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控制結構下如何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
王琦瑋
寧夏大學政法學院,寧夏銀川750021

摘要:金字塔控制結構是近年來在我國經濟市場中比較典型的現象,公司的控股股東通過金字塔結構層層控制的方式,導致控制權與現金流權的分離,以較小的資本來獲得財富放大效應,進而獲取控制權私利,侵害中小股東的利益。在這種市場環境下,如何杜絕金字塔控制結構,保護中小股東利益,建立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是值得思考的。
關鍵詞:金字塔控制結構;中小股東;利益保護
中圖分類號:F271;F224
作者簡介:王琦瑋,寧夏大學政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法。

隨著經濟市場的迅猛發展,許多公司特別是民營企業出現了許多“系”的現象,例如我們所熟知的“格林柯爾系”等,我們稱它為“金字塔控制結構”。“金字塔控制結構”是市場中通過股東層層控制的方式形成的一種形狀類似金字塔結構的公司控制模式,一般在這種控制層級的結構中至少末端都會存在一個上市公司,因這種控制結構的形狀類似于金字塔結構,所以把這種集團公司內部通過多層次的控制鏈條實現對上市公司控制的這種控股結構模式成為金字塔控制模式。金字塔控制結構導致大股東現金流權與控制權分離,在法律沒有對中小股東利益完善保護的背景下,給大股東侵占中小股東利益提供了機會。大股東通過影響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而進行大股東利益侵占行為,影響市場公平競爭,嚴重侵害到中小股東的利益,因此,如何有效抑制這種情況的發生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一、金字塔控制結構的原因分析
(一)金字塔控制結構下財富放大效應
公司治理一般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法律層面對于公司治理的相關規定,它是通過從公司的共性方面來予以規定的,一般具有一般性與普適性。二是公司內部依據法律制度來制定的公司內部管理制度,具有變通性與具體性。因為法律的一般性與普適性,所以公司內部管理的行為就是法律留下的剩余自治空間。相對于大股東而言,中小股東因為信息不對等、在公司事務表決中的地位相對較弱,以及其他外生因素的不確定導致其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而對于大股東而言,由于其相對強勢的控制權或者其本身就參與在公司的經營管理中,其利益就能得到相對較好的保障。因此,在法律對于公司的規制存在缺陷時,大股東就會通過獲得公司的控制權來保護自己的利益,而中小股東的利益就很容易受到侵害。
在這種公司治理的背景下,對于投資者而言都會傾向于成為公司的大股東進而獲得公司的控制權,就會造成大量的投資者將資本集中投入一家公司進而控權來保護自己的利益。而金字塔控制結構便是這種背景下形成的一種比較典型的公司治理模式,在金字塔結構中,投資者通過層層的控制模式導致控制權與現金流權的分離,放大了終極股東的控制權,在金字塔控制結構下,終極控制人對于底層公司的控制權一般大于其享有的現金流權,其在底層公司的權利遠高于應履行的義務,股東可以以較低的成本進行利益侵占,控制層級越多,兩權分離的程度越高,進而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行為越嚴重。
因此,當中小股東利益保護較好時,法律規制的越完善,每一個投資者的利益均能得到平等的對待,控制權私利的獲取將會得到有效的遏制,對于投資者的投資行為便不會集中在一家公司進行投資來獲得強勢的控制權保護自己的利益,而是會分散投資降低風險,從而也就不易形成金字塔控制結構的現象。
(二)利用金字塔結構獲取控制權私利
控制權私利是公司控股股東利用職權便利為自己謀得的利益。在金字塔控制結構中,大股東主要從以下幾種方式中來進行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行為。
1.利用金字塔控制結構轉移底層公司的資產
上面我們論述了金字塔控制結構能夠使大股東以較低的成本來獲得更大的控制權,進而放大自己的財富,在這種背景下,作為金字塔結構低端的公司,控股股東可能就會基于自身利益的獲得將低端公司的利益轉移到高端公司或自己控制的公司,進而進行掏空行為,經常所見的行為例如直接劃撥或者關聯交易等方式。
2.利用金字塔控制結構的財富放大效應獲得特殊利益
一方面在我國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引入外資對于地區經濟具有重要的地位,控股股東通過金字塔控制結構放大財富效應以和政府部門建立特殊的關系以獲得一些特殊的私人利益;另一方面,在金融市場中,企業很大程度依賴融資來擴大資本,相對于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在中國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例如融資渠道、市場準入等方面法律規定的較為嚴苛,而且在我國的金融市場中銀行基于民營企業的風險性也不愿意向民營企業提供貸款。基于以上兩方面的原因導致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愿意將其資本投入一家公司,利用金字塔控制結構來進行財富放大進而獲得相應的保障。
(三)金字塔控制結構的復雜性為終極控股股東侵害中小股東利益提供便利
金字塔控制結構的層層控制鏈造成了其復雜的控制結構,對于中小股東而言,因其不直接參加公司的經營管理,所以無法合理的獲取內部人的行為,由于金字塔控制結構的復雜性,終極控股股東為了控制權私利會盡力降低公司的透明度,造成信息不對等,因而中小股東無法及時有效的獲取公司的內部信息進而無法維護自己的權益。
二、我國法律制度對于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的現狀分析
對于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本文分別從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以及刑法規定和司法解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法律
在具體法律的頒布實施過程中,涉及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的法律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
《公司法》于1994年1月1日第一次頒布實施,對于市場經濟規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此后經過1999年、2004年和2009年的三次修改后頒布。《公司法》的制定明確了投資者的法律地位,強調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主要體現在股東的投票權與收益權。
《證券法》于1999年首次頒布,2006年修訂后再次實施。該法對于保護中小股東權益主要體現在:(1)明確了證券監督的機制,強調第三方監督的方式——國家審計機關的審計監督;(2)完善了信息披露制度的內容以及法律對于禁止的交易行為;(3)對于處罰機制的完善,明確責任處罰機制和分工。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在2014年3月15日開始實施后,引入了“金融消費者”的概念,金融消費者其中包含了直接投資資本市場的中小投資者,但是對于具體的細節性內容還沒有進一步作出解釋和說明。
縱觀以上我國法律涉及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的方面,有保護的相關條款但沒有系統具體的法律規定,零散的分散于不同的法律中,缺乏系統的立法,對于中小股東維權欠缺完善的保護機制。
(二)行政法規
縱觀行政法規的內容,幾乎沒有涉及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的內容,僅有部分條款從側面改善了投資者環境的內容,例如信息披露等。其中提及中小股東利益保護的是2004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該意見第一次對于中小投資者予以重視,但是該意見僅在原則性方面做了規定,并未規定到細節。《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工作的意見》于2013年12月25推出,首次對中小投資者保護的工作做出了具體的規定,其中包括保護中小投資者知情權、投票權;健全中小投資者賠償機制以及強化對中小投資者的教育等方面。
(三)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效力僅次于法律和行政法規,內容涵蓋廣泛,但涉及保護投資者利益的部門規章或規范性文件幾乎沒有,僅有一些制度能夠起到側面影響的作用。2014年12月7日頒布實施的《關于加強社會公眾股股東權益保護的若干規定》,第一次明確關于投資者保護的內容,但該規定僅提及了獨立董事制度、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利潤分配方法和投資者關系管理等內容,對于更多細節性內容并未規定。
(四)刑法規定和司法解釋
刑法修正案規定了提供虛假財務報告罪、編造并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誘騙投資者買賣證券期貨合約罪、欺詐發行股票債券罪、內幕交易和泄露內幕交易信息罪、操縱證券期貨交易價格罪等罪名,對侵害投資者權益的行為提供了刑法依據。
司法解釋中,《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受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侵權糾紛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兩條司法解釋,針對虛假陳述方面投資者維護自己權益方面進行的細化的規定。
三、金字塔結構控制下如何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
(一)完善保護投資者的相關法律規定
1.獨立董事制度的完善
金字塔控制機構的出現根本原因在于大股東控制公司的經營管理權進而形成的層層控制鏈獲取控制權私利,將獨立董事制度強化,在公司治理結構中引入獨立董事制度,在公司的經營管理事項中進行事前的監管,能夠有效避免大股東通過金字塔控制結構侵犯中小股東利益的行為。因此,將獨立董事的制度上升為法律層面,建立獨立董事的選任規則,避免大股東變相控制獨立董事的職權,細化獨立董事的職權內容,完善獨立董事監督管理機制對于金字塔控制結構下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具有很大的意義。
2.進一步發揮監事會設立功能
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很多公司的監事會形同虛設,無法有效監督公司的經營管理,大股東在監管力度薄弱的公司治理環境下很容易通過自身的控制權來獲取不正當利益。加強監事會的監管力度,完善監事會的相關法律規定能夠從事中的監管中杜絕金字塔控制結構的形成。
(二)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場環境,消除政府對經濟的不恰當干預
基于經濟的快速發展,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場環境,消除或降低相關法律對于民營企業的不公正待遇,建立平等的市場準入條件,金融融資條件等;完善民營企業的相關法律規定,建立成熟化的民營企業;消除政府對經濟的不恰當干預,嚴厲禁止政府基于地區經濟發展的考慮給予企業特殊不正當利益。
(三)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信息披露是我們一直在提的制度,但仍然沒有被充分的執行,原因在于相關制度沒有充分細化進而影響信息披露制度的有效執行。信息披露制度可以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的現象,進而有效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因而,在以前提出此制度的基礎上,加強事中監管,引入第三方機構進行監督,提高法律規范、財務信息披露規范等的整體效率,提高控股股東獲得控制權私利的成本。
[參考文獻]
[1]劉啟亮,李增泉,姚易偉.投資者保護、控制權私利與金字塔結構——以格林柯爾為例[J].管理世界,2008(12):139-146.
[2]裘益政,董陳萍.金字塔控制結構的經濟后果研究:一個綜述[J].會計與經濟研究,2013,(6):51-56.
[3]陳紅,楊凌霄.金字塔股權結構、股權制衡與終極股東侵占[J].投資研究,2013(3):101-113.
[4]李增泉,辛顯剛,于旭輝.金融發展、債務融資約束與金字塔結構——來自民營企業集團的證據[J].管理世界,2008(1):123-135.
[5]劉運國,吳小云.終極控制人、金字塔控制與控股股東的“掏空”行為研究[N].管理學報,2009(12):1661-1668.
[6]龔志文.大股東控制下的公司集團內部資本配置行為研究[D].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2006.
[7]劉娟.金字塔股權結構與中小股東利益一基于我國民營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D].江蘇大學,2011.
[8]甘玲.金字塔結構與大股東利益侵占:基于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