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廣東省政府批復省發改委《關于貫徹落實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實施方案》。方案要求韶關、河源、梅州、潮州市政府要研究制定落實方案的具體措施,確保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如期實現。省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在政策實施、項目建設、資金投入、改革創新等方面對廣東省原中央蘇區地區給予積極支持,并大力向中央對口部門爭取政策和資金傾斜。
(伍依麗)
3月16日,《瑞興于經濟振興試驗區發展總體規劃》正式獲國家發改委批復。試驗區覆蓋江西省瑞金、興國、于都三縣(市),總人口約230萬,將探索一條革命老區實現經濟振興的新路子,把瑞興于試驗區建成“老區中的經濟特區”“特區中的試驗區”。到2020年,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
(鄭榮林)
3月28日,經國家發改委批準,福建省三明市被列入全國中小城市綜合改革61個試點城市。三明市將圍繞增強資源集聚能力、人口吸納能力和綜合承載能力,以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優化政府保障公共服務、促進公平競爭、推動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加快推進產城融合、城市投融資、土地要素、民生保障、城市治理等重點領域改革,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
(三明市老區辦)
為加快振興左右江革命老區,從今年起,廣西將投資約315億元實施左右江革命老區重大工程建設3年行動計劃,以進一步增強老區的造血功能,促進老區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3年行動計劃將重點安排沿邊開放基礎設施工程、特色產業發展工程、生態經濟建設工程、扶貧攻堅工程、惠民工程等五大類項目共130項。除前期工作項目外,今年年底前將全部開工建設,力爭2017年底前建成使用。
(龐革平)
4月13日上午,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老區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如何幫助老區人民脫貧致富,提升老區人民生活質量。市領導陳宏偉、任玉良,以及市老區工作領導小組相關領導出席會議。市委書記韓冬炎在致信中,希望與會同志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陜甘寧革命老區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用實際行動進一步加大革命老區特別是貧困老區和貧困群眾的幫扶力度。
(陳猛)
3月13日,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華兩岸交流促進會共同舉辦的“兩岸暨港澳青年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系列活動”在北京正式啟動。14日至15日,參加活動的20多名兩岸及港澳青年學生代表走進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太行山革命老區,參觀民兵抗日窯洞保衛戰斗遺址,赴神郊村了解日軍侵華暴行并與當地青年交流,共同紀念中華民族那段血雨腥風的歷史,一起緬懷先烈,促進相互認同。
(扶海濤)
兩年來,四川省堅持精準扶貧與區域扶貧開發“兩輪驅動”,選準最貧困的村、扶持最困難的戶,辦好最急需辦的事,實施責任、權力、資金、任務“四到縣”,幫扶貧困戶“三個全覆蓋”,取消限制開發區域和生態脆弱重點縣GDP 考核,共計減貧254.6 萬人,超額完成減貧任務。今年,四川提出再減貧100 萬人以上,約占全國計劃的1/10。全省扶貧工作各項改革將進入“施工期”,并將出臺《四川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
(劉燁)
4月3日,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寶輪鎮召開了紅軍進駐寶輪80周年紀念活動。寶輪鎮各界代表數百人參加了紀念活動。1935年4月3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31軍所轄部隊進駐寶輪,寶輪鎮有1000余名革命群眾投入到了各級蘇維埃政權建設中,占當時總人口的10%左右。
(費茂如 趙紹武 劉世元)
2015年山西省選拔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支醫、扶貧和其他服務基層工作。全省擬選拔600名大學生參加“三支一扶”計劃,主要安排到縣(區)、鄉(鎮)基層事業單位,服務期限2年,服務期滿考核合格后享受相關就業優惠政策。
(李曉并)
近年來,河南省羅山縣廟仙鄉大力實施農田水利建設,除鄉財政投資和向上爭取項目外,還采取以獎代
補的方式鼓勵群眾興修水利,大大激發了群眾投資興修水利的熱情。該鄉由群眾投資新修、改造坑塘176 口,打機井87 口,累計發放獎補資金170 余萬元。
(何鑄 熊小偉)
3月18日,福建省晉江市人民政府下發《關于提高優撫對象和革命“五老”人員撫恤補助標準的通知》,規定給予全市享受定補革命“五老”人員,每人每月提高實際標準184元。調整后,晉江市革命“五老”人員定期補助標準統一提高到每人每月1188元,提高定補標準的所需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超過省定標準518元。
(蔡天南)
近年來,河南省確山縣把高標準糧田建設列為全縣的重點工程,全力推進,高標準糧田建設成效顯著。至2014年底,全縣累計建成“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溝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旱澇保豐收的高標準糧田近30萬畝。全年糧食總產達到74萬噸,實現11連增,繼續保持了全省產糧大縣稱號。確山縣也因此榮獲全省高標準糧田建設先進縣稱號。
(通訊員王志波)
4月7日,甘肅省政府印發《2015年全省推進“1236”扶貧攻堅行動資金整合方案》,立足深化改革,籌措整合資金389億元,加快推進扶貧攻堅進程。《方案》把扶貧、農牧、交通等15 個部門管理的相關資金整合起來,盯緊制約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集中用于58 個貧困片區縣,有效解決以往資金分配“碎片化”“下毛毛雨”“撒胡椒面”等問題。
(林治波 曹樹林)
福建省長汀縣四都鎮是紅軍首次入閩第一站,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腹地,有紅色舊址36處,在冊四都籍紅軍烈士488名。根據縣政府決定,四都鎮大力加強建設散葬革命烈士集中安葬點,第一期總投資260萬元,安排革命烈士墓位360個。
(李佳宇 鐘小文)
近年來,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把加快推進現代化大農業建設升級作為工作重點,加快推進設施農業、科技農業發展升級,深化農業生產體制機制改革,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促進農民增產農業增效,推動“三農”“四化”統籌同步升級發展。2014年,北林區的農業生產在現代化大農業建設中得到了新提升,糧食總產實現32.84億斤,比上年增長9%。增幅實現全市第一。
(鄒妍)
4月10日,山西省太原市“千醫千村牽手”活動啟動,首批32家醫院450名執業醫師已與471名鄉村醫生完成結對。活動暫定為3年,將統籌1000名二級以上醫院的城市執業醫師與1000名鄉村醫生“手牽手”。在幫扶活動中,城市執業醫師每月到幫扶點工作不少于2次,在線指導根據需要合理安排,要幫扶有計劃、入村有日記、坐診有登記、巡診有組織、培訓有講義、健康評估有結果,年度考核村醫服務能力和村民滿意度。
(范珉菲)
河南省臨潁縣打破原來村級審計由鄉鎮“屬地管理”的模式,成立臨潁縣村級經濟監督管理辦公室,負責對全縣367個行政村的“村官直審”工作。自2014年7月開展“村官直審”以來,截至去年底,臨潁縣對10個村的230萬資金審計中,發現違規資金近10萬元,4名村干部被紀檢部門給予黨內警告處分,2名村干部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2名村干部被移交至縣公安局經偵大隊依法處理,此舉有效地促進了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和社會的和諧穩定。
(劉高)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不斷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重點在打造綠色、安全農產品上下功夫,建立科學輪作和土壤耕作制度,鼓勵農民多施農家肥,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積極擴大測土配方施肥面積,提高科學施肥水平,今年全市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400萬畝。機械秋整地面積達到210萬畝。加快推進農業廢棄物轉化利用,重點擴大機械化秸稈還田和收集整理面積,示范帶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0%以上。
(蕭冀勉)
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谷陽鎮大力培植生態高效觀光設施農業,成功引進市場前景廣闊的多肉植物盆景項目,投資300多萬元,建成全國規模較大,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多肉植物園,并打破傳統銷售方法,廣泛采用“網店+門店+培植基地”批發銷售模式,市場覆蓋東北、西北等區域,吸引了一大批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客戶前來訂購,月銷售達1萬多株。
(朱義明 江羅瑞 季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