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因果關系說與條件說之比較
趙園園
西南科技大學法學院,四川綿陽621000
摘要:因果關系理論在侵權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立法的不確定、理論的不統一,造成了司法混亂的現象。筆者在對比分析相當因果關系說與條件說之利弊的基礎上,提出了更為科學的一元論因果關系理論。
關鍵詞:相當因果關系說;條件說;一元論
中圖分類號:D914
作者簡介:趙園園(1990-),女,新疆塔城人,西南科技大學法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與企業法。
因果關系在哲學上是指現象或事物之間所存在的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引起者謂之原因,被引起者謂之結果。法律上的因果關系則指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的關聯性。認定侵權責任時無論采三要件說還是四要件說,因果關系的認定都是極其重要的部分。但目前我國立法缺乏明確的認定規則,學界也無統一學說,導致實踐中出現了裁判混亂的現象,因此眾多學者對因果關系的學說展開辯論,具有代表性的學說即相當因果關系說和條件說。
一、相當因果關系說和條件說的理解
理論界有相當一部分人支持相當因果關系說,如梁彗星、王利明等,他們認為相當因果關系說“流行”,“現實”,而且能維護法律的公平正義①。相當因果關系說在判定時強調原因與結果間的條件關系和相當性。條件關系與英美侵權法上的事實因果關系在實質上是一致的,都是解決責任成立的因果關系問題。我國臺灣地區通過若無則不(but-for)②規則檢驗。相當性,用于限制侵權責任的范圍,最早出現于德國,可以通俗的表達為:某種行為在通常情況下足以產生特定損害后果,即有因果關系,反之則無。
條件說產生于羅馬法,早于相當因果關系說就得到了盛行,但該學說遭到了我國學者的反對,他們認為,原因是必然會引起結果發生的因素,條件則并不會必然會引起結果的發生,因此條件說將造成傷害的所有條件都視為損害發生的原因,混淆了原因和條件這兩個概念,從而使得因果關系變得非常復雜,造成“凡有牽連、必會得償 ”的不公平現象產生。
二、相當因果關系說與條件說的利弊
我們通過真實案例來比較兩種學說,會得出相悖的結論。2015年6月18日晚,四川一位李女士攜外孫在廣場散步時,因孫子誤入正在跳舞的廣場舞隊伍,而與跳舞的大媽們發生爭執,不料,李女士氣急誘發心臟病發作當場猝死。后李女士家屬將跳廣場舞的4位領舞者告上法庭,請求賠償。此案件中的廣場舞大媽的謾罵行為與李女士的死亡后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成為了原被告雙方的爭議焦點。
若采用相當因果關系說分析,如果沒有廣場舞大媽對李女士的謾罵,就不會引起李女士心臟病突發的后果,因此二者具有條件關系;但在通常情況下與人發生口角并不會誘發心臟病突發、甚至猝死的后果,因此在本案中不符合相當性的要求,也就是說李女士的死亡與廣場舞大媽的謾罵間不存在因果關系。若采用條件說分析,廣場舞大媽的謾罵是造成李女士死亡的因素之一,應當是這一損害結果發生的原因,因此二者存在因果關系。同一案例,采用不同學說作為判斷標準就會得出不同結果,這正是因果關系理論的不確定性給司法實踐帶來的迷津,筆者認為無論采用哪一種學說,對當事人來說都有失偏頗。
相當因果關系說的特點在于限制侵權者的責任,在操作時依靠法官的知識經驗對相當性作出判斷。但這種判斷基于一般理性人的立場來考量,即一般理性人是否可以預見或判斷該行為會導致的損害,實際上這是對損害結果的可預見性的考量,已經超出了因果關系的范疇,進入到過錯的判斷了。此外相當性理論本身具有蓋然性,行為導致結果出現的概率為多大時能夠被認定為具有相當性?其次,即使發生了小于這一概率的事實,也不能完全否認其客觀因果關系的存在。
條件說的特點在于擴大受害者的權益,只要可以認定行為者的行為與受害者的損害間存在關聯,即認可他們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這樣一來,擴大了受害者請求賠償的范圍,同時對行為者來說,如果將必然會發生的損害歸責于可有可無的行為,對行為者來說是極不公平的。
三、構建一元論的因果關系理論
因果關系理論的宗旨是為了追求因果關系的客觀性,這種客觀性不能以一般理性人的立場來判斷,應當在損害結果發生后,由結果出發,來倒推結果與行為間是否有關聯,倒推的方法即是運用若無則不規則。此種一元論的因果關系理論摒棄了法官對于“相當性”的主觀判斷,將行為人對結果的可預見性交由過錯理論來判斷,符合侵權責任理論的精神;同時避免了一味地將行為與結果間劃上關聯得現象,擴大了行為人的責任,比條件說更為科學、合理、可操作。我們利用前文案例對一元論作出檢驗,李女士出現了心臟病突發猝死的損害后果,倒推來看,如果沒有廣場舞大媽對李女士的謾罵,即使李女士患有心臟病,也不會在廣場上突發,因此廣場舞大媽的行為與李女士的損害結果間客觀地存在了因果關系。在此前提下,法庭再去討論廣場舞大媽的行為是否有過錯,即可公平地解決這一侵權糾紛。
[注釋]
①“雇主承包廠房拆除工程違章施工致雇工受傷感染死亡案評釋”[A].梁慧星文選[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585.
②其含義是如果沒有侵權者的行為,就不會產生此種損害.但如果沒有此種行為,損害結果仍然不可避免就不符合若非規則.
[參考文獻]
[1]楊立新.侵權法論[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
[2]張錳霖.從“過錯”視角修正一般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J].西華大學學報,2014(5).
[3]柴麗杰.近因原則與相當因果關系理論之比較[J].太原大學學報,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