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瀟
青島大學,山東 青島266000
所謂情勢變更,是指合同在有效成立后,履行完畢前,合同賴以訂立的客觀情勢發生了當事人訂立合同時不可預見的異常變動,當事人對這種情勢的發生沒有過錯,而且這種變更會導致合同訂立時的基礎動搖或喪失。這種情況下,如果繼續維持合同那么就會導致顯失公平的后果發生,因此就賦予當事人通過協商或者是司法程序來解除合同或變更合同的權利,這就是情勢變更原則。
不可抗力,是指單憑人的力量所不能夠抗拒的力量,也就是我們不會預見、不能夠避免并且也無法克服的各種各樣的客觀情況。在合同關系中所說的不可抗力,是被限定了的,即在訂立合同時當事人不能夠抗拒的力量。
1.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的聯系
不可抗力和情勢變更都是當事人在訂立合同的時候不能夠預見的各種客觀情況,都可能造成合同不能履行或導致合同的變更或合同解除,而且都是一方當事人的免責條件。
2.不可抗力與情勢變更的區別在于
(1)客觀方面表現不同。情勢變更主要表現為社會事件,這種社會事件的發生會影響合同的履行,如物價的急速上漲、金融危機的爆發、貨幣的嚴重貶值以及國家有關政策的變化等事由。情勢變更的情況與不可抗力相比更為復雜,它不是一般大眾憑感官就能夠感知的,它需要依靠法定的公平裁量才能加以認定。而不可抗力的情況較為簡單直觀,可以是自然力,比如地震、海嘯等,也可以是社會事件,比如戰爭。普通大眾可以憑借感官就做出判斷。
(2)造成的影響是不同的。在發生情勢變更的情況下,合同仍然能夠繼續履行,只是,如果繼續履行就會對合同一方當事人造成嚴重的不公平的結果。而如果發生不可抗力事件,將可能導致合同部分不能履行、履行困難或者是全部不能履行的后果。
(3)當事人享有不同的權力性質。如果發生情勢變更,若是要需要變更合同或者是解除合同,當事人必須向法院或者是仲裁機構提出申請,由他們做出是否變更或撤銷合同的決定,而不能由當事人自己決定。當事人享有的是請求權。在不可抗力發生的情形下,當事人享有形成權。當發生不可抗力事件后,一方當事人只需要對對方當事人做出通知即可。
商業風險是指商業經營者在商業經營的過程中理應承擔的在正常范圍內的可能會發生的風險。
1.情勢變更與商業風險的聯系
在實際操作中,商業風險經常會被當事人當作是情勢變更的事由而主張援用情勢變更原則,兩者具有很大的相似度。它們兩個都是出現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履行完畢前,若發生以上兩種情況,都會導致不公平的后果。
2.情勢變更與商業風險的區別
(1)主觀方面,商業風險在當事人訂立合同時就可以或者能夠預見得到的,但是當事人依然訂立合同,顯然是對這一風險的默認承擔,或者是對可能存在的風險心存僥幸,而對不可抗力的發生,當事人雙方是不能預見的,而且是不存在過錯的。
(2)從歸責方面來說,由于雙方或一方當事人對風險應當或可能預見,依然選擇訂立合同,他就應當承擔訂立合同后若發生風險所帶來的不利后果。而情勢變更的雙方當事人對不可抗力的發生不具有過錯,不能預見也不可預見,因而,不能將過錯歸責于雙方當事人。
(3)從結果方面說,當事人簽訂合同后,即使出現了商業風險,合同也應該繼續履行。而情勢變更出現后,當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請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為了保障司法的公平、正義,我們在實踐中必須嚴格區分兩者的概念,以有效避免情勢變更和商業風險的混淆而帶來的真正不公平。
顯失公平是指一方當事人在自己面臨緊迫情況或者對某一事項缺乏經驗的情形下,實施了對自己非常不利而對對方明顯有利的行為,而給自己帶來的不公正結果。
1.情勢變更與顯失公平的聯系
顯失公平規則以存在顯失公平的情況作為要件之一,而情勢變更也已客觀情況導致顯失公平的結果的出現為構成要件之一,這就是兩者的聯系之處。
2.情勢變更與顯失公平的區別
(1)產生的原因是不同的。顯失公平產生的原因主要是主觀原因,即一方利用自己的優勢或者對方的弱勢,導致合同雙方承擔的義務、享有的權利明顯失衡。而情勢變更則主要是受客觀因素的影響,雙方當事人在主觀上都是沒有過錯的。
(2)產生的時間是不同的。顯示公平是在訂立合同的時候就已經產生了;而情勢變更則是在合同成立后履行完畢前也就是合同存續期間產生的。
(3)產生的法律后果不同。在出現顯失公平的情況下,其中的一方當事人有權提出對合同進行變更或者撤銷的要求,如果合同被撤銷,那么合同自開始時無效;而情勢變更將發生導致合同變更或者解除的后果,合同解除的效力一般不溯及既往。
[1]魏振瀛.民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2]王利明.民商法研究(第四輯)[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