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霏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文法學院,北京 100083
由于目前市場經濟發展的腳步越來越快,因此上市公司對資金的需求也會越來越高。而要想獲得更多的市場信任度與資金,就必須通過擔保的模式來完成。我國原本對公司是持有謹慎態度的,不過在《公司法》頒布之后,相關部門意識到了公司擔保對于市場的重要性,開始支持公司對外提供擔保。[1]公司對外擔保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此種風險一旦出現必將導致公司承擔責任,使公司資產減少、公司聲譽降低,或給公司帶來其他消極影響。雖然《公司法》放寬了公司對外擔保的限制,但是公司對外擔保仍應當遵循一定的程序,以保護相關權利人的利益。[2]
在我國的規定中,公司對外擔保指的就是公司對公司以外的個人或者集體需要借貸資金時所提供的擔保,其中也包含了企業為內部控股人員的擔保以及非公司運作人員的擔保。這種擔保模式分為了財產擔保與保證擔保。[3]當企業所擔保的對象與擔保人之間形成法律關系之后,擔保人就需要對擔保對象擁有一定的責任,假使擔保對象無力償還債務,債務就會自動轉移到擔保人身上。因此,公司在對外擔保的時候一定要慎之又慎,避免出現不良擔保,對公司自身利益造成損害。[4]全資子公司指的是內部資源與資產全部都由母公司進行掌控的下屬公司。在我國的《公司法》上并沒有明確的條例禁止全資子公司對母公司進行擔保。所以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全資子公司對母公司的擔保是符合法律規定的。不過這種擔保還是需要由母公司當中的決策人員商議之后才能進行。在商議中,全資子公司不能代表自身立場參加。在《證監會、國資委關于規范上市公司與關聯方資金往來及上市公司對外擔保若干問題的通知》里還對擔保子公司的類型進行了劃分,其中明令禁止了上市子公司對母公司的擔保。
1.由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對債務擔保做了詳細的規定:假如公司的擔保項目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六十條相違背的,則此擔保不具備法律效應。而公司的債務人與相應的擔保人就需要為此次的擔保承擔一部分的責任。
2.《合同法》第五十二條(五)中也有相應的界定:擔保內容與合同法上的強制規定相違背時,此擔保沒有法律效應。所謂的強制規定在我國的《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四條上有明確的規定,指的是執行力高的相關條例。
A上市企業旗下有全資子公司B。A上市企業需要從C銀行當中借貸8000萬來使公司資金短缺得到補充。A公司就以其全資子公司B的所有廠房與儀器作為抵押財產,為自身提供擔保。C銀行的工作人員在經過考察之后認為,B公司屬于A公司獨自設立的全資子公司,是國家掌握實際運作能力的公司。因此參考了《公司法》當中的第六十七條:企業在為自身的子公司或者母公司提供擔保的時候,有必要通過股東大會決議來進行。而國有企業不設立股東大會,因此國有企業資產的實際運作者是國家設立的相應職能部門。[5]因此A公司向C銀行借貸8000萬元資金是屬于合法具有法律效應的,只要國家掌控國家企業資產的部門對其行為認可之后,B公司就能將自身土地以及儀器抵押出去,為A公司獲得8000萬元的擔保金。
將上述內容當中的B公司的合法性進行研究。依照我國頒布的《公司法》當中的第六十五條規定:國家享有的全部資源的企業指的是全權由國家募集資金,由國家執權機構或者地方部門進行監督管理的責任企業。一般來說,這種國家享有全部資源的企業要滿足以下三個要素:首先,必須要國家進行資金投入,這是與其他個人或者集體公司區別最大的一個方面,也和已經不再施行的舊《公司法》當中所賦予的國有公司的含義不盡相同。其次,國有公司當中不設立股東大會,因此也就沒有相應的股東。這也是國有公司與國有股份參加公司的實際區別之一。第三,國有公司的實際資產控制人與責任人是國家所制定的相應責任機構。綜上所述,國有獨資公司自己出資建設的下屬全資子公司,其形式還是屬于國有公司,不過卻不是國有的獨資公司,而是有實際責任人員的有限公司。在上文的案件當中,B公司是A公司的全資子公司,那么B公司就有且只有一個股東A公司。即使國家機構能夠通過對A公司的調控使B公司的實際經濟情況受到影響,不過從法律的角度來看,B公司是不屬于國有獨資公司的。
從《公司法》中我們能夠了解到:非國家獨資公司向其他的公司與企業進行擔保的時候,需要經過公司自身確立的相關規定,通過董事會或者是股東大會對其進行表決。而公司必須對公司所需要進行擔保資金的數量與資源進行嚴格的限定,在實際擔保通過之后,擔保的資源數量不能超過之前限定的數量。公司對自身內部股東或者債權人進行擔保的時候,也有必要通過股東大會對其進行表決。而受到擔保的人員則不能參加到表決當中去。此表決流程在表決人員半數同意或者半數異議時結束。
第一款法律規定了母公司或者其他公司在為公司內部以外的人員或者集體提供擔保的時候有必要按照相應的流程與規章制度來對擔保資源進行限定,第二款規定公司為本公司利害關系人提供擔保必須提交公司最高權力機構進行決議,第三款進一步規定了相關程序,受到擔保的股東或者個人不能通過任何方式參加到決議當中來。從以上的相關決議能夠得出,一個完善的法律流程對于公司的實際運行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公司章程也可以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為對外擔保設定具體的數額而予以限制,公司、公司的內部機構及高級管理人員需要遵守上述章程規定。當公司為利害關系人提供擔保時,公司并非依據公司章程記載而是必須直接遵守法律規定,由公司最高權力機構對擔保事項進行決議,且相關股東不能參加表決。全資子公司的實際掌控者有且只有一個,因此全資子公司能夠為母公司提供相應的擔保,就是一人有限公司為自身內部股東提供的擔保。[6]從《公司法》的十六條當中能夠得出相應的分析:
1.只有一位股東的公司不能夠通過《公司法》對其母公司進行擔保。在《公司法》第一章當中的第五十八條規定:一人有限公司所建立的機構與組織,能夠使用此條規定對其進行約束。而在這章當中沒有進行規定的,則應該用本章第一節與第二節當中的規定。也能夠使用第一章第六十二節當中的規定:只有一位股東的公司不需要構建股東大會,而在公司實際控制人做出相應的運作的時候,就需要使用具有法律效應的書面擔保,并且把責任人的簽名放在公司名之后。從這幾條規定中能夠得出,目前的法律對于母公司與全資子公司之間的規定已經十分的成熟,已經能夠應對目前市場上絕大部分的公司類型。
2.《公司法》中的第十六條明確對公司擔保人員進行了規定,防止了掌控實際權利的股東濫用職權私自擔保,造成公司或者國家利益的重大損失,使公司當中的其他股東利益得到了保證。也讓我國現行的擔保法規得到了完善的施行,維護了法律的權威。不過,只有一位責任人員的企業就不會有這類似的問題存在,因為沒有其他的股東,其所做出的任何決定都只能由自身進行承擔。所以,只有一位股東的公司能夠自由做出的決定,是否對其他的公司進行擔保。[7]
3.《公司法》當中并沒有對只有一位實際掌控人員的公司做出限定,而《公司法》相應的附屬條例當中也沒有對其進行嚴苛的規范控制。依據私法當中的“不能對個人的自由財產進行禁止”的相應理念,政府對這類似的公司進行管控時,應該遵循控股人自身的需求以及市場對其的需求,降低成本。在不違反我國其他基本法的前提之下,只有以為控股人員的公司能夠為其自身股東進行擔保。
從以上內容能夠知道,只有一位實際股東的公司能夠對其自身管理人員進行擔保,不過其擔保必須通過相應的流程。也就是前文《公司法》當中提到的:使用書面保障的模式,再將自身股東的簽名放在公司保證之后。而母公司也能夠被其全資子公司擔保。
由于目前的法律規定與理論基礎并沒有對只有一位股東的公司能否對其自身進行擔保進行相關的規定,因此對于這個問題業界當中還有很大的爭論,這就造成了需要擔保的企業不能得到相應的擔保的危險。所以,在核實單位需要通過擔保來獲得大量資金之后,應該按照以下幾個方面對其進行完善:
企業當中需要有健全的規章制度,詳細來說就是根據公司自身需要的資金權限對其規章制度進行制定,在股東或者公司決策者需要進行擔保的時候,通過簽訂具有法律效應的擔保承諾將擔保人與被擔保人的利益聯系起來,使公司的真實運作情況能夠得到良好的體現。
為了不讓公司控制人員使用不正當的方法在擔保后將子公司當中所有的資源轉移出去,就需要通過連帶責任的模式將其進行約束。
[1]王文思.公司越權對外擔保的合同效力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2.
[2]吳劍.公司對外擔保法律問題探究[D].安徽大學,2009.
[3]趙振士.〈公司法〉第十六條作為強制性規范的效力研究[J].天府新論,2011(4):83.
[4]劉姝雅.公司強制解散制度相關法律問題研究[D].北京工商大學,2011.
[5]趙雨昕.我國上市公司關聯擔保的法律規制與完善[D].云南財經大學,2011.
[6]玄志翰,楊繼武.我國公司法人格否認制度的完善[J].中外企業家,2011(16):27.
[7]包增春.公司為股東擔保法律問題研究[D].安徽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