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欣宜
上海政法學院,上海201701
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就是把行政主體的行政職責和程序、工作標準、辦事時限及違法責任、社會監督形式等全面向社會公開昭示,以規范行政執法行為的一種做法或制度。①依照公示制度的定義,行政執法的公示制度即是指行政機關在進行行政執法行為時,應當向行政相對人出示其行政執法的證件,向行政相對人說明行政機關執法的原因、依據,行政相對人所享有的權利以及應履行的義務。世界各國的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實踐都證明,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對于保證行政機關依法行政,限制行政執法機關的權力范圍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從我國的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實踐情況出發,分析我國現行的行政執法公示制度缺陷,并提出對完善性行政執法公示制度的建議。
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在我國實行時間較短,有很多地方都還屬于摸索階段,所以我國現常用的方法是在部分地區或部分行政機關進行試點,在試點成功后,再將成功經驗或成功做法推廣到其他行政機關或其他地區,逐步在全國開展。在我國的公示實踐中,將試點的重點放在行政相對人相對較為關注和問題較多的行政機關,如公安、稅務、工商等部門,將這些機關的職責權限、執法流程、規章制度等向社會公開,提高了行政執法的透明度,當這些機關的試點工作較為成功后,再將自身的成功經驗向其他行政機關進行推廣,促進其他部門行政執法公開化的進程。
在我國現行的行政執法體系中,很多情況下會出現權責不明的情況,致使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的過程中出現濫用職權或互相推諉責任的現象,這些現象都極大的損害了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所以,行政機關在進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的改革中,對于行政執法主體的審核進行了嚴格的把關,對于符合規定的頒發相應的執法證件,而對于不符合規定的則予以辭退,并將本執法機關的所有執法人員通過公開欄進行公開。
從實踐中看,我國的行政執法公示制度的公開方式因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水平而有著較大的差異,但是總結來說,大致包括政府辦公地點的信息公開欄、專門的信息公開辦公室、定期發布的政府信息公告簡報,以及使用一些傳統的媒體如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等方式將一些重大的政府通告等進行公開和明示,在一些經濟發展較為發達的地區,還采用了網絡等現代化方式。
我國歷史上的官府是一個莊嚴的場所,且具有一定的神秘感。這種傳統的思維影響了很多當下的行政執法機關,使得這些行政機關認為如果將行政機關的一些執法失當、違法違紀行為向社會公開的話,會影響到行政機關的威嚴,并且會導致行政相對人更容易的對抗行政機關的執法行為,從而影響行政機關的執法效率,繼而影響到政府對社會的管理和控制。
我國現有的行政執法公示制度中將行政執法的結果作為其主要公布的內容,但是對于行政機關如何進行行政執法,即行政執法的過程并沒有太多的公布,從而導致行政相對人在遇到行政執法時不知道應當如何處理,反而降低的了行政執法的效率,并且這種重結果輕過程的公示方式也不利于社會對行政執法的監督。
由于我國目前對行政執法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立法,所以我國地區間行政執法機關公示制度的差異很大,各地的行政執法機關都是根據自身所定的行政執法公示內容、規則、標準等進行行政執法的公示工作,并沒有考慮到行政相對人的實際需求,并且由于行政執法機關不同的行政執法公示規則,也對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會造成損失,這些都不是行政執法公示制度設立的初衷,也會影響到行政機關的執法形象。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只有轉變行政執法主體對于行政執法公示的觀念,行政執法公示制度才能更好的進行,行政執法主體對于行政執法公示的觀念是行政執法公示制度良好運行的基礎。而要想轉變行政執法主體的觀念,通過立法的方式是一種較為快捷而行之有效的方法。通過在立法上確認行政執法公示制度,確認公示制度的原則,從而加強行政執法主體對于行政執法公示制度的理解,轉變其傳統觀念。
行政機關信息屬于是全民所有的公共信息資源,所有的權利人即公民都應當享有在不違反保密法律的前提下了解和查閱信息的權利,而行政機關也有義務向公民提供。按照這樣的法理原則,行政執法機關應當擴大現有的公示內容,將行政執法的執法過程也納入到行政執法公示內容中來。
[注 釋]
①謝尚果.論行政執法公示制的完善[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3).
[1]鄭傳坤,青維富.行政執法責任制理論與實踐及對策研究[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
[2]劉恒等.政府信息公開制度[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