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駿杰
西南政法大學刑事偵查學院,重慶401120
依據現行刑法,刑訊逼供罪的主體司法工作人員是指“有偵查、檢察、審判、監督職責的工作人員”。筆者認為刑訊逼供的主體應當包括協助、參與、領導和共謀的訊問人員,如協警等。
我們認為只要以“刑”進行逼問均可成為刑訊逼供的對象,這不僅僅包括犯罪嫌疑人,而且還涉及刑事訴訟程序中的被害人、證人和其他非刑事訴訟程序中被訊問或詢問的人。
我們認為刑訊逼供犯罪的階段主要處在形式訴訟程序中。另外,我們不排除其他同樣有逼供現象的程序。
至于刑訊逼供的手段,我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標準的規定》中將“刑訊”界定為“使用肉刑或變相肉刑”。這一解釋與我們的執法、司法現狀和偵查的需要是基本相符合的。
刑訊逼供的動機,或者說刑訊逼供的目的是顯然的,就是希望通過使用這些非法的逼供手段來獲得能夠推動案件進程的口供或者證據。
刑訊逼供案件主要有行為主體特殊性、犯罪案件的多發性、被侵害對象法律意識缺乏、犯罪證據的可查性等特點。
如果是公安機關或者其他程序中引起的刑訊逼供案件偵查由檢察院的偵查部門進行是比較合理的。但是,如果是由檢察機關實施的刑訊逼供案件就需要由其他部門管轄。比較合理的有兩種情況:第一,可以由上一級檢察機關的偵查部門管轄;第二,就是由上一級檢察機關指定合適的同級檢察機關管轄。
1.犯罪主體和相關人員是偵查對象
刑訊逼供案件的偵查對象首先當然是刑訊逼供犯罪案件的實施主體,而這些人的范圍,正如前面所提的不僅包括國家公務人員,還應包括協助、參與、領導和共謀的訊問人員。
2.相關物品和場所是偵查對象
除了要注重對各案中人進行調查之外,還迫切需要我們對與案件有關的物證進行搜集。這些物證最主要的是刑訊逼供中使用的工具。另外,被害人遺落在現場的血跡、嘔吐物也是重要物證。除此,被害人的血衣,被害人的傷痕也不可忽視。
根據司法解釋的規定,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刑訊逼供案件應當予以立案的八種情形,這樣的立案標準不僅有利于我們偵查工作的開展,而且對于保護原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利益有重要作用。但是,考慮到前面對刑訊逼供案件中的被害人,刑訊逼供案件的對象的界定,我們可以得出只要對刑事訴訟程序中的被害人、證人和其他非刑事訴訟程序中被訊問或詢問的人等主體施以具有上述八種情形之一的行為的,都應該進行立案調查的結論。這樣做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無辜者的利益、懲罰打擊了刑訊逼供的氣焰。
初查是檢察機關辦理職務犯罪案件的前提和基礎。初查工作的開展可以通過靜態的審查材料和動態的調查工作兩個方面著手。[1]對材料的審查主要是指對刑訊逼供案件的舉報材料進行查證。在對靜態審查的基礎上,我們就可以開展其他偵查措施,如對舉報人、被害人進行詢問,對被控告人進行秘密調查,以確定案件是否真實發生。
調查完結后,我們應該做出判斷并制作《初查終結報告書》,認為符合立案標準,有刑訊逼供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就應提請立案,報檢察長決定。
在立案的時間上,我們應當遵循迅速及時的原則。否則,一旦錯過立案時機,就會使案件久偵不破,致使被害人的合法權益不能被維護,法律的權威遭受威脅。在偵查實踐中,立案的方式主要有以事立案和以人立案兩種。
1.運用調查訪問措施獲得證據
刑訊逼供犯罪案件偵查中的調查訪問工作的目標就是要從相關人員處獲得能夠證明刑訊逼供事實的證據。而這些人員即可以是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也可以是知道案件內情的人。
2.運用現場勘查措施獲取物證
由于犯罪人很可能利用職務之便對這些犯罪現場進行破壞,我們需要在合適的時間進入現場進行勘查。對這類現場的勘查就要求我們勘查人員要加倍的仔細,不放過任何角落和線索。
3.靈活運用其他偵查措施獲得證據
在對刑訊逼供案件的偵查過程中,除了以上兩種主要的偵查措施之外,我們還可以根據需要適時地采用跟蹤、偵查實驗、搜查扣押等等其他一些有利于推動案件進程的偵查措施。[2]
[1]趙惠民.檢察機關職務犯罪偵查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104.
[2]郭立新.檢察機關偵查實務<偵查技術.技術偵查>卷[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