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判人員違法行為檢察監督制度研究
洪文杏
南京市棲霞區人民檢察院,江蘇南京210000

摘要:《民事訴訟法》第208條第3款賦予了檢察機關對民事審判監督以外的審判程序的檢察監督權。這對于加強反腐倡廉、確保司法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由于有關審判人員違法行為構成要件、調查程序及監督方式等方面沒有進一步的司法解釋予以明確,導致在實務中爭議比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一制度實踐運行的效果,因此,對審判人員違法行為檢察監督制度進行詳細研究確有必要。
關鍵詞:民事訴訟審判;檢察監督
中圖分類號:D926.3
作者簡介:洪文杏(1990-),女,漢族,江蘇南京人,碩士研究生,南京市棲霞區人民檢察院科員。

一、對“審判人員”范圍的理解
審判人員,從通俗意義上解釋,就是參與案件審理的人員,包括審判長、審判員、人民陪審員、書記員等。[1]另外,其他審判輔助人員,在特殊情況下,也可以成為檢察監督的對象。比如,在有些地方法院,由于案多人少矛盾突出,訴訟文書送達、訴訟保全及先予執行等,都是由司法警察或者執行法官完成,在此情況下,一旦發生違法行為,如違法送達、超標的保全財產等,應該也屬于審判人員違法,檢察機關對此可以按照民訴法的上述規定進行監督,而不能認為司法警察或者執行法官不具有審判職能而將其排除在該規定的監督對象之外。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對于執行人員違法行為的監督,由于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五條明確了執行檢察監督,因此,對于在執行程序中的執行人員的違法行為,包括執行實施行為及執行裁決行為存在違法情形的,屬于執行監督的范圍,如果將執行人員也納入審判人員范圍,則違背了民訴法所確立的“審執分離”的基本原則,因此,執行程序中執行人員違法行為并不屬于審判人員違法行為監督的范圍。[2]
二、對“其他審判程序”范圍的理解
對“其他審判程序”的范圍理解,目前存在分歧:是否涵蓋執行領域和是否包括審判監督程序本身。
是否涵蓋執行領域存在兩種理解:(1)從監督的需要和效力范圍來看,其他審判程序的范圍實際涵蓋了審判與執行兩大領域。(2)從文義解釋出發,其他審判程序的范圍僅包括審判,而不包括執行程序。
筆者傾向于第一種觀點,即執行人員屬于民事訴訟法208條所規定的審判人員違法行為檢察監督的范圍。檢察監督原則之所以從原有的“民事審判活動”改為“民事訴訟”,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希望通過這種立法變動,將一直被排斥在法律監督界域之外的民事執行納入檢察監督范圍之中。
同時,對是否包括審判監督程序本身在理論界同樣存在兩種分歧,一種認為從文義解釋的角度來看,自然排除了審判監督程序;一種認為應當包括審判監督程序。[3]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從文義解釋的角度來看,似乎審判監督程序應該排除在監督的程序之外。但是,從立法解釋的角度,參與民訴法立法的全國人大法工委的扈紀華認為,除了在審判監督程序中發揮作用外,檢察建議還可以用于幫助人民法院發現其他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的違法行為。因此,從立法人員的解讀來看,檢察機關對于審判監督程序中審判人員的違法行為當然可以監督,這也符合立法的設立原意。
三、對違法行為的“法”范圍的理解
就審判人員而言,其違法行為所違的“法”的范圍主要包括:1、法律規定,包括民商事實體法、民事訴訟法、法官法有關法官的禁止性規定。2、人民法院有關民商事審判的相關司法解釋。3、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的有關審判人員的管理性文件。此外,需要說明的是,審判人員違法行為的性質為一般違法,并不包括刑法,調查過程中一旦發現行為涉及刑事犯罪,應當移交職務犯罪偵查部門處理。
四、審判人員違法行為的檢察監督方式
對于審判人員的違法行為,檢察機關應當制作調查報告,根據查明的事實提出處理意見。如果經過調查發現違法行為不存在的,應當及時向被調查人所在的單位說明結果,必要時應當及時向被調查人本人說明,并消除可能對被調查人造成的不利影響,同時及時回復有關舉報人、控告人;對于經過調查發現違法行為存在的,檢察機關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檢察建議。對于經過調查發現審判人員存在違法行為的,一般采用檢察建議的方式進行監督,檢察建議中應當明確發現的問題,違反規定的事實及依據的法律規定等內容。對于涉及審判人員處分的建議,筆者認為,基于這一權力規范的角度,建議將此事項作為重大事項,一般還是需要提交檢委會討論決定。
(二)糾正違法通知。對于經過調查發現有充分證據證明審判人員存在嚴重侵害當事人合法權利,明顯重大違法可能影響案件正確裁判、確有糾正必要的違法行為,可以采取糾正違法通知書的方式,督促法院及時糾正錯誤。
(三)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對于經過調查發現申請監督的理由不成立,或者舉報反映的事實不屬實的,應當做出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書。決定書除送達當事人外,還應該送達給相應的人民法院。
(四)移送職務犯罪線索。對于經過調查發現行為涉嫌犯罪的,應當及時將線索移送職務犯罪偵查部門處理,民行部門不能自行偵查。
[參考文獻]
[1]孫家瑞.民事檢察制度新論[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13:214-215.
[2]張娜娜.民事行政訴訟行為調查機制研究[A].民事行政檢察監督理論與實踐(2013卷)[C].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3:134.
[3]張美娟.民事訴訟法第208條第三款之我見[A].民事行政檢察監督理論與實踐(2013卷)[C].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