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底,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印發《2015—2017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將補貼對象從“農牧漁民、農場(林場)職工、農民合作社和從事農機作業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改為“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個人包括農牧漁民、農場(林場)職工和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其他居民;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包括家庭農場和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業企業等。
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建立健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若干意見》,從糧食生產、流通、消費等各環節,進一步明確了各省級人民政府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方面的事權與責任,對建立健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作出全面部署。《意見》明確各省(區、市)人民政府必須切實承擔起保障本地區糧食安全的主體責任;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落實農業、糧食等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責任務。
2月,農業部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的指導意見》,提出了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并從強化政策扶持、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強組織領導等5個方面提出了若干保障措施。
2月,國家林業局發布公告,批準實施《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規范》等90項林業行業標準,這些標準涵蓋了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林業碳匯、苗木生產與質量核查、防護林工程、花卉栽培、經濟林種植等領域,實施時間自2015年5月1日起。
國家衛生計生委、財政部要求,今年各級財政對新農合的人均補助標準在2014年的基礎上提高60元,達到380元。農民個人繳費標準在2014年的基礎上提高30元,全國平均個人繳費標準達到每人每年120元左右。合理調整新農合統籌補償方案,將政策范圍內門診和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提高到50%和75%左右。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制度的意見》,提出了改革和完善轉移支付制度的九條具體措施:一是優化轉移支付結構;二是完善一般性轉移支付制度;三是從嚴控制專項轉移支付;四是規范專項轉移支付分配和使用;五是逐步取消競爭性領域專項轉移支付;六是強化轉移支付預算管理;七是調整優化中央基建投資專項;八是完善省以下轉移支付制度;九是加快轉移支付立法和制度建設。
1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于金融企業涉農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損失準備金稅前扣除有關問題的通知》和《關于金融企業貸款損失準備金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有關政策的通知》,決定延續金融企業涉農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損失準備金所得稅稅前扣除以及金融企業一般貸款損失準備金稅前扣除的稅收政策。2014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金融企業對其涉農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進行風險分類后,按照規定比例計提的貸款損失準備金,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2月25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決定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補助標準、助力貧困學子和技能型人才成長。從2015年春季學期起,將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標準由生均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并抓緊研究完善高校助學貸款政策。幫助更多經濟困難家庭孩子完成學業,為國家培養更多有一技之長的建設者。
2月,《關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及相關改革方案,已經中央審議通過,即將印發實施。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共有7個方面的主要任務、100多項改革措施。這次改革提出:扎實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取消暫住證制度,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建立健全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