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琦
遼寧警察學院,遼寧 大連116039
古人有云:“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不僅是對人自我修養的一種規范,同時也適用于民事訴訟的審判人員和當事人。為了保證民事訟訴法律實踐的公平公正,必須完善民事訴訟誠實信用的原則。
所謂誠實信用,就是誠實、真誠、誠信的意思。2013年初,新民事訴訟法13 條新增了兩條規定:其一,民事訴訟應該堅持誠信的原則;其二,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從民事訴訟法的角度看,誠實信用原則就是在民事司法實踐中,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要堅持誠實、誠信的行為標準,也表示對當事人或者訴訟參與人進行約束,遏制他們采取非正常的手段滿足一己私利。
首先,司法公正價值。提到價值,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司法公正。在民事訴訟過程中,雙方當事人的利益是相互對立的。在這種情況下,雙方為了自己的利益,很有可能會違反訴訟道德,造成了司法實踐的不公正。所以說,實現司法公正不僅僅需要相關法律條文的規定,還需要訴訟過程中的雙方當事人增強責任感,堅持以誠信的理念要求自己,保證司法公正。
其次,訴訟效率價值。誠實信用原則的訴訟效率價值能夠更好的體現出,一切涉訴主體都應該有配合訴訟審判活動的基本義務。誠信原則的效率價值決定,所有涉訴主體都必須做到誠信訴訟。堅持誠信原則,能夠保證訴訟過程的流暢性,減少整個審判的時間,確保法院審案的高效率。
再次,社會規范價值。古人有云:“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不僅是對人自我修養的一種規范,同時也適用于民事訴訟的審判人員和當事人?!睹袷略V訟法》第13 條第一款明確指出:“民事訴訟要堅持誠信原則。”通過在民事訴訟過程中加強誠實信用,能夠對形成社會和諧、誠信的道德風尚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首先,建立涉訴當事人的誠信檔案。在訴訟主體進行訴訟的過程中,法院應該從長遠出發建立涉訴當事人的誠信檔案,要根據當事人的訴訟表現及時向社會公開,給失信人交易和善意行為人規避可能產生的風險給予強大的警示作用。同時,如果誠信檔案記錄了失信人的不良評價,行為人可能會在強大的壓力下自覺履行義務,有利于規范其道德失范行為;其次,建立法官誠信檔案。法官誠信檔案的建立一方面能夠確保法官在司法實踐中的公正性,同時也能夠對涉訴當事人起到重大的引導作用,形成良好的誠實信用氛圍。同時,一旦發現法官有失信行為,要加大懲罰力度,確保司法公正;再次,建立法院誠信檔案。和涉訴當事人、法官一樣,法院也應該建立誠信檔案,形成一個良好的誠信氛圍,確保民事訴訟進程的順利推進。
在民事訴訟進程中,一定要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則,訴訟一旦到了法庭調查收集證據的階段,一旦發現涉訴當事人出現隱瞞事實、撒謊、不誠信、提供虛假證言、進行虛假陳述的情況,情況如果屬實,就應該對虛假證據進行一票否決。同時,鑒于當事人的這種不正當的訴訟失信行為,法院應該對法庭中行為人所出示的其他證據的可信度謹慎思考,要做出相應的降級處理。
在民事訴訟的過程中,證據或者當事人的誠信度對法院的判決結果往往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一個證據而言,其證明力度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證據的可信度。而在現實過程中,虛假證據、虛假證言的情況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司法公正。因此,必須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罰力度。第一,采取舉證責任倒置的方式制裁。也就是說如果一方懷有惡意,故意妨礙相對放舉證的,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第二,加大行政強制。針對妨礙舉證或者是失信舉證,要給予拘留、罰款等懲罰措施;第三,加大刑事法律制裁。應該視情節的嚴重程度,加大懲治民事訴訟虛偽作證的力度,更應當加重規定刑法中的偽證罪。
法官作為民事訴訟的重要一方,難免會成為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的“攻堅”對象,如果能夠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機制,就能夠有效避免法官失信行為的產生。首先,加大懲戒力度。一旦發現法官存在徇私舞弊的行為,必須嚴格懲罰,其次,當上訴法院認為初審法官如果綜合考慮了所有合理因素將會得出不一樣的判決結果,方可認定其不恰當地行使了裁量權;再次,完善法官的誠信檔案。根據法官的誠信行為對法官進行年度考核,制定完善合理的獎勵懲罰措施,確保法官的公平公正,保證民事訟訴進程的順利推進。
[1]張衛平.民事訴訟中的誠實信用原則[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2(06).
[2]唐力.論民事訴訟失權制度的正當性——兼評<民事訴訟法>修正案第10 條[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