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尹 情
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公共部門財務管理應更接地氣
——訪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楊志勇研究員
●本刊記者尹 情
編者按:2013年6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首次提出“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兩年來,李克強總理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及盤活財政存量資金。2015年4月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強調,要求對統籌使用沉淀的存量財政資金建立任務清單和時間表,并提出對工作不力者嚴肅追責。如此頻繁地關注財政存量資金,一方面是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形勢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必要的鋪路之舉。本期專題“新常態下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特邀專家對財政存量資金問題進行深入解讀,并結合實務工作者檢查經驗,共同探討新經濟形勢下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改革。

所謂財政存量資金,簡單地說是財政賬戶中還未花出去的錢,或者已經列入預算但尚未花出去的錢。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和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背景下,重提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具有更深層次的意義。財政存量資金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新常態下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的關鍵在哪?對此,本刊特別對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楊志勇研究員進行采訪,為大家深入解讀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相關問題。
記者: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是在2013年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首次提出來的。今年以來,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又被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這有何特殊背景與重要意義?
楊志勇:2013年6月中央首次提出盤活財政存量資金,但當時還未上升到國家治理層面。2014年中央關于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的指示比較多,今年再次強調盤活財政存量資金與中央提出的實施有力度的積極財政政策有關。積極財政政策一方面要求減少收入,另一方面要求擴大支出。2015年第一季度財政收支情況公布后,財政收支差額比之前要嚴峻得多。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背景下,開拓財源十分必要,要進一步尋找有效的政府可支配收入。在這種思維模式下,再次強調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就很有意義了。
記者:從審計情況來看,當前各級部門財政存量資金仍居高不下且存量有所增長。當前我國財政存量資金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
楊志勇:從當前存量資金的構成來看,最大的存量資金是國庫款,但國庫里面的錢并不是都能動用的,而是要留存相當大一部分的備用金。我個人認為國庫資金沒必要留存那么多,保留一兩個月的現金用于支出就夠了,剩下的資金都可以用來進行現金管理,從而將這筆資金盤活。當然,這中間的難點在于財政部與中國人民銀行之間的協調問題。從制度上講,新預算法規定各級國庫庫款的支配權歸各級財政部門。根據央行發布的數據,我國2015年1月的政府存款余額為3萬多億元,如果將其中一兩萬億元拿出來做國庫現金操作的話,其帶來的收益也是相當可觀的,比存在人民銀行獲得的活期托管利息高很多,這筆賬是最好算也是最簡單的,這是最大一筆需要盤活的財政存量資金。
另一部分存量體現為財政結余資金。2015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對外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工作的通知》,規定“2012年及以前年度項目結轉資金,應當作為結余資金管理,由同級政府收回統籌使用。”這其中存在一個問題,它對一部分項目是可行的,而另一部分項目不一定可行。對于沉淀多年的項目而言,有可能項目已經不再存在了,這中間可以擠出一些存量資金出來,但需要一個一個項目去核查收回,遠不如國庫現金管理的資金量大。
此外,財政存量資金還對應著一個問題,即資金存量處理問題,如果地方政府錢花不出去,這部分資產如何處置的問題。
記者:針對您前面提到的財政結余資金問題,目前財政部正在組織開展地方財政存量資金專項檢查。您覺得這項檢查意義何在?
楊志勇:對財政存量資金開展專項檢查十分有必要,但是具體效果如何,還得從宏觀上來把握。對于項目結轉資金,我覺得應該主要考慮如何創造條件讓這些存量資金按照既定的目標花出去。只要既定目標是正確的,那么如何將其花出去就顯得尤為重要。開展財政存量資金檢查,關鍵看其是否能解決當前財政存量資金中的各種問題。
記者:在新常態經濟形勢下,您認為主要應從哪方面著力盤活財政存量資金?
楊志勇:前面談了那么多,其實主要就是一個問題,如何把錢花出去。無論是把今年新安排的項目資金花出去,還是將以往項目未花出去的錢花出去,這與有力度的積極財政政策都是合拍的。其中,我一直認為我們需要做的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是讓財務管理制度更接地氣,這個應該是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
適應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形勢,公共部門財務制度亟需改革,一方面要實行績效評價,另一方面要強調財務管理合規性,這兩者之間是有沖突的。對財政資金合規性的監督是需要成本的,績效評價也是需要成本的,這就要做到錢有所值,在合規性與績效評價之間尋找到一種平衡,這樣才有可能把存量資金真正盤活。
記者:盤活財政存量資金不僅要求將沉淀的錢花出去,而且還要花出效益來,使存量資金充分發揮價值。您認為,這其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楊志勇:所謂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我認為包含三個層次的含義:首先是“錢生錢”,以現有的資金帶動更多資金運行起來;其次是“安全地將錢花出去”,即要遵守合規性,現在部分機關單位只要涉及花錢就很容易出現違紀問題,這點需要特別注意;最后是“錢要花出效益”,即花出去的錢要產生效果。
記者:有學者提出,盤活財政存量根本在于預算改革。以您的觀點,開展盤活財政存量改革關鍵在哪?
楊志勇:我始終強調,要真正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公共部門財務管理制度改革迫在眉睫。財務管理制度不改,預算就編不好,預算編制不好,相應地,預算執行也會存在問題,財政存量資金永遠是個問題。公共部門財務管理制度改革不到位,會影響著一系列問題,預算、政府采購等都會受到相應的影響。
公共部門財務管理制度建設是一項基礎工程。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政府組織培訓,邀請專家授課,需要制定勞動報酬。由于不同行業其勞務報酬的費用標準不一樣。這就需要尊重市場規律,按照市場交易價格來編制預算,要讓公共部門財務管理制度真正做到與市場接軌,實現政府采購市場化。如果這個基礎不打好,其他新問題會不斷出現。即使采取各種措施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新的財政存量還會繼續出現和擴大。所以,歸根結底還是要夯實好公共部門財務管理制度這個基礎。
建立完善的公共部門財務管理制度,在這個基礎上,預算該公開的公開,該透明的透明,完全按照市場規律來辦事,這樣,政府部門內部在完善的財務制度中得到了良好控制,外部公開接受廣大人民的監督,才能真正實現盤活財政存量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