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手會 王越新 代苗苗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院,遼寧 阜新 123000
票據法是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票據法有很強的技術性,它在處理票據瑕疵的問題上,與債權上的相關理論相去甚遠。票據的偽造是典型的票據瑕疵問題,它會增加票據關系的各方當事人的風險,引發一系列的法律問題。因此,我們應對票據偽造的法律效力要以具體和完善,促進商事交易的安全和公平。
票據偽造,是指未經他人授權以他人名義進行票據行為的行為。狹義上的票據偽造也稱偽造基本票據行為,即偽造票據的簽發;廣義上的票據偽造也稱偽造附屬票據行為,包括偽造票據的背書、承兌等[1]。從我國《票據法》的規定看,中國票據立法對票據偽造采納廣義含義,即是指假冒他人名義所為的任何票據行為,一般具備以下兩個條件:(1)偽造票據的行為與合法的票據行為在形式上是一致的;(2)票據偽造必須是假冒他人或者虛構他人名義在票據上簽章,即簽章是偽造的。
經過各國多年的探索,當今世界主要形成了日內瓦統一票據法系和英美票據兩大法系。兩大票據法體系對被偽造人的法律效力方面規定一致,即被偽造人原則上不承擔票據責任,無論持票人主觀上有無過錯[2]。但是,在偽造人承擔責任方面兩大法系有所不同。在日內瓦票據法體系中偽造人不承擔票據,無論持票人是善意取得還是主觀上存在惡意,一般都不影響票據對偽造人的法律效力,但是并不是說持票人的權利沒有實現的途徑,持票人可以找在票據上真實簽章人去承擔票據責任;與日內瓦體系不同,美國票據法規定偽造人還要承擔票據責任,但是根據偽造的票據行為的不同,票據偽造的法律效力也有所不同:如果是偽造出票行為的,只要持票人主觀上不存在惡意,就可以取得票據權利,然而在偽造背書的,持票人一律不能取得票據權利。筆者認為,區別對待偽造出票和背書,在我國意義不是很大,因此美國的票據偽造制度并不適合我國國情。
我國《票據法》規定,偽造的票據沒有法律上的效力,持票人無論是善意還是惡意,被偽造的人均不承擔票據責任;偽造人因其未在票據上簽名,故也不承擔票據責任。但是,在對付款人(或者承兌人)的票據規定上出現了不一致:《票據法》57條規定的付款人(或者承兌人)是形式審查上的審查義務,但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的相關規定卻認為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未能識別出偽造、變造的票據或者身份證件而錯誤付款,屬于票據法第57條規定的重大過失,根據實際損失,付款人或者代理付款人還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這其實規定了付款人(或者承兌人)的實質審查義務[3]。
從我國現行法律規定,可以發現我國對票據的偽造制度存在以下幾方面缺陷:(1)偽造人及被偽造人不承擔全部票據責任,對其他善意票據權利人不公平;(2)在偽造人的刑事責任方面,《刑法》和《票據法》規定不一致,《刑法》規定的票據偽造是指,只有假借他人名義為出票行為才構成,對于偽造背書的偽造人的刑事責任并沒有規定,這將使得在現實生活中有人利用法律上的漏洞實施犯罪行為;(3)在債權和物權中,一般規定了原權利人的追認權,而在票據法上卻沒有規定被偽造人的追認權;(4)付款人(或者承兌人)的責任規定不一致。
針對以上幾點缺陷,本人認為:(1)針對《刑法》的有關規定,應當補充背書偽造人的刑事責任;(2)筆者認為,偽造和變造都是一種違法行為,它們有相同的本質特征,因此,在承擔票據責任方面,不應該規定偽造人一律不承擔責任,而應仿照變造的法律規定,偽造前的票據責任被偽造人還應承擔,偽造后的票據責任因缺少真實意思表示和簽章,被偽造人才不承擔票據責任;(3)應當賦予被偽造人追認的權利,確保商事交易的流通性;(4)出票人的簽章和背書人的簽章有一定區別,出票人與付款人有資金往來,關系較為密切,最好針對付款人對出票人簽章和背書人簽章的不同審查義務,對付款人應當實行是指審查義務,背書人僅承擔形式責任即可。
票據偽造,它會增加商事交易的風險,與商事交易安全相沖突,故我們應當對票據偽造制度加以規范和完善。在處理現實此類案件中,既不能太過嚴密也不能太過松弛,應當從票據行為的各個環節出發,區別對待,從而實現交易公平原則。
[1]覃有土.商法學[M].北京:中國人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287.
[2]聞麗英.論票據偽造的法律效力[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1,24(4):6-8,287.
[3]陳恭健.票據的偽造、變造問題研究[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6,8(2):83-92,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