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潁
湘潭大學法學院,湖南 湘潭411105
處于21世紀的法制社會,一切的權利與義務都是受到法律的約束以及保護的,而這樣的關系必須建立在雙方的基礎之上。在本文當中,我們主要討論的就是稅法與納稅人之間的關系,著重對稅法的核心價值與納稅人的權利保護進行闡述。
稅法的公平價值,主要體現在納稅人的權利與義務具有內在的統(tǒng)一性,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國家的發(fā)展有賴于納稅人的遵守,但納稅人的遵從也需要在完成基本義務的前提之下進行,這樣,稅法的公平觀也就對納稅人的權利得到了保障,權利與義務處于平等的關系。
公民的納稅實際上是委托國家完成自己需要但是無法獨自建設的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所以,納稅人所交的稅款是為自己的需要而上交的,國家只是用明確的法律法規(guī)將其規(guī)范化、統(tǒng)一化。因此,所有的稅收都是需要以法律作為其實行的依據的,而稅收的項目是需要公民選取代表來商議并將其以法律的形式展現在大家面前。所以,納稅人只需要繳納法律規(guī)定范圍內的稅款,對于除法律以外的一切形式的征收稅款的行為,納稅人都有權利拒絕繳納。總之,民主政治觀的價值理念保證了納稅人的需求,保護其不受其他形式稅收的困擾,對稅收入的權利起到了保障作用。
稅收是建立在國家與納稅人之間的一種關系,而這種關系必須是平等的,國家在征得了人民的同意之后才可以征稅,稅收的項目也需要遵從人民的需要。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國家與納稅人之間實際上是一種契約關系,這種關系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之上,稅收的項目都是經過雙方同意的。納稅人將自己的財產上交部分于國家,國家就可以利用征收的稅款進行公共服務以及公共產品的建設,而納稅人就可以享受國家所提供的公共服務,同時,一旦納稅人的權利受到了威脅,國家則是對自己幫助最大的。除此之外,在這樣的良好的效應之下,納稅人繳納稅款的行為也會變得更加的積極,這樣就會更加有利于國家為納稅人服務、為人民服務。總之,這樣的契約關系,不僅可以對納稅人的權利起到保護的作用,對于國家的發(fā)展也是提供了頑強的保障。
首先,在我國的憲法當中,只是對納稅人納稅的義務做了規(guī)定,間接上說明了納稅人繳納稅款是用于國家的建設以及稅收的無償性,而對于納稅人應當享有的權利并沒有做出明確的說明。這樣就造成了納稅人在我國最主要法律上面的權利與義務的不平等的關系。
其次,納稅人的權利相對分散的在一些法律文獻中進行了簡單的說明,但是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guī)來對其進行統(tǒng)一的說明,這樣就造成納稅人在面臨問題的情況下,很難找到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來保護自己的權利。所以,納稅人權利法律條款的分散造成了納稅人權利與義務的不統(tǒng)一。
最后,雖然最近出臺的稅法對于納稅人的權利做出了相應的規(guī)定,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當中顯現出來了許多的問題,這樣存在漏洞的法律不能夠保障納稅人的權利。
稅收授權立法是我國法律確定的主要的方式,相對于稅收立法來說,授權立法的靈活性比較大,成本也比較低,正是這樣的優(yōu)勢,受到更多的青睞。對于授權立法來說,頒布沒有經過充足的公開討論與論證,所以,授權立法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隨意性比較大,難以保證納稅人的權利。除此之外,授權立法的過程比較缺乏民主性,其法律的形成主要是由稅務工作人員進行討論協(xié)商的,納稅人對授權立法沒有參與的過程。這樣明顯“部門立法”的法律根本就不能夠保護納稅人的權利。
在我國,上到國家的根本大法,下到小的法律文件,對于納稅人權利保護的條款是少之又少,而且,對于國家而言,納稅人繳納稅款是必須要做的,但是國家卻沒有對納稅人的權利保障提出任何的承諾,所以,國家與納稅人的契約關系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礎之上的,是不利于國家的發(fā)展的。
稅法的核心價值主要體現在公平、民主、平等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的核心價值與納稅人的權利是否能夠得到很好的保障也是息息相關的。在本文當中,我們主要對核心價值與納稅人的權利保護的關系以及我國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討論,這些問題表明我國需要改善的還有很多,在以后的建設當中,我們要吸取教訓,不斷完善我們的法律法規(guī),保護納稅人的權利,建設更加良好的社會經濟環(huán)境,為國家的發(fā)展不斷努力。
[1]周承娟.納稅人權利與稅收屬性探究[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11.5.
[2]王曙光,胡鍇.納稅人稅收權益保護的問題及對策[J].稅收經濟研究,2012.12.
[3]張瑜.納稅人權利保護制度研究[J].吉林財經大學,2013.3.
[4]邢樹東,劉超群.稅法的核心價值與納稅人的權利[J].財經問題研究,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