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季
遼寧省本溪市南芬區人民檢察院,遼寧 本溪 117000
懲治和預防職務犯罪,增強執法公信力的重要前提是檢察人員自身的廉潔、守法,以身作則。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多次在講話中強調要不斷加強檢察職業倫理建設,強化檢察人員忠誠使命,引導檢察人員信仰法治、堅守法治。為大力倡導清正廉潔、務實忠誠的檢察職業道德,牢固樹立廉潔從檢意識,檢察干警更需要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各項政治理論知識,深入領會檢察工作實質與內涵,將檢察工作與人民需求高度統一起來。尤其在重點崗位及新入職人員教育培訓上更要投入大量精力,在入職培訓中從學習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入手,反復研讀各項檢察工作紀律規定、執法辦案規范流程、細致剖析檢察隊伍中的反面典型案件,樹立正面檢察官典型,引導干警樹立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防止因思想滑坡而逐漸演變出的貪贓枉法蛻變,警示干警堅守拒腐防變思想防線。
為保障辦案安全,嚴肅保密紀律,檢察機關不僅引進分級保護系統保障計算機網絡保密安全,還高度重視工作人員的保密安全意識。尤其在查辦職務犯罪案件過程中,嫌疑人在到案前往往握有一定的權力或一定影響的關系圈,一旦有相關案件信息被泄露出去就會打草驚蛇,不僅可能銷毀犯罪證據還可能利用各種手段阻礙案件正常辦理,給案件偵查工作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因此,在查辦職務犯罪案件時一定要有高度的保密意識,從案件線索的初查方案到每一個具體的辦案細節都要嚴格保密,同時,對于參與案件辦理的司法輔助人員及與案件無關的日常人員也要進行相關的保密培訓,明確責任后果,形成自律意識和牢固的保密安全意識,自覺不打聽案情,不傳播案件。尤其注意消除因辦案人員保密意識不強、原則性不夠導致的泄密隱患。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不但要強化保密制度及保密設施建設,還要加強現有制度和措施的執行落實,避免保密工作處于有章不循的懶散狀態,切實加強辦案紀律教育,提高每一位干警的保密意識,普及保密知識,提高保密意識與觀念。
失去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檢察機關內部的監督制約機制建設畫出的規范執法紅線本質不是束縛檢察工作,而是約束權力濫用,保護檢察權依法規范行使,這不僅是建設高素質檢察隊伍的必然要求,更是預防自身腐敗問題的重要一環。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的檢察機關統一業務應用系統,將檢察權涉及的各個法律流程實時專網監管規范、全程留痕,明確案件辦理第一責任人以及各個法律流程的時間節點限制,以程序化的規范標準規避個人在法律程序流轉過程中的彈性操作。同步錄音錄像制度的全面落實更是在保護當事人人身權利的同時,為保障辦案安全、規范執法行為提供重要依據。紀檢監察與檢務督察的有機結合,一方面就隊伍建設情況對群眾和社會反映的違法違紀問題展開調查,堅持以零容忍的態度嚴肅對待內部貪腐問題;另一方面就案件辦理程序性、法治性問題開展隨案審查、案件回訪、專項檢查監督辦案紀律執行情況,確保檢察權依法規范行使。同時充分發揮案件質量管理部門在案件辦理過程中的協調作用,積極開展案件質量評查,建立執法檔案,明確責任承擔主體,落實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定期開展執法質量自查整改,不斷提高對程序公正的重視度,促進規范執法建設常態化發展。
案件公開是促進檢察工作規范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只有陽光化的公開檢務才能使群眾更好的認知和了解檢察工作,更好的適應開放、透明、信息化的社會大環境,只有不斷增強主動公開、主動接受監督的意識,持續拓展公開的深度和廣度,才能實現“倒逼”執法規范化建設。由此,檢察機關統一的案件管理大廳、控告申訴接訪大廳等整合性的規范執法行為的措施應運而生,案件管理大廳從司法輔助角度將網上案件信息公開平臺與實體的檢務宣傳、業務咨詢、律師接待、案件信息查詢等檢察工作有機的結合,控告申訴接訪大廳將面向群眾的控告、舉報、申訴等日常檢務工作與四級的視頻接訪相暢通,為群體提供一個開放的檢察工作環境,更結合“舉報宣傳周”、“檢察長接待日”等活動,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互動,增進群眾對檢察工作的了解。雙大廳的建設一個針對外部群眾需求受理、一個重點接待律師及相關司法部門,為合理、規范的檢務公開打牢根基。同時,結合網上信息公開平臺建設,順應“互聯網”潮流,建設成的檢察機關門戶網站與受眾群體巨大的微信、微博平臺相結合,將檢察權置于陽光之下,為群眾提供便捷的查詢需求與日常監督,促進檢察工作進一步規范化。
[1]張建升,劉斌,張建偉,徐蘇林,張敬博.大力加強檢察文化建設、積極推動檢察工作深入發展[J].人民檢察,2011(17).
[2]李群英.論理性平和文明規范執法理念的理論創新[J].北京人民警察學院學報,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