定問題的結論。筆跡鑒定的發展由于一直以來較為混亂,導致司法鑒定領域長期以來缺乏統一的自立標準和結論。在一些案件中,原告、被告甚至持有相反結論。這些標準應該包括:第一,鑒定主體標準;第二,鑒定客體標準;第三,鑒定程序標準;第四,鑒定書標準。其中,除了客體鑒定之外,其余部分都是鑒定立法的問題。筆跡鑒定實際上是解決筆跡的穩定性和個體性的問題。由于現在計算機自動識別系統的大量引進,筆跡鑒定勢必會向著更為專業和微觀化的方向去發展。筆跡鑒定的結果也成為計算機鑒定輔助人工鑒定的統一。
綜上所述,筆跡鑒定作為專門的技術結論,是我國法定七大證據之一,在司法中有重要作用。筆跡鑒定也勢必向著標準化、儀器分析等角度深入發展下去。
[1]郝俊凱.對筆跡鑒定結論的審查淺談[J].職業警察技術學院院報,2011.
[2][德]漢斯·波塞爾.科學:什么是科學[M].上海:三聯出版社,2002.
[3]杜志淳.中國司法鑒定制度研究[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
[4]鄒明理.偵查與鑒定熱點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檢查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