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2010年3月,重慶市奉節縣平安鄉黨委書記馮星光接到了新任組織委員的履歷。
“希望是個男的。”馮星光滿懷期待地打開履歷。
一個名字映入眼簾——孫勇。
“男人名字。”馮星光心里踏實了些。
眼光下移,馮星光眉頭又皺了起來——性別一欄赫然寫著“女”字。
作為奉節縣偏遠鄉鎮之一,平安鄉距縣城100余公里,面積大、人口稀,基層組織工作難開展。“不是我有性別歧視,主要是怕女同志吃不了那個苦!”馮星光說。
收好履歷,馮星光腦子里冒出一個大大的問號——這個取男人名字的女干部,能干下來嗎?
“你不是想到基層歷練嗎?現在機會來了”
三天后,平安鄉黨政辦公樓前,出現一個纖弱女子。
面對破舊的辦公樓,她卻一臉燦爛。
“孫勇,你確定想在這里工作?”隨行的朋友一臉疑問。
孫勇認真地點點頭。
報到后,副鄉長朱華領著孫勇去宿舍。
一推門,只見空蕩蕩的一張木床,外加一條板凳和一張桌子。
“這是你的臥室,也是……辦公室。”朱華尷尬地笑著。
“要不回去算了?”朋友小聲勸孫勇。
孫勇卻笑著擺擺手。
“孫勇,你不是想到基層歷練嗎?現在機會來了!”她在心里默念。
可現實很快就給了她一個“下馬威”。
一天深夜,孫勇到宿舍外上洗手間。走著走著,她猛然發現前方有一團黑乎乎的東西。
借著淡淡的月光,孫勇走近一瞧——竟是一條盤曲著的蛇!
她嚇得轉身狂奔回宿舍,躲在被子里直抹淚。
“就干一年——一年后我一定申請回城去!”她說。
孫勇是家里的獨生女,“十指不沾陽春水”。從小就生活在城市里的她,對基層工作的苦完全沒概念。
可是,“回城”的念頭旋即又被她否定。
“參加工作后,你一直在縣城‘坐辦公室,不是總抱怨自己不接地氣嗎?這點小事就打退堂鼓?可不能食言!”情緒平定后,孫勇又給自己打氣。
第二天一早,孫勇又和往常一樣,干勁十足地下村調研去了。
隨后一個月、半年……這個城市女娃真的干了下來。
不僅如此,孫勇還發現:自己竟然悄悄喜歡上了基層組織工作!
“她用腳步丈量了全鄉”
履新之初,馮星光讓孫勇自選聯系片區。
孫勇表態前,馮星光還善意地提議:“你是女孩子,就負責聯絡平安村吧——那里離場鎮近。”
“不,我要負責桃樹片區!”孫勇卻擺擺手。
桃樹片區有三個行政村,山高路遠,交通不便,離場鎮最遠,要翻過兩座大山,橫渡一條大河,耗時五個小時才能抵達。
第二天一早,孫勇就趕往桃樹片區,沿著陡峭山路,逐一拜訪桃樹片區各村黨支部書記,又走訪了一些黨員和群眾,確定了結對幫扶對象。
一整天下來,孫勇雙腿像灌滿了鉛。
“累不?”陪同的桃樹村黨支部書記張祚皇問。
“不累。”孫勇抹了一把汗,笑道。
“這年頭,莫說像你這樣的女娃兒,就連包村駐村的男同志都怕到這里來。”張祚皇點頭稱贊。
隨后一年,孫勇每周都往村里跑,指導基層黨組織工作,推動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調研農村黨員隊伍發展……一年下來,她竟把120平方公里的平安鄉跑了個遍!
“她用腳步丈量了全鄉!”全鄉黨員干部群眾競相豎起大拇指。
從此,孫勇有了另一個稱呼——“勇哥”。
“你何必這么拼命嘛!”其間,有朋友認為她“傻”。
“既然當了組工干部,就要像個組工干部的樣子。”孫勇笑道。
“當初你說干一年就要回城——現在怎么不走了?”也有朋友問她。
“這里的鄉親很淳樸,我喜歡他們!”孫勇眼里真情蕩漾。
“她就喜歡捏‘硬柿子”
2012年夏天,孫勇組織了一次黨員發展座談會。
會后,有黨員告訴孫勇一個“大問題”——某村有個無業人員,想憑借和村黨支部書記的“兄弟伙”關系入黨,享受點“優惠政策”。
“你放心,我一定調查清楚。”孫勇當即答復那位黨員。
第二天,孫勇就深入雙店村走訪了解情況。
第三天,雙店村黨支部書記接到一個電話。
“有人反映你們村某某某作風不好,不能讓他入黨!”電話那頭,孫勇開門見山。
“此人表現不差……”村黨支部書記還想“理論”。
“我已經走訪了你們那里的黨員和群眾,知道此人入黨動機不純……”孫勇娓娓道來。
“好,我知道了……”村黨支部書記頓時服了氣。
這不是孫勇第一次捏“硬柿子”。
一次,某村黨支部換屆選舉,一位預備黨員想競選村支書,而按照規定,競選村支書必須是正式黨員。
“這不行,必須按照規矩來!”選舉現場,孫勇說得斬釘截鐵。
來硬的不行,有人就來軟的——他們或找孫勇的朋友“說情”,或拿些“好處”請孫勇通融。
對這些,孫勇一概嚴肅拒絕。
“你不怕把人家惹毛了,對你不利?”有朋友問。
“我孫勇的‘勇字可不是白取的!”她笑道。
“天天跑基層,靈感自然生”
2013年5月,平安鄉和平村村級便民服務中心。
寬敞的服務平臺前,村民們正排著隊辦事。
“現在辦事方便多了!”提起便民服務中心,鄉親們交口稱贊。
而就在幾個月前,村里的辦公場地還很“寒酸”——狹小破敗的小平房,每逢下雨,就是屋外大雨屋內小雨。
“很多時候,就只能選擇在家里辦公。”村干部說。
村民為此很有意見:“憑啥子要在家里面辦公,不好找不說,還長期找不到人!這叫啥子‘為人民服務?”
因為服務群眾不力,當地干群矛盾突出。
下村走訪后,孫勇盯上了這個問題。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有兩層。”孫勇分析。
第一層問題是村支“兩委”沒錢,自己無力解決。
為此,孫勇開始到處“勘察”——她盯上了村里閑置已久的敬老院。
有了場地,沒辦公用品也不成——她又頻頻登門“拜訪”縣民政局、縣財政局……
很快,縣級職能部門承諾:為和平村便民服務中心提供幫助。
第一層問題順利解決,第二層問題又凸顯出來。
“村干部沒有坐班服務制度,村支‘兩委辦公沒規律,四處‘打游擊,鄉親攆著干部跑。”她說。
如何解決?
在鄉黨委領導支持下,孫勇牽頭制定了和平村村干部坐班服務制度,理出了村支“兩委”服務事項,明確了辦事程序。
制度一出,服務效率立馬大大提升——三個月后,提起村支“兩委”,當地群眾異口同聲點贊。
現在,和平村村級服務創新經驗已被推廣到奉節全縣。
“勇哥,你哪來的靈感?”年輕同事向孫勇取經。
“天天跑基層,靈感自然生。”孫勇嫣然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