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 兵 張鳳祥(中共文山州委黨校)
“一帶一路”點燃文山跨越發展
文/劉兵張鳳祥(中共文山州委黨校)
文山擁有4個國家一、二類口岸和24個邊民互市點,具備開展對外出口貿易的條件。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一帶一路”)從構想到實踐,體現了中國和沿線國家、地區對世界和平發展的強烈愿望。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強調,云南要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的路子來,努力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文山背靠大西南,面向南亞東南亞,在國家“一帶一路”和云南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的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文山州是一個集“老、少、邊、山、窮、戰”為一體的自治州,尤其是受長期對越自衛反擊戰影響,文山經濟社會發展緩慢,與全國其它地區相比,甚至與云南省其它州市相比,文山改革開放時間晚了整整14年。1992年12月,云南省政府在文山召開了戰后恢復建設現場辦公會,文山州才真正把工作的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上來。在“老山精神”的鼓舞下,359萬文山人民發揚“搬家不如搬石頭,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辦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疇精神,興起戰后恢復建設高潮。在國家多項政策扶持下,經過多年建設,文山經濟社會發展較快,在國家“一帶一路”背景下,以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為重點,戰略地位和區位優勢日益突出,主要發展機遇體現在:
(一)地緣發展機遇
文山地處滇東南,與越南接壤,邊境線長達438公里。從地理位置上看,文山地緣優勢明顯,具備多點輻射的區位優勢:一是向東連“兩廣”,連接泛珠三角地區,是云南最便捷的入海通道;二是向南可借道越南連接東盟市場,成為云南與東南亞、南亞開展合作的前沿區;三是向北可通集中了全省三分之一的經濟總量、發展勢頭強勁的滇中腹地,它是云南“橋頭堡”建設的核心區;四是向西可經個舊開開遠蒙自等城市群,連接“昆河經濟走廊”主線,在加強與省內其他經濟區域溝通和聯系的同時,積極參與“滇越經濟走廊”建設。此外,文山擁有4個國家一、二類口岸和24個邊民互市點,具備開展對外出口貿易的條件,現已初具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區位優勢。
(二)產業發展機遇
文山氣候適宜,礦產、生物等資源豐富,潛力巨大。在國家多項政策的扶持下,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迅速,布局合理,效益明顯。比如:在礦產資源方面,文山礦產資源豐富,有鋁、銦、鋅、銻、錫、鎢、錳等11類70多種,其中銦儲量占全世界的30%,居全國第一位。隨著深入推進“央企入文、滇企入文、民企入文”戰略,使工業園區建設和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不斷取得新成果,目前文山鋁業、福建紫金礦業、香港美泰、云天化等州外多家企業相繼入駐文山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全州工業經濟的發展。在生物產業方面,農業特色產業得到迅猛發展,產業鏈得到延伸。三七的產量、質量、產值穩居全國前列,其中2013年全州三七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70.58億元,創歷史最佳銷售業績。高登片區千億級三七工業園區正在建設。此外,辣椒、八角、草果、烤煙、八寶米在省內外具有較高的知名度,特別是辣椒,不僅暢銷國內,而且還拓展到日本、美國、墨西哥、加拿大、韓國等國家。近幾年來,以硯山縣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為代表的農業現代化步伐明顯加快。通過多年培育,憑借豐富的礦產、生物等特色優勢資源,為文山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三)基建投資提速機遇
交通基礎設施是“一帶一路” 建設的優先領域。近些年來,文山州通邊達海大動脈建設初具雛形。公路方面,廣昆高速公路文山段、富龍高速已經建成通車,平文高速、文硯蒙高速公路正在施工建設;文山至天保口岸的二級公路已經全線貫通,文山至天保高速公路建設項目已啟動。航空方面,普者黑機場已經順利建成通航,廣南、丘北機場前期調研論證工作正在開展。航運方面,千噸級富寧港建設正在順利推進。鐵路方面,途經文山州富寧、廣南、丘北的云桂鐵路即將建成。因此,文山建成和即將建成立體交通網絡,初步擁有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交通基礎條件。
(四)人文交流機遇
文山作為壯族苗族自治州,有著底蘊深厚的民族民間文化。通過長期挖掘整理,頗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精品走出了大山,提升了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一方面,獨具特色的原生態文化,是文山吸引外界的關注點。近幾年來,文山推出一批民族文化作品,如以《坡芽歌書》、《句町神韻》等為主的藝術精品;以西疇興街民間刺繡、馬關農民版畫、廣南民間銀飾等為主的民族文化工藝品;以壯族“三月三”、苗族“踩花山”、瑤族“盤王節”、彝族“花臉節”為主的民族節慶文化資源,打造既有文山地方特色,又能與世界民族文化對話的民族文化氛圍,尤其是是文山地區的苗族在世界各地分布廣泛,存在雙邊或多邊性,加強了民族間和國家間的友好往來,成為文山地區在經濟、文化上互利互補,促進交流,擴大影響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對越經濟文化交流得到加強。文山與越南山水相連,邊境地區苗族、瑤族等民族認同感強,加之語言相通,風俗相近,在經濟文化上易于交流,雖然存在暫時的利益沖突,但經濟發展愿望的一致性使雙方趨向合作,形成了經濟文化交流頻繁、邊境和睦安寧的良好局面。
“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戰略部署,目的就是實現合作共贏。文山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建設,首先要在認清自身優勢的同時關注不足,方可找準對策,提升跨越發展實力。
(一)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巨大,公共事業投資滯后
近些年來,文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較快,但與全省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需要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交通仍是文山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短板。一是文山是云南唯一兩個州府所在地不通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的州市之一;二是云桂鐵路相關站點、富寧港過船設施尚未建成;三是文山向西的蒙—文—硯高速公路尚未建成,短期內無法有效融入“滇越經濟走廊”;四是文山至天保高速公路通尚未動工;五是航空運輸尚在起步階段。加之,由于文山交通基礎實施建設起步慢,投資大,成本高,導致在公共服務、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投資相對較少,制約了全州加快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步伐。
(二)石漠化治理成本高,過分依賴國家財政支持
文山州石漠化面積10099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石漠化嚴重導致經濟發展困難。一方面,石漠化治理增加了現有資源開發利用的成本,不利于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無法在短期內形成經濟優勢;另一方面,石漠化嚴重不利于開展地區間經濟合作交流,滿足不了招商引資的需求,不利于資金、技術、人才、先進管理經驗等的引進。加之文山州財政困難,進行石漠化治理主要依賴國家財政支持。
(三)特色產業過于單一,市場競爭能力較弱
特色產業是促進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近些年來,以三七、辣椒、礦業等為代表的文山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迅速,先后建立苗鄉三七、硯山華博、馬關縣都龍錫礦等企業,延伸了特色資源產業鏈,但一些產、供、銷等問題需要解決:一是從整體來看,特色農產品銷售流通主要還是依靠城鄉集貿市場,如辣椒產業偏重原料的種植生產,上檔次的品牌少;二是形成穩定發展的產業鏈困難。如三七產業加工能力只占產量的10%左右,附加值低,加之三七產品同質化情況嚴重,出現產能過剩現象,影響產品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又如在優勢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存在礦山企業“多、小、散、亂”問題,科技含量高的精深加工產品少,礦產綜合利用程度低;三是特色品牌的創建還處于市場機制下的一種自發狀態,致使特色品牌的市場占有率不高,品牌效應和市場競爭力不強。
(四)對外交流薄弱,知名度有待提高
影響一個地區知名度的無外乎是其獨具特色的資源和文化,它對提高地區知名度有著特殊重要的作用。近些年來,文山地區的知名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離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開展對外交流合作的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受交通不便的影響,信息傳播受到阻滯,致使文山利用獨特資源文化的宣傳力度不夠,如外界只知道“文山三七”是藥材而不知文山地處何方;二是特色旅游景區影響力弱,如普者黑景區在文山州享有盛譽,但據云南省旅游局網上“云南省旅游景區了解度調查”,外地州只有6.4%的人了解普者黑風景區,外省只知道云南有麗江大理而不知道有文山;三是民間民族文化影響力有待加強。如人們聽到歌曲《蝴蝶泉邊》就會暢想風、花、雪、月,聽到《納西情歌》就向往夢幻麗江,而文山民間民族文化雖然豐富,但文化產業起步較晚。因此,迫切需要提高民族文化產品質量和特色,提升文山影響力。
(一)依托區位優勢,抓好通道經濟建設
文山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積極爭取大規模項目資金支持,助推“通道經濟”建設,拉動文山區域經濟社會繁榮發展。
首先,在現有交通路網的基礎上,加速文山州公、鐵、水、航立體交通網絡建設。一是加快云桂鐵路建設;二是加快文山至平遠高速公路、富寧至廣西那坡高速公路,蒙文硯高速公路建設,啟動北連曲靖、貴州至成渝經濟圈,南連越南的南北大通道建設,推進文山至天保高速公路建設;三是按質按量完成富寧港工程建設;四是扎實推進丘北機場、廣南機場項目前期項目論證和建設工作。
第二,加快建發展現代物流、電子信息和文化旅游等產業,提升文山物流專業化、信息化和國際化水平,積極開展國際區域合作,精心組織好重大國際性展會、招商引資和各種開放活動。
第三,借助文山處于西南通邊達海的交匯點優勢,集中力量加強“一中心四基地”即云南省鋁工業中心、鐵合金基地、銦材料加工基地、全國鎢產品加工基地、國家級以三七為主的生物資源加工基地及硯山承接東部產業園區等工業園區建設,還要根據《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做好百色—文山跨省經濟合作園區建設工作。
第四,依托云南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通過建立金融合作框架與越南互設金融機構,共同設立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投資基金,為互聯互通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保障,尤其是要在現有基礎上完善天保、田蓬口岸基礎設施,優化通關機制建設,暢通邊貿渠道,提升文山沿邊開放水平。
(二)抓住滇桂黔石漠治理契機改善生態環境,使山長青水長流
在綠色增長理念普及全球的今天,“一帶一路”戰略從啟動開始就肩負著促進有關沿線國家在生態經濟領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任。文山要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必須加強石漠化治理,改善生態環境和民生條件,為文山跨越發展打牢基礎。
第一,要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扶持,加大項目和資金的整合力度。要建立以中央投資為主、地方配套的投入保障機制,多渠道、多方位籌措建設資金,形成多元投資主體參與石漠化治理的新格局,為文山依托自然資源及區位優勢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綠色經濟,強石化漠化地區造血功能和內生動力,破除發展瓶頸制約,提供資金支持。
第二,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以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石漠化綜合整治、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為重點,加強天然林、水源涵養林保護,推進公益林建設。
第三,強化石漠化整治保障措施。一是強化責任落實,石漠化地區聯系單位、各相關行業部門,要合力推進石漠化地區的發展與精準扶貧工作;二是建立健全獎懲激勵機制。對治理成效明顯及工作不力的,要根據各縣(市)年度驗收結果和建設進度情況進行考核;三是要加強宣傳輿論工作,激發群眾熱情,保護和鞏固石漠化治理成果。
(三)立足特色資源優勢,發展壯大特色產業鏈支撐體系
地區產業資源的差異化,使特色產業的互補互通變得更為緊密。文山必須立足特色資源優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延伸產業鏈,不斷提高特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第一,突出特色優勢產業支撐。要以規劃為引領,繼續發揮好三七、辣椒、八角、草果、烤煙等主導產業的支撐作用,建立適合各縣(市)、鄉(鎮)、村(組)的產業支撐體系,形成一批產業集中度高、關聯度強、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集群;要整頓礦業秩序、整合礦產資源,徹底改變礦產資源開發“小、散、亂”的局面,使礦業經濟真正成為全州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
第二,發展特色產業加工及配套服務業。要積極支持和發展特色產業加工企業,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建立較為完備的產前、產中、產后的產業鏈系統,實現產品從初(粗)加工向深(精)加工、從單一品種加工向多品種加工轉化。
第三,完善物流體系。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完善產品物流信息系統,縮短產品供應的空間距離,降低產品流通成本;要培育和壯大一批布局合理、輻射面廣、功能完善且具有高效集散能力的產品批發市場。
第四,打造文山特優品牌。一是加大資金、技術投入,嚴把產品質量關,提高產品信譽;二是重點打造以文山三七、辣椒、八角、草果等為重點的文山地方特色農業高端品牌,做精同類礦產業如鋁、銦等加工產品的個性化特色品牌;三是加大品牌宣傳和市場開拓力度,建立健全文山區域產品品牌的國內外市場網絡,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
(四)多渠道對外宣傳文山,提高地區知名度
提高文山地區的知名度,有利于文山地區成為投資的熱土,有利于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不斷為文山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活力。要打好民族文化這張牌,通過打造一些具有影響、展示文山民族特色的民族歌曲、電視劇、電影,把文山民族文化的“山、水、歌、舞、情”向外界展示,讓國內外了解文山、認識文山。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中國夢為契機,弘揚“西疇精神”、“老山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擴大文山影響力。要提高文山特色產品知名度,做強做大文山三七、丘北辣椒、麻栗坡祖母綠等系列產品,通過互聯網、舉辦展銷會等載體加強市場營銷。要抓好旅游服務業建設,不斷提高普者黑、壩美、老山等特色旅游風景區服務水平,拓寬省內外客源,促進旅游服務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