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鋼
洛陽市澗西區人民檢察院,河南 洛陽 471000
2015年9月21日,公安部副部長黃明在司法體制改革新聞發布會上稱,公安機關正在實行重大案件訊問犯罪嫌疑人全程錄音錄像制度,并且會逐步擴大訊問錄音錄像的案件范圍。將來,最終會實現對所有刑事案件的訊問過程進行錄音錄像。此舉說明我國在構建同步錄音錄像制度的進程上又前進了一大步。但是結合當前錄音錄像制度的現狀,實現同步錄音錄像制度的完善和普及,將會是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僅靠國家單方面的重視遠遠不夠,仍需司法部門以及司法從業人員的共同努力。
我國于2005年底實施同步錄音錄像,但當時并未有明確立法規范。2012年3月修正后的新《刑事訴訟法》生效,其中第121條明確規定:“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可以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對于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應當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錄音或者錄像應當全程進行,保持完整性。”[1]這一舉措為我國構建統一的同步錄音錄像制度奠定了法律基礎。
我國現行錄音錄像制度在實際運行中存在許多問題,突出表現有三個,一是制度本身存在漏洞,二是偵查訊問人員對制度有抵觸情緒,三是對“全程性”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
在“命案必破”“大案限期”思想的影響下,我國傳統偵查訊問大多采用“由供到證”的方式,先從犯罪嫌疑人那里得到供述,然后再根據口供去搜尋犯罪證據。然而“幾乎所有供述都不可能完全基于自愿。訊問在通常情況下不可能是一場輕松友好的對話,而是偵查人員與被訊問者之間心智和意志的較量過程。”[2]因此,在傳統偵查訊問中會出現刑訊逼供的行為。構建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制度能夠使偵查訊問人員擺脫對“口供”的依賴性,自覺提高業務水平,注重在審訊前搜集證據,從而使偵查模式跳出“偵查水平落后——依賴口供——刑訊逼供——阻礙偵查水平提高”的怪圈,加速偵查模式的現代轉變。[3]
構建全程錄音錄像制度的本質是確立一種程序上的公正。程序公正是連接國家與公民個人之間的紐帶。只有實現程序公正,才能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司法理念,避免司法腐敗。
我國《刑法》等法律規定不得對犯罪嫌疑人進行“有罪推定”“刑訊逼供”,但由于在偵查訊問中缺乏有效監督手段,使得犯罪嫌疑人的權利無法受到保障。而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制度則能從程序上規范司法行為,保護犯罪嫌疑人的人權,貫徹憲法精神。
當前,提高偵查訊問人員業務水平是重中之重。只有偵查訊問人員專業素質過硬,才能逐步實現依法文明辦案,使錄音錄像的所有環節更加規范。如此才能使全程同步錄音錄像資料在作為視聽證據時充滿信服力,在刑事訴訟活動中起到證實、指控犯罪的作用。
我國在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制度的構建上極其缺乏經費,導致硬件設備質量不高、相關技術操作人員水平不佳,從而造成錄音錄像資料質量低下。因此相關司法部門應該加大經費投入,對技術設備進行升級換代,培訓專業人員,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在此過程中,還應該增加備用設備和存儲培訓,以預防偶發性設備故障,充分保證錄音錄像證據的完整性。
總而言之,在構建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制度的道路上,我國才剛剛起步。除卻文中所述的幾點看法之外,還存在許多問題。構建完善的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制度,不僅能夠對偵查訊問現場進行監督,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權,還能保護偵查訊問人員不被“潑臟水”。這不僅代表我們的偵查訊問工作更加尊重人權,也是法制走向文明的具體表現。當然針對于同步錄音錄像制度缺乏完善監督和保障機制的問題,我們相信,經過司法部門以及全社會的努力,全程錄音錄像制度必將更加完善。
[1]張譯平.刑訴法試行后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制度的適用和完善[J].法制與社會,2012(12):51-52.
[2]孫長永等.現代偵查取證程序[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132.
[3]王忠良.論統一的錄音錄像制度構建——以新<刑事訴訟法>的實施為邏輯起點[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3.8,15(4):20-30.
[4]李蕾.同步錄音錄像工作需注意的幾點問題[J].山東青年,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