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紫翔 李 澤 張天宇
蘭州大學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100
社會的建設需要法律來進行制約,現在的社會是以人為本的社會,法律也應該要趨向人性化,法律的人性化價值取向對于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本論文對法律人性化價值取向與和諧社會建設做了以下探討。
人們對于法律人性的探討可以說在很早之前就開始了。在西方的許多國家認為,如果把人進行分類,可以分為有理性和非理性的,但我國的傳統文化認為人性可以分為善和惡,我國建立法律的目的就是要讓人們的非理性以及人們的惡性得到遏制。我國對于法律的人性化發展開始逐漸由專門化發展向普遍化發展,我國的制度現在是更加的人性化,我國的相關立法也是趨向人性化。我國對于人性的權利,比如對于人權的尊重、保護人權的合法權益以及人們對于政府的監督都有者相關權利,這與西方國家大多數的觀念是一致的。總體來說,本論文所提及的法律人性化就是指,在我國的立法時,對于立法中的相關要求就要體現人性化,在進行執法的過程中,執法人員要充份的尊重人權,要保護人權。人是社會的根本,人是社會的主要構成部分,可以說社會如果沒有人的存在,就不能稱之為社會,因此,在進行執法的過程中一定要一人作為最根本的出發點,我們做的任何事情都是為人人類自身,我們要理解人的正常的情感以及人最基本的需求,我們要相互的尊重,相互的信任,要相互的關愛,還要培養有用的人才,要使我國的人們能夠健康全面的進行發展。我們不僅僅只是把人作為國家、集體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屬于自己的,他還是家庭的成員,他有他自己的家人朋友,有自己的生活環境。從我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我國對于我國在立法方面、執法方面以及我國的司法方面都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從這些改革措施來看我國的法律建設開始趨向于人性化價值取向,這也是我國法律發展的主要方向。我國在刑法中增加了緩刑、假釋制度,這些刑法的增加無疑說就是法律人性化的表現。
和諧社會的建造必須要依靠法律來進行維護,法律不是誰規定出來的,也不是誰說的算,它是聽取了人們的意見才能夠被制定出來,它的制定要接受人民群眾對他的監督,同時他的制定要聽取所有人民群眾的意見才能執行,作為我國的公民就應該嚴格遵守我國的憲法以及我國的法律,而我國的執法人員也必須為我們的人民服務,努力構建和諧社會,這不僅是對我國公民的要求,同時也是對我國相關執法人員的要求。在我國許多的刑事執法中能看到許多與構造和諧社會相違背的事情,許多的執法人員在執行法律時采用一些強制性手段,這些手段是與我國的法律相違背的。
我國相關的法律還是非常的完善,但由于我國人口眾多,管理起來非常的復雜,這就導致了我國有一部分的執法人員在執法的過程中,有一些思想觀念出現了誤差,使得他們在執法的過程中誤認為犯罪嫌疑人,他們是沒有自己的合法權利的,在整個的執法過程中,他們沒有尊重犯罪嫌疑人的生命權以及人格權,尤其是他們認為既然已經是犯罪嫌疑人,那么對于對待他們,就不需要像普通的人那樣來進行對待,就導致了我國的執法人員對他們的監管不力,有的甚至對于犯罪嫌疑人的生命安全都不能進行保障,還有的執法人員,甚至出言辱罵犯罪嫌疑人,還有的對犯罪嫌疑人進行體罰,甚至牽涉到了犯罪嫌疑人的家人,不像犯罪嫌疑人的家人稟報事實。
我國法律都實行立法必嚴,違法必究。我國的相關的法律人員都認為自己是管理人員的人,對于犯罪嫌疑人不需要像正常人一樣對待,他們認為犯罪嫌疑人是低人一等的,對于犯罪嫌疑人根本就不需要尊重。有些的執法人員認為自己有特權在進行犯罪嫌疑人審問的時候,一般對犯罪嫌疑人都是不尊重,甚至可能在審訊的時候對犯罪嫌疑人進行體罰,對于犯罪嫌疑人可以隨意召喚,使喚,根本就沒有按照我國的法律做事,進行執法的時候對于執法的程序沒有按照規范來,在整個辦案的過程中都是對于犯罪嫌疑人沒有保護他的人權。
在我國大部分的執法人員都是高素質,除了極少數的執法人員素質不高,在進行我國法律執法的時候比較隨意,對于證據的意識比較好薄弱。導致了我國的執法質量一直都比較低,而且我國有一些相關執法人員,在整個的執法過程中不全面、也沒有科學的根據、更沒有綜合的運用所有的證據,對于我國進行執法的時候根本不知道利用法律的手段,也不知道使用相關的技術手段來進行秉公執法,我國的有些執法人員根本就不知道有執法質量這一種東西,一直存在著先入為主的思想,他們認為,犯罪嫌疑人就是罪人,就可以對他隨意的采取措施,甚至是采取一些強制措施,這些都是不利于我國法律的人性化價值取向的,更不利于我國和諧社會的發展。
在我國大部份的執法人員在進行執法行為時,采用的執法方法都非常的簡單,對于犯罪嫌疑人的態度都非常的冷漠,對于我國的人民群眾是沒有情感的,甚至對我國的人民群眾缺少應有的關愛。對于我國人民群眾所舉報的內容都進行推諉、有的甚至對于我國人民群眾的舉報進行敷衍了事,尤其是對自己特別不喜歡的案件更是如此,這樣就很容易造成我國的人民群眾對于我國法律的不信任。我國有一些執法人員他們的責任心一點都不強,對于事情總是不上心,對于群眾的來信等等都不能進行及時的反饋,根本就做不到我國所需要的親民、利民、為民著想的目標,這樣就很難構建和諧社會。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進步,我國對于法律的建設也日益完善,我國開始推行依法治國,尤其是對于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重視,這些理念的提出就要求我國的執法人員要體現人性化關懷。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的法律必須要以人為本,要推進我國法律的人性化價值取向。構建和諧社會建設。
人性可以說它既具有自然屬性,它又具有社會屬性,它在不同的時期都有著不同的地位特點。本論文所提到的人性化執法,就是指的是在進行法律的建設時要按照人的本性去進行建設。要按照我們人類所通用的情感以及人們的理性來進行執法。所謂的人性化法律就是說我們的相關執法人員在執行法律的時候能夠尊重我們犯罪嫌疑人,能滿足他的要求,那么這就體現了我國法律的人性化。我國法律實行人性化價值取向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
我國社會現在是以人為本的社會,是依法治國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實行法律的人性化價值取向是最為重要的措施,也是推進我國法治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因素。我國的法律實行人性化價值取向與和諧社會主義建設,這是個我們每個公民的切身利益有關的,開展我國的法律人性化價值取向與和諧社會主義建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和我們每個公民的切身利益都是有關的。可以說只有我國的文明發展與我國的法律發展能夠同時進行發展結合那么對于我國的建設是大有裨益的。
綜上所述,法律人性化價值取向與和諧社會主義建設是我國時代發展的產物,也是我國發展的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1][日]鹽野宏.行政法[M].楊建順譯.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2]Jerry L Mashaw.Due Process in the Administrative State[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