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棱鵬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浙江 杭州 310016
互聯網的廣泛使用普及了藥品知識,讓患者對了一個渠道去鏈接藥品的相關信息,對藥物合理應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同時,也必須意識到目前互聯網藥品信息的發布非常不規范,違法的藥品廣告不僅沒有造福患者,反而誤導了患者,從而帶來損失。近年來,國家和各地藥監局、工商部門、公安部門、工信部等在互聯網藥品廣告和信息服務方面加強了管理力度,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總體來說互聯網違法廣告還普遍存在。本文以此為背景對互聯網藥品廣告的監管進行探討。
從目前來看互聯網藥品信息廣告違法發布的問題和現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我們認為主要是如下幾個方面造成的。
按照我國藥品法規,食藥監局是互聯網藥品廣告發布的主管部門,互聯網發布藥品廣告需要通過食藥監局的審批和審核,但從目前來看,幾乎所有互聯網違法發布藥品信息的網站沒有通過藥品監管部門審批。對此食藥監局并沒有有效的手段來對其進行處置,他們對違法發布藥品信息的網站沒有約束力和控制力,只能根據監測情況通報同級互聯網行業主管部門處理。由于互聯網的隱蔽性,相關互聯網行業部門能做的通常只有注銷其網站備案,關閉其網站。這給違法者只帶來很小的損失,無法起到震懾作用。
互聯網的隱蔽性導致對互聯網藥品違法信息的監管和查處難度很大。查處關閉違法網站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互聯網違法藥品信息發布問題,即使網站平臺被查處,違法者只需要花費很少的費用就能注冊新的域名,建立新的網站卷土重來。此外,藥品監管的管轄原則是違法行為發生地管轄,而通過互聯網發布藥品信息往往是跨區域進行的,可能違法發布信息的網站是針對A地區的,網站服務器在B地區,藥品銷售者在C地區,這就造成各級藥品監管部門無法確認由誰去查處違法網站,給藥監部門查處監管互聯網藥品信息帶來困難。
監管互聯網藥品信息更大的難點在于手段有限,違法發布廣告信息的人員往往具有較高的網絡能力,能通過技術手段將自身隱藏得很好,這個追根溯源查處帶來困難。據點差顯示,通過互聯網發布藥品信息進行銷售案件,銷售者多半沒有實體經營場所,要查清銷售者的具體地址只能通過銀行匯款賬戶、聯系電話、快遞單據流向等信息進行綜合判定,而查詢銀行賬戶、進行電話定位和核實寄遞渠道信息等,藥品監管部門很難介入,即使通過和公安部門聯合辦案,能夠查到銀行匯款賬號等信息,也可能并未實名,從而影響監管的正常進行。
針對當前互聯網藥品廣告信息的監管不足的問題,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出發,加強監管,從而規范互聯網藥品廣告信息的發布。
首先,應當在立法上明確藥品生產經營企業或醫療機構發布虛假藥品廣告信息的出發力度,情節嚴重的應當有相關主管部門吊銷相關生產、經營證書,規范藥品生產、經營或使用單位的行為。對藥品發布網站,應當明確必須通過藥監局審批,具有相關資質才能夠發布藥品信息。具體來說,可以考慮網頁的訪問量和影響力對違法發布藥品信息的網站及相關受益主體進行相應的處罰也,在立法上規定對違法發布藥品信息網站按照網頁訪問量實施處罰,約束網站自身行為,減少互聯網非法藥品廣告信息的泛濫。
從目前的監管分工來看,省一級藥品監管部門主要負責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藥品交易服務的許可審批工作,日常的監管工作由市、縣區藥品監管部門承擔。基層藥品監管部門缺乏專門的網站監管人員,等到發現此類違法行為集中上報,再由省一級藥品監管部門作出處理時,己給違法藥品信息的蔓延提供了足夠的空間,為售假者提供了大量時間。
鑒于互聯網藥品信息的開放性和共享性,基層藥品監管部門均開展互聯網監測工作容易造成人力資源浪費,而且通信管理部門和郵政管理部門在省以下一般不設機構,基層監管部門間很難對接。因此,作者建議在省一級以上層面成立專門的互聯網站監測機構,負責集中監測互聯網藥品信息發布情況,重點監測假藥網站信息、收集基層發現的假藥信息,對信息進行分析匯總,按相應處理原則進行統一處理,遏制通過互聯網非法銷售藥品的勢頭。
由于互聯網的特殊性,互聯網藥品違法廣告信息的監管單靠藥監部門很難做好。就算關閉了網站或刪除信息,違法者容易開設新的網站繼續違法行為。因此各部門應該通過配合,通過違法發布的藥品信息這一線索,將違法發布藥品廣告的人員一并處理。藥品監管部門與公安機關設置專門的互聯網偵辦機構,通過技術手段充分利用發布的互聯網藥品信息查處違法銷售窩點,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1]周尚,尚悅,張炯.基于互聯網藥品零售的優勢與問題分析[J].中國藥事,2012(03).
[2]吳志明,黃泰康.我國違法藥品廣告警示制度的實施與完善[J].中國藥事,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