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曉松
西安工業大學人文學院,陜西 西安710032
我國重新仲裁制度主要體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61 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1 條中,《仲裁法》第6l 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撤銷仲裁裁決的申請后,認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通知仲裁庭在一定期限內重新仲裁,并裁定中止撤銷程序。仲裁庭拒絕重新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恢復撤銷程序。”但目前我國法律對重新仲裁的相關規定過于籠統,給實際操作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一)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重新仲裁的司法解釋存在的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重新仲裁的司法解釋,涉及到對仲裁案件的實體案情的審查,涉及到對仲裁案件的證據真實性的審查,而上述審查,實際上在仲裁庭審理案件時已經作了審查,如果仲裁案件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由仲裁庭繼續重新仲裁顯然不合適。法院對仲裁案件的審查應是對仲裁程序的審查,例如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可以通過重新仲裁來彌補程序上的缺陷,這種情況應屬于重新仲裁的情況。
(二)法院的重新仲裁司法建議函中應將仲裁程序中存在的問題列明
司法實踐中法院不列明重新仲裁理由的情況比較普遍,有的法院僅以仲裁裁決有可重新仲裁的情形,而不列明具體的瑕疵所在,這種現象造成法院自由裁量權的濫用與重新仲裁程序適用的隨意性,也使得仲裁庭很難找到瑕疵所在而進行瑕疵彌補的工作。
(三)仲裁當事人原先達成的仲裁協議的效力需立法給予進一步明確
重新仲裁所依據的仲裁協議仍應是當事人在第一次仲裁時所達成的仲裁協議,因為,當事人并沒有就此糾紛再次達成新的仲裁協議,法院也無權就當事人的爭議方式做出選擇,那重新仲裁的存在只能是基于原仲裁協議的存在。但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重新仲裁就是撤銷了仲裁庭的裁決,以來的仲裁協議已經沒有法律效力了,重新仲裁的依據是法院對仲裁案件處理方式的選擇。因此,有必要對原先達成的仲裁協議的效力給予進一步明確說明。
(一)重新仲裁的法定事由應是原仲裁程序促在瑕疵
法院對仲裁案件的審查,應限定于程序的審查,法院不應對仲裁案件進行實體上的審查,因為實體上的審查,是仲裁庭的業務范圍,司法不應干預仲裁庭對案件的實體審理。
(二)法院的司法建議應列舉仲裁程序的違法之處,起到通過重新仲裁,來彌補程序瑕疵的目的。
(三)明確仲裁當事人原仲裁協議的效力
重新仲裁在性質上應屬于司法建議,其決定權在于仲裁庭。重新仲裁不是終局性結論,是一種補救措施,在于彌補仲裁庭在原有的裁決過程中發生程序性的瑕疵。其并不是對原有仲裁裁決書的全面否定,也不涉及仲裁協議的有效與否,是督促仲裁庭在原有的協議框架內對原有糾紛的重新審理。不涉及原有仲裁協議的效力問題,重新仲裁中適用的仍然是原有的仲裁協議。最高人民法院應對重新仲裁案件中原仲裁協議的效力給予明確說明。
(四)重新仲裁涉及的期限和費用的處理
重新仲裁的案件,從法院回到仲裁機構之日,應視為案件立案之日,應按照《仲裁法》的規定,重新計算仲裁審理期限。仲裁費用是當事人為使其爭議得以解決而支付的費用,主要包括仲裁員的報酬和開支以及仲裁機構的報酬和開支(如果是機構仲裁)。從仲裁本質上來說,仲裁收費是一種服務性收費,具有一定的補償性質,即補償仲裁員、仲裁機構或相關人員為解決商事爭議而付出的勞動。因此,申請人交納仲裁費之后,仲裁庭就應當對提交仲裁的爭議進行審理裁決,最終解決糾紛。而重新仲裁程序的啟動系由法院依據法律規定通知且仲裁庭同意,其目的也是在于糾正仲裁程序中的不公正因素和彌補程序瑕疵,因此,作為法院司法監督過程中的一個可選擇性步驟,重新仲裁是仲裁庭自我更正的一種特殊方式,當事人不應當再對重新仲裁程序支付仲裁費用。
總之,為發揮重新仲裁制度的功能,應正確把握司法與仲裁的關系,需正確處理撤銷仲裁與重新仲裁的關系,從重新仲裁的法定事由、重新仲裁的范圍以及重新仲裁中涉及的各方的具體事項等方面全面考慮,來充分保護仲裁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1]韓俊,趙淼.試論我國重新仲裁制度及其完善[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S2).
[2]姜霞.仲裁司法審查程序要論[D].西南政法大學,2007.
[3]陳卉.仲裁裁決撤銷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