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貨物運輸中船東的運費留置權
李愛偉
上海海事大學,上海200000

摘要:留置權是債權人在債務人不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履行債務時有權依照法律規定留置財產,并以占有的債務人的動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海上貨物運輸中船東的留置權與普通法中的留置權既有相似也有不同的地方,本文意在對海上貨物運輸中法定的和合同確定的運費留置權及其實現方式作簡要總結,并對其中的某些方面提出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留置權;海上貨物運輸;運費留置權
中圖分類號:D922.29
作者簡介:李愛偉(1992-),女,山東淄博人,上海海事大學,2014級國際法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商法。

留置權(possessory lien)的概念最早出現在《德國民法典》中,其目的是擔保債的履行,是一種債權的保障方式。在海上貨物運輸中,留置權是船東擁有的通過對卸貨港貨物的占有來保證運費和其他費用的收取的權利,在一定情況下它可以依照普通法或運輸合同條款發生。
一、普通法上船東的運費留置權
普通法上的留置權獨立于合同,完全基于船東占有相關貨物的實際能力。該權利來源于:從貨物上獲得的共同海損分攤;船東在航程中以代理人的身份為保護貨物而做出的支出;在租船合同或提單運輸合同項下收取的運費及運輸合同項下的其他費用發生的留置權。
筆者認為普通法中運費留置權的行使需要一系列要件。首先,該留置權的行使基于船東對貨物的實際占有。因此,光船租賃下的船東沒有留置租金的權力。其次,留置權的行使依賴于運費支付和貨物交付這兩個同時存在的義務。如果貨物是分期交付的,一般情況下會存在每期交付貨物的同時支付分期運費的義務,則留置權的行使被限制在實際拖欠運費的那一期貨物上,如果只牽涉到單一的合同,即使貨物分成不同的提單,船東仍然可以對交付給同一個人的同一航次的全部貨物行使留置權。最后,如果是將租來的船舶投入班輪運輸,船東不能針對第三人在提單運輸方式下的貨物就租賃運費行使普通法上的留置權,除非提單中有明示條款約定。
另外,主流觀點認為,普通法中的運費留置權只能針對到期的到付運費而不能針對預付運費行使,船東不得針對依賴明示條款或默示陳述而相信運費已付的提單受讓人或背書受讓人行使留置權。此外,普通法上的留置權僅給了船東占有貨物的權力而不能對所占有的貨物進行銷售處理,但租賃運費的情況下,船東可以通過索賠因延誤而發生的滯期費來彌補占有期間的損失。
二、船東明示的合同運費留置權
程租合同和提單合同下的當事人,可以不依賴普通法上的默示留置權而通過明確或籠統約定合適范圍內的留置權的方式獲得支付運費的保證和對船東發生的任何其他費用或損失進行保證,例如金康94第8條。
(一)合同留置權的特征
首先,合同留置權的行使通常針對運輸合同的當事人,只有租約中的留置權條款被有效的并入了向第三方簽發的提單中時,該留置權才可以對第三人的貨物行使。其次,船東無權在航行中途行使貨物留置權,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在卸貨港無法行使留置權時,才能中途行使,如貨物在目的地被轉讓給了當地政府。最后,如果船舶已經到達目的地并停靠在卸貨港,那么就有權行使留置權,否則會發生必要的費用,造成港口擁堵或者限制留置權的商業價值。
(二)轉租運費的留置權
期租合同的轉租運費條款賦予了船東在轉租運費支付給承租人以前攔截其支付的權力。通常,轉租運費的留置只需通知提單持有人或轉租的承租人將所應支付的運費直接付給船東就可完成。這種留置權的行使分兩種情況,如果承租人發出的提單是由船長作為船東的代理人簽發的,即運輸合同存在于托運人與船東之間的情形下,運費的法定權利在船東。如果承租人在這種情況下指定了代理人收取運費,當船東為了收回租金而行使留置權時,只能主張轉租運費落入代理人之手前已經發生的租金,而不能對此日期以后發生的租金提出主張。另一種情況下,即承租人或者船長作為承租人的代理人簽發提單時,運輸合同就存在于托運人與承租人之間,運費的法定權利在承租人,船東此時就需要這種留置權以便攔截運費被付給承租人或其代理人。當提單要求預付運費時,船東唯一的保護手段只能是將租約中明確規定可以對租約下的貨物享有留置權的條款載入提單,在實踐中,在涉及商業信用時一般會禁止在提單中載入租約條款,這種留置權條款很少能被接受。
(三)責任終止條款
如果是提單項下的貨物交付,承租人為免除其在運輸合同履行中產生的責任,通常會在租約中設定責任終止條款,規定一旦貨物裝載上船,承租人對運輸費用、空倉費、滯期費或海損費用的責任即行終止。它意味著,如果船東能夠在某種程度上通過對貨物行使留置權而獲得相應救濟的話,承租人在租約下的責任將終止。實踐中,當交易涉及商業信用時,一般不會接受這種條款。從船東角度看,與對承租人本人提起訴訟相比較,在貨物上采取的救濟將使其陷入不確定的、費時費錢的狀態,在商業上是不便的;從提單持有者角度看,他將被迫對在收到提單時通常不知情的費用承擔支付義務,許多現代租船合同格式已經剔除了該條款。
三、船東對被留置貨物的義務和權利
船東為實現運費而留置貨物后,在處分被留置的貨物
之前,不能隨意處分被留置的貨物,其有妥善保管被留置財產的義務,如果由于他的疏忽或過失使財產發生滅失,那么他必須向財產所有人負責。如果留置權是由船東代理人代為行使,那么由于代理人的疏忽或過失而造成的貨損貨差,也由船東向貨方負責。若留置權是由倉庫保管人代為行使,根據英國《1894年商船法》第494條,船東實際上已經賦予了保管人以船東名義留置貨物的權利。因此筆者認為,當由倉庫保管人代為行使留置權時,保管人與船東之間為代理關系,應由船東對因保管人的過失或疏忽造成的貨損貨差向貨主負責,所以船東應選擇資信較高的保管人來代為行使留置權。
在船東權利方面,盡管各國法律規定不盡相同,但綜合看來,筆者認為,留置權人可以在期限屆滿時申請法院裁定拍賣或依照法律折價變賣來實現留置權所擔保的債權。且船東可通過以下任何一條消滅貨物留置權:貨方提供足額金錢擔保;貨方提供了被船東認可的其他形式的擔保;貨物滅失;船東同意將債務展期;船東放棄債權;債權得到清償。
四、總結
在我國貨物運輸船東留置權的法律適用上,實際上實行雙軌制,沿海及內河運輸的承運人運費留置權的行使主要依據我國《合同法》和《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則》第40條,而國際遠洋運輸中船東的運費留置權則主要適用我國《海商法》第1條及其第87、88條。此外,不僅國內要視不同的情況來明確船東運費留置權的行使方式,不同國家間對船東運費留置權行使方式的規定也不同。大陸法系國家一般都未在法律上對貨物留置權進行具體范圍上的限定,而英美法系一些國家則在這方面做了比較詳細的規定,如英國法認為船東既可依法律規定也可依合同約定行使留置權。因此,筆者認為,海上貨物運輸中船東的運費留置權行使雖然既可依法定也可依合同來確定,但實際運用中還要依賴各個國家以及各個地區的實際情況來具體確定。
[參考文獻]
[1]湯凱.論海上貨物留置權[J].中國海商法年刊,1991.
[2]周新.“兩岸四地”海上貨物運輸留置權法律沖突初論[J].中國海商法研究,2012.
[3]WILSON J F.Carriage of goods by sea[M].7th ed.Great Britain:Pitman Publishing,2010.
[4]約翰·F·威爾遜著,袁發強譯.海上貨物運輸法[M].上海:法律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