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心
牡丹江公證處,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李甲與余某為夫妻。李甲父母已死亡,李甲父親遺有住房一套。李甲有一妹李乙,父母死亡后兩人未分割繼承財產。現李甲與余某欲離婚,李甲在離婚訴訟前,至公證處辦理了放棄繼承權公證。余某能否撤銷該放棄繼承權公證?
這個案例的解決需要回答的問題是,余某對李甲所繼承份額是否享有夫妻共同共有權利。
而要說清楚上述問題,需要依據我國有關法律規定,認真分析繼承權的法律內涵。具體內容包括:繼承權何時開始?何時完畢?在這期間權利的具體內涵是什么,即應如何行使?下面我們結合法律具體規定和相關法理來進行說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以下簡稱《繼承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以下簡稱《物權法》)等相關法律中并無對繼承和繼承權的法律內涵的解釋。一般認為,繼承是指按照法律規定或遵照遺囑接受死者的財產,而繼承權是指公民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被繼承人生前立下的合法有效的遺囑而承受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繼承權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一)法定性。繼承權是依照法律的直接規定或者合法有效的遺囑而享有的權利,即繼承權是一種基于法律規定而產生的權利,而不是基于民事主體約定而產生的權利。繼承權的享有和喪失、繼承的范圍和方式都由法律規定。①
(二)人身性。繼承權是自然人基于一定的身份關系享有的權利,即繼承權來源于法律規定的身份關系。民事主體的繼承法律關系只可能發生在特定的人之間,被繼承人與繼承人之間,繼承人相互之間的關系都具有一定的人身性。②
(三)財產性。在現代社會,繼承權的標的一般只是財產,繼承權因而與財產權產生了密切的聯系,繼承權的行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財產法律關系的約束。③
(四)時效性。繼承權開始于被繼承人死亡時④,終止于遺產分割完畢。在被繼承人之前,民事主體的繼承權只是一種期待權;而在遺產分割完畢之后,民事主體相應的繼承法律關系即行解除,即相互之間不再存在繼承法意義上的權利義務關系。
根據上述分析,我們可明確有關繼承權行使的幾個基本問題:
(一)繼承人行使繼承權的期間開始于被繼承人死亡,終止于遺產分割完畢。在這期間,繼承人對遺產同時享有繼承權和共同共有權。
繼承開始后至遺產分割完畢、共同共有狀態結束,是繼承權的行使期間。此期間內全體繼承人對遺產既享有共同共有所有權,同時也享有繼承權。在兩種權利在某些權能上是互相重疊的,都包括對該財產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等權能。一方面,所有繼承人因都享有繼承權而取得了對該遺產平等處分的權利,即這種對遺產平等處分權利來源于法律規定而具有的繼承權,不享有繼承權的民事主體是不能享有這種平等處分權利的;另一方面,所有繼承人通過一種以共同共有為特征的平等地對遺產的控制和處分權來行使和實現所享有的繼承權。
(二)繼承人行使繼承權的方式只有兩種,一是放棄繼承權,一種是參與分割遺產。
繼承開始后遺產分割前,繼承人的繼承權可以放棄。但這種放棄只能是對被繼承人所有遺產的放棄,只針對某項遺產表示放棄是沒有法律依據的。繼承人對繼承權的放棄的法律后果是喪失了對被繼承人遺產的繼承權即退出對遺產的共同共有,及預期的對有關財產的所有權,同時豁免了承擔被繼承人的債務及應繳納稅款的義務。而在繼承開始前放棄繼承權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因為這時民事主體并不具有實際行使繼承權的條件,不具有選擇行使繼承權的方式的基礎。
分割遺產過程中,參與繼承的繼承人對遺產形成共同共有關系,此時對某一項遺產的確認歸屬應屬于遺產分割,應通過簽署遺產分割協議來確認。理論上說,遺產分割應針對被繼承人的所有遺產,但參與繼承的繼承人在尚未查清所有遺產的情況下,逐項對財產進行分割確認并不違法,而且是可行的。現行做的針對某項財產的放棄繼承權聲明書公證,最好改為確認該遺產所有權聲明書公證,這也是一種民事主體以單方民事法律行為方式進行分割財產的方式。應注意的是,針對某項遺產的確認歸屬并不豁免其承擔對被繼承人債務的義務。
(三)繼承權行使的結果只有兩種,一是通過放棄對遺產的繼承來放棄對相關財產的所有權請求權、取得被繼承人債務承擔的豁免;一是取得相關財產的所有權,并承擔相應范圍的被繼承人的債務。
通過遺產分割協議或單方確認的形式遺產分割完畢后,繼承人對遺產的繼承權方才可能轉化為財產所有權,而只有經夫妻一方獲得財產所有權的財產,才有可能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因此,夫妻一方對另一方享有繼承權但未經分割的遺產是不具有所有權請求權的。
李甲在繼承開始后遺產分割前放棄繼承權是依法行使其繼承權的行為。由于遺產尚未分割、李甲尚未取得該房產所有權,因此余某對該李甲享有繼承份額并不享有夫妻共同共有權利。余某申請撤銷該公證缺乏法律依據。
[注 釋]
①<繼承法>總則規定了繼承的產生時間,繼承的范圍,繼承的基本原則,喪失繼承權條件和繼承權的救濟等,足見其法定性.
②<繼承法>第九、十、十一、十二等有關繼承順序的規定,可見其有較強的人身性.
③<繼承法>第一條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為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的繼承權,制定本法.”
④<繼承法>第二條規定:“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