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憲法實施模式及其對中國憲政道路的影響
王全河
遼寧師范大學,遼寧大連116029

摘要:憲法實施問題一直是法學者探討和研究的問題,針對中國的憲法實踐和憲法研究,憲法實施問題則處于核心地位。對中國憲法實施模式的研究,有利于對中國憲法實施本身的特點的探討,給中國憲政道路的設計提供本源性的依據。本文將從中國憲法的實施主要為政治性實施為核心觀點,從憲法內容和憲法文本在實際生活中的落實來闡述中國憲法實施的特點和模式。
關鍵詞:憲法實施;政治性;憲法文本;憲政
中圖分類號:D921
作者簡介:王全河(1989-),男,漢族,遼寧大連人,遼寧師范大學法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生,訴訟法學專業。

一、問題的提出
對憲法實施模式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二種模式。第一種模式“憲法法律化”,第二種模式“憲法實施機構論”。這二種模式都是對西方憲政實施經驗的總結,是西方憲法實施的運行邏輯,而不是對中國憲法實施模式的研究,與其說是對憲法實施的研究,不如說是對西方憲政實施經驗的傳道?;蛘邔W者會說,至少這二種模式可以看成是對中國憲法實施未來的設計,或者是對中國憲法實施未來的必然狀態。但是這種本末倒置,沒有根植于土的研究和設計器正確性和可操作性就可想而知。針對沒有中國自身特點的憲法實施模式的研究,筆者將從憲法文本和憲法文本內容在實際生活中的落實進行分析,并得出,當下中國憲法實施主要以政治性實施方式為主,具有明顯的政治性色彩。
二、憲法實施概念
憲法實施這一概念并不是學者的創造,是由我國憲法明確規定的一個概念。憲法學者對憲法實施的含義進行了概括和總結,蔡定劍教授指出,憲法實施是相對憲法制定而言的概念,是指把憲法文本轉變為現實制度的一套理論、觀念、制度和機制。①蔡定劍教授把憲法實施建立在可操作的憲法制度的健全之上。有的學者將憲法實施概念定義為憲法規范在現實生活中真正的貫徹落實,即將憲法文字上的抽象的權利義務關系轉變成現實生活中具體的真正的權利義務關系,并進而將憲法規范所蘊涵的人民意志轉化為具體的社會關系中的人的行為。這種定義就顯得比較狹義,因為《憲法》中不僅僅規定了具體性的規范,還有憲法序言中的原則和精神,所以,與之相比,筆者同意上官丕亮教授的定義,他認為,憲法實施是憲法的具體條文規定及其原則精神在現實生活中的貫徹落實。②
憲法實施的前提是憲法文本的存在,而我國的憲法文本由序言和正文兩部分組成,而中國的憲法實施卻往往是序言部分的規定比較多,而這些卻往往被學者所忽視或者因其不是憲法實施的最佳體現而無視
三、憲法文本分析
我國的憲法文本結構由序言和正文兩部分組成,其中序言部分確立了執政黨的地位,規定了意識形態、國家的合法成立等內容,而憲法正文主要規定了人民的權利和國家的結構。序言規定了共產黨的領導權——這是中國存在一個基本的權力事實;從規范意義上講,賦予了人民共和國生命,但是具體運作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的,是指一種政治性領導,憲法序言也因其以一種決斷與宣誓的方式表達了絕對意義上的中國憲法之規范性內涵,具有明顯的政治性色彩。而正文中所規定的憲法權利是否具有政治性屬性?韓秀義教授在其《文本·結構·實踐:中國憲法權利二重屬性分析》中,明確指出了中國憲法權利具有二重屬性,即在權利主體上,階層與公民并存;在權利性質上,政治性與治理性并存;在權利實踐方式上,政治化方式與治理化方式并存③。他從“一體二元”理論出發,即“一體”指政治統一體,“二元”指政治主權與治理主權,根據憲法文本和中國憲法權利在實際過程中的變化,論證了政治主權優于治理主權,也即“憲法總綱”通過國體、政體、國家機構權利行使原則、各種社會制度等內容的設計為治理主權系統規定了基本運行邏輯與制度機理,同時,也為公民憲法權利的存續規定了基本的制度空間與運行方向④。同時說明了,政治主權中的階層憲法權利在邏輯上優先于公民憲法權利,階層憲法權利的“階層”決定著公民憲法權利中“公民”的范圍,階層憲法權利的制度存續狀態影響甚至決定著公民憲法權利的制度存續狀態⑤。
由此,從憲法文本中,可以明確感知到中國憲法文本的政治性特點,并且,從歷史的角度看,中國立憲之初的目的本來就是使國家合法化和確立執政黨的地位,因而其政治性色彩比較濃重。
四、憲法實施
憲法實施在目前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有的學者不承認在中國有憲法實施。比如,高全喜教授在政治回歸層面不承認存在中國憲法實施的現實,其核心問題在于在中國還沒有完成政制立憲的任務,還沒有形成政治與憲法的良性互動,所以,要完全真正實現中國憲法實施的目標,還要經過一個關鍵環節即憲法政治,從而為具體法治及中國憲法實施奠定堅實的政制前提,這就需要“政制”決斷⑥。而筆者主要從憲法文本在實際生活中的真正落實為角度來闡述憲法實施。
就目前憲法運行狀態下,憲法文本中的序言發揮著重要作用,因為其所確立的執政黨的地位和意識形態無時無
刻不在發揮著作用,但基于前面對憲法序言的分析,其具有較強的政治性意味,所以其在實際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也以政治性為主。在實際中,不僅僅是憲法序言在發揮作用,公民的基本權利也發揮一定行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中國發生的雙向運動,第一個運動是從倫理社會到經濟社會,第二個運動是保護性反向運動,但是其中公民享有權利不是基于權利的正當性而是源于國家的賦予和利益的代表性,公民權利的有無與公民權利的廣狹,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利益保護者和代表者,于是,公民基于憲法條文規定所提出的個人權利主張就會因為整體秩序的原因很難提出或者不能提出。⑦
從實施的主體上看,根據陳端洪博士所總結的五個根本法來看,政府(廣義上的)是中國憲法實施的主體,通過各種政治行為政府“充實”著中國憲法的內容,這也使得中國憲法實施具有明顯的政治化色彩。
通過以上分析發現,目前中國的憲法實施只能稱得上政治性的憲法實施,而不是學者所描述的“憲法法律化”“憲法私法化”“憲法實施機構論”的模式。而一個憲政國家要求以憲法形式為起點,以民主為內容,以法治為根基,以人權保障為目的以及對上述四項內容的憲法共識,還有憲法規范與政治實踐相結合。而目前中國的憲法實踐還是以憲法淵源為主的政治性實施方式,所以要在中國建立憲政道路,就必須根植于中國憲法實施的具體特點,根據自身的特點引進西方的民主精神和與之相符合的先進的憲政道路思想,使之能真正的與中國式的憲法實施相融合,這樣才能起到推進中國憲政的發展。正如梁漱溟先生對中國憲政的闡釋,關于如何實現中國憲政問題,需要回到“自身”,只有解決了“中國問題”憲政目標才會實現,也就是說,根植于中國式的特點,進行細致的建設,并且逐步形成社會共識,成為社會風氣的漸進式模式。
針對中國這種漸進式的憲政道路,可借鑒韓秀義教授的設計,即從政治共識到社會共識,最后到法律通識⑧。最后的法律通識也就使憲法具有了真正的可操作性,由此,也就能建立起中國的真正的違憲審查制度。
[注釋]
①蔡定劍.憲法實施的概念與憲法施行之道[J].中國法學,2004(1).
②上官丕亮.憲法文本中的“憲法實施”及其相關概念辨析[J].國家檢察官學院報,2012(1).
③韓秀義.文本·結構·實踐:中國憲法權利二重屬性分析[J].遼寧大學學報,2010(4).
④韓秀義.文本·結構·實踐:中國憲法權利二重屬性分析[J].遼寧大學學報,2010(4).
⑤同上.
⑥韓秀義.中國憲法實施的三個面相—在政治憲法學、憲法社會學與規范憲法學之間[J].開放時代,2012.
⑦韓秀義.中國憲法實施研究模式評價—以研究假定、論證(邏輯)論題指向與論證策略為核心,2011.
⑧韓秀義.中國憲法實施研究模式評價—以研究假定、論證(邏輯)論題指向與論證策略為核心,2011.
[參考文獻]
[1]蔡定劍.憲法實施的概念與憲法施行之道[J].中國法學,2004(1).
[2]上官丕亮.憲法文本中的“憲法實施”及其相關概念辨析[J].國家檢察官學院報,2012(1).
[3]韓秀義.文本·結構·實踐:中國憲法權利二重屬性分析[J].遼寧大學學報,2010(4).
[4]韓秀義.中國憲法實施的三個面相—在政治憲法學、憲法社會學與規范憲法學之間[J].開放時代,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