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晶
陜西師范大學,陜西 西安 710062
當下,我國對于婚姻法及其相關問題的研究仍然是處在探索階段。經濟學視角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對婚姻法等相關問題的研究與探討,同時也使我國的婚姻法更為完善。
國外婚姻法已經完成了婚姻終生制到個人負責制的過渡與轉化。一般認為這種轉變是人人平等的家庭模式代替男性主導的家庭模ongoing式,個人主義代替家庭主義,契約代替身份的演進。但是minow卻認為這些演化的特點將過去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女性對社會和家庭所發揮的作用予以扭曲化與簡單化。
在國外婚姻歷史中,家庭是以丈夫作為主導不容削弱的組織。在同丈夫完婚后,女方也就失去了法律上的獨立人格。家庭的全部財產是歸丈夫所有,一個家庭中只有丈夫才能進行合同的簽訂、訴訟的提出以及應訴的參與。在這種制度下,穩定可靠的婚姻社會和個人都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也鑒于此,離婚在婚姻法上不不被認可的。后來,在教會法庭中逐步吃睡分開的離婚,其本質上是法律層面的分居。除了免除其同居義務之外,兩者在其他方面的婚姻義務權利并沒有發生什么變化。
后來逐漸形成了過錯式離婚的制度。在該制度下,無錯方只要證明有錯方做了法律規定準許兩者離婚的錯事,就能夠不繼續承擔這段婚姻的義務。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加拿大的法律改革中還留有以過錯作為離婚的衡量標準,但后來又采用了婚姻永久性破裂進而批準離婚的準則。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加拿大的法改委員會提出若繼續使用離婚訴訟當事人要有錯在先的要素,除了使現實和法律繼續在真空中唱反調之外并沒有什么實際的意義,也沒有實現法律設立的初衷。隨后,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加拿大的離婚法規定只要夫妻已有了分居長達一年的現實,他們就能夠進行離婚。
在國外一些國家采用終生制的婚姻制度時,即便兩者在吃飯與住宿兩方面是獨自進行的,但法律規定丈夫有義務永久性的給對妻子以資助。當婚姻法規定過錯式離婚時,無錯方只要證明有錯方做了法律規定準許兩者離婚的錯事,就能夠不繼續承擔這段婚姻的義務,當兩者完成法律承認的離婚時,丈夫不僅僅保留著監護子女的權利以及擁有家庭財產的權利,而且不需要繼續撫養與其離婚的妻子。同樣,離婚后女方也不再承擔服務、忠貞以及順從丈夫的義務。但男方是過錯方,由于丈夫擁有家庭財產,那么他就有義務繼續供養同其已經離婚了的妻子。不管是在婚姻終生制時代還是在過錯離婚制時代,對無過錯女方的撫養是女方應享受的權利,同時公共利益也不允許女方放棄這一權利,以避免將這種壓力轉付給社會。
近現代國外婚姻法的改革已不再沿用終身婚姻制的模式。改革主要是為了使女方在法律層面上的人格被完全地確認,以使他們能夠像男人樣進行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新婚姻模式實施與普遍,在社會地位上男女日趨平等,在兩人自愿性地完成了家庭性質的經濟體建設后,關于子女監護、管理財產、撫養家庭等功能皆是兩人在進行商議后所得到的統一性結果。比如加拿大所制定的家庭法,對個人負責性以及個人自足性進行了較為顯著地強調。加拿大制定的法律規定了在夫妻兩人離婚后,家庭的共有財產需要進行平均性地分配。只在法院認為并判定某一方有不合適行為時才會采用財產不均等的分配辦法。法律在經過革新后,撫養是為了更好地促進經濟的自立與自足。加最高院提出夫妻兩人離婚后賠償責任與義務中的徹底性分割理論。最高院認為法律執行的核心原則與目標是結束離婚雙方間的全部關系,以促使離婚雙方能在市場中可以重新發現各自的位置。在該目標的引導下,只有在一房證明了其需要另一方的撫養費支持并且該需要是因為在婚姻關系中所形成的經濟依賴引起的,該一方才可以獲得補償或賠償。該權利的存在是離婚一方存在確實的需要。若該需要消失時,那提供撫養費一方的義務也就解除。
在國外一些國家的歷史中,一般是父親絕對擁有對子女的監護權。該權利是以普通法中規定的父親應保護、撫養子女為基礎的。伴隨著家庭婚姻中女性一方有權力進行合同的簽訂、訴訟的提出以及財產的擁有等,監護權也慢慢由父親轉向了母親。到了上世紀,社會生產的用工量變得巨大起來,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女性就業,而作為傳統的家庭內部的分工逐漸弱化。貝克爾理論指出,女性逐漸增長的獲得收入的能力同家庭中子女的個數成反比。隨著家庭中子女數量的減少以及有著節省勞動量的家用設備的出現與普及——大大降低了家庭勞務的量與強度,家庭成員間地位的平等就變得愈加重要起來。國外法律的改革在父母對子女監護權中也表現出社會形勢的變遷。安大略省所制定的相關法律規定離婚后孩子父母具有平等的對子女進行監護的權利。
我國婚姻法將婚姻的形式定義為同居型婚姻、契約型婚姻以及無過錯型的婚姻。
同居型婚姻適用于那些永遠或者暫時不想結婚的男女雙方。他們兩人間并沒有嚴格意義的家庭或者市場分工,雙方都在市場上從事著工作,同時打算要一個孩子。這種關系適用于許多人。他們間的關系一般可以通過普通的合同法來處理、調節。當雙方的關系破裂后,財產的分割也比較簡單。婚姻法只在兩者生孩子后、雙方同居滿五年后以及兩者結婚后起作用。
無過錯的婚姻形式在當下比較流行,這種婚姻的形式適用于希望獲得子女而沒有子女的家庭。夫妻雙方可以在市場上有各自的職業工作,也可一方承擔家務工作而另一方從事市場上的工作。該婚姻中的夫妻雙方在離婚時可不需證明對方已存在過錯。單方要求離婚則需要證明雙方已經分居達一年以上的時間。
契約婚姻是婚姻法所規定的另外一種類型的婚姻。夫妻兩人在離婚時,要離婚的一方要能夠證明另一方存在過錯。若要離婚的一方不可以證明另一方做過有錯之事情,那么單方面離婚訴訟的提出人需證明夫妻兩人分居時間在兩年以上為條件。
根據我國實行的婚姻法,若夫妻雙方離婚時一方的生活較為困難,則另一方有義務提供給生活困難方以住房等方面的撫養幫助。具體的方案應該有雙方進行協議后生成;若協議無果時,法院可進行判決。而財產的分割有別于撫養補償。我國的婚姻法給了婚姻雙方最大限度的合同自由。婚姻雙方可在婚前或者婚后以書面的形式規定雙方的財產分割情況。在婚姻雙方沒有簽訂協議時,在夫妻雙方離婚時法院會在分割夫妻雙方的財產時適當地照顧子女或者女方。也可以理解為在一般情況下,夫妻雙方在離婚時,他們所共有的財產并不是進行平均分配的。
在三種婚姻形式中,同居關系的婚姻形式并沒有讓男女雙方有較為嚴格的家庭和市場分工以及相互依靠的期望。在這種關系破裂時,對雙方的財產進行分割是比較容易操作的。在無過錯的婚姻形式中,若夫妻雙方選擇離婚時,除了之前已簽訂相關協議外,雙方共同的家庭財產應進行平等地分配。在契約形式的婚姻中,若夫妻雙方選擇離婚雙方的家庭共有財產也應進行平等的分配。雖然在判決雙方離婚時可以不考慮雙方的過錯因素,但在給付撫養費以及分割財產時,在契約形式的婚姻中仍然要對其進行衡量。
在同居形式的婚姻中,婚姻雙方一般沒有生孩子的打算。但是若雙方因為某些原因有了孩子,那么他們之間的婚姻關系就自動變成了無過錯形式的婚姻。在進行雙方的離婚處理時,也是按照處理無過錯形式婚姻的方式進行處理的。按照我國婚姻法的規定,處于哺乳期間的子女,在父母離婚時應由母親行使孩子監護權。不再哺乳期內的子女,其監護權應由父母雙方進行協議后商定,若協議不能生成時,則應由法院根據雙方具體的情況以及子女的權益進行判決。在無過錯形式的婚姻中,男女雙方有著平等的子女監護權。在具體的監護權判決中,應參考雙方的經濟實力、責任心以及利于孩子成長的環境等。失去監護權的,有部分撫養以及探望的義務。對契約形式的婚姻而言,在夫妻雙方選擇離婚時,子女監護權應交付給更多從事家庭特定性資產投資的那一方。
婚姻合同不同于普通的商業合同,在婚姻的合同中,很有可能一方在離婚的時候被感情困擾。相關研究表明,在再婚市場中女性往往處在較為不利的地位。未來較為不利的前景會讓女性在進行離婚談判時所處的地位較為不利。婚姻關系中應充滿了互助、互信和利他的精神。但是,我們不能完全的保證沒有一方利用婚姻的關系進行欺詐等行為的可能性。在男女雙方的婚姻關系中,一方隱瞞其財產狀況或者對待婚姻的態度,以使其在離婚時處在較為有利的地位的狀況是非常普遍的。在進行婚前以及婚后的協議簽或者離婚時,應要求雙方應對對方的情況有較為真實詳細地了解,目的是為了避免那些隱瞞或欺詐行為的存在。除婚姻法的相關規定外,一般的合同法也在降低婚姻合同中隱瞞、欺詐行為方面發揮著比較重要的作用。
借助經濟學的方式方法,有利于對婚姻中的各種問題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索與研究,同時也使我國婚姻法的改革更為合理與完善。因此我們要花大力氣對婚姻以及婚姻法中的各種問題進行研究,并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以使回應中的各方,在處理婚姻關系式受到合理的待遇。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家庭的和諧,以及社會的穩定,并保障婚姻更當事人合理合法的權利。
[1]郁光華.從經濟學視角看中國的婚姻法改革[J].北大法律評論,2007,02:412-432.
[2]王歌雅.域外法影響下的中國婚姻法改革[J].比較法研究,2007,05:70-81.
[3]馬薈.當代中國婚姻法與婚姻家庭研究[D].山東大學,2013.
[4]周由強.當代中國婚姻法治的變遷(1949—2003)[D].中共中央黨校,2004.
[5]巫若枝.三十年來中國婚姻法“回歸民法”的反思——兼論保持與發展婚姻法獨立部門法傳統[J].法制與社會發展,2009,04:6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