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瀟瀟
江南大學法學院,江蘇 無錫214122
一般情況下,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任何人不得擅自利用他人的作品或受相鄰權保護的對象,否則即構成侵權,要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而合理使用制度作為著作權限制中的其一,旨在調整著作權人,作品的使用者以及社會公眾三者之間的利益,是對著作權人私權的保護的同時,對其權利施加某種限制,使得作品的使用者或者社會公眾在其“合理使用”范圍內能夠分享該作品所帶來的某種精神利益或者文化利益,即沒有前人的創造成果或是社會集體共同勞動提供的優越條件,著作權人將不可能完成著作,同樣的,作為回報社會與社會公眾或是后人,著作權人應當將自己的作品所帶來的文化財富與社會及公眾分享。因此合理使用是基于“利益平衡原則”設立的。
在誠信原則的內涵及其本質中,存在著許多不同的學說,其中利益平衡說認為誠實信用原則的本質在于謀求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平衡以及當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平衡,目的在于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此種觀點恰好的闡釋了“利益平衡原則”與“誠信原則”的共性,即二者都是為了謀求當事人即著作權人的權利與社會利益的平衡和協調,促進社會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另一方面,著作權的合理使用是具體化的誠信原則[1]。把誠信原則具體來講,可以理解為公平原則、權利不得濫用原則等,從這方面來看,又與“利益平衡原則”互通。
合理使用制度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根據法律規定,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而使用他人已發表的作品,不必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的制度,即《著作權法》在保護著作權人的著作財產權、著作人身權的同時,賦予作品的使用人以及社會公眾對其作品的合理使用的權利。該權利由法律規定,受法律約束,合理使用的權利人可以在法律規定的可以行使“合理使用”的范圍中,按照自己的意志來行使該項權利,例如《著作權法》中規定的12種合理使用的其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使用他人已發表作品”,使用人為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而具體的使用形式是編寫還是模仿或是續寫等等法律沒有作強制性規定,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意思自治原則的滲透。
經過上述關于和合理使用的立法依據可見,無論是就“利益平衡原則”而言,或是“誠信原則”、“意思自治”等在該制度中的滲透,都帶有一種“著作權人”與社會公眾或個人利益的對立,在二者的平衡方面的要求應是極其嚴格和細致的,因此,在立法規定上、立法模式的選擇上有著更高的要求。
在我國,《著作權法》第22條對于合理使用的立法采用了具體列舉式的立法模式,即規定了12種合理使用。這種具體的列舉式立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得立法更加明確,使得合理使用的可操作性較強,一定程度上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但是另一方面,具體規定性的合理使用制度導致了合理使用行為的外延的封閉性,進而導致合理使用制度不具有現實針對性,使符合合理使用精神的特定行為可能游離于法定的合理使用行為之外[3]。
另一方面,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作品形式的不斷推新,現有的有關合理使用的立法規定難以調整不斷出現的新的法律問題,難免會出現立法空白的情形,從而可能導致有些人借機鉆法律的漏洞從而損害著作權人的利益。有關著作權的合理使用的法律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是經常遇到的,而生活中之所以會產生諸多此類侵權案件,問題在于該制度是基于為達到平衡利益的目的而設立,但是法律對于合理使用的規定并不能面面俱到,利益的平衡界限有時并不清晰,而社會公眾對于合理使用的理解也不完全甚至疏于了解。
合理使用無法實現,缺乏保障會造成利益不平衡的結果。因此為了貫徹立法初衷,應該在立法上作適當調整和完善。
首先,在立法模式上,可以以抽象性列舉或者是原則性規定的方式為基礎(以此賦予法官更多的自由裁量權),例如“合理使用的目的是非營利性的”,并結合具體的列舉式以此作為補充,具體列舉側重于在社會上普遍存在的現象[4],從而在個案中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判斷是否符合合理使用。
其次,在所列舉的合理使用的情形中,可以增加一個兜底條款,即“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合理使用情形”。因為法律總是滯后的,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及時應對新情況的出現,增設兜底條款有利于案件公平公正的審理和判決。
最后,筆者還建議應完善著作權的集體管理制度。我國的著作權的集體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且關于著作權的許多方面并沒有實行集體管理,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實行的是自愿的集體管理模式,在實際操作方面遇到諸多問題。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等新形式的發展,關于著作權的侵權問題也越來越多,建立和健全著作權的集體管理制度,可以方便管理,盡量減少著作權侵權的發生。同時,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在著作權人和使用者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實現了對利益沖突的平衡和對利益格局的重整[5]。因此,完善著作權的集體管理制度,可以相對平衡著作權人與使用者及其社會公眾的利益關系,從某種程度上促進合理使用的立法完善。
[1]劉李明,馮云翔,許玉鎮.合理使用是誠信原則對著作權的限制[J].學術交流,2006.4.
[2]吳漢東.知識產權法學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91-95.
[3]盧海君.著作權中合理使用制度立法模式探討[J].科技與法律,2007.2.
[4]郝靚.論著作權的“合理使用”制度[J].理論觀察,2013.3.
[5]錢春燕.淺析網絡環境下著作權的合理使用制度[D].中央民族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