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瑛
初中語文教學中,作文是半壁江山,它是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表現。遺憾的是目前初中生作文現狀不盡如人意,學生作文越來越離譜地走上了“假,大,空”的境地,“作文難,難于上青天”這是學生的感嘆;“作文難,作文教學更難”,這是老師的感慨。初中作文教學如同陷入重圍的孤軍,左沖右突,卻沒有撕開突破口潰圍。因而從某種程度上講,作為語文教師,面對這樣的尷尬,著實汗顏。因此,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轉化學生的寫作態度,消除學生懼怕作文的心理障礙,提高教師作文教學水平,成為當下語文教學的重要工作。
一、學生懼怕作文心理的原因
1.為升學而作文觀念籠罩著師生
受多年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老師為了追求升學率,往往有意無意地忽視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沒有真正重視作文教學。教師以考試為目的的教,學生以考試為目的的學,勢必使學生失去對寫作的熱情。
2.作文脫離生活實際,缺乏真情實感
農村中學生相對于城里的學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新鮮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無法與城里學生相比,眼界狹小,可供閱讀書籍匱乏,學生的知識容量也狹小。久而久之,他們的作文內容虛假化,意義拔高化。
3.語文能力不足
語文能力是完成作文的必要條件,學生說:“有時像啞巴一樣有話難說。”“提筆作文,心里像熱鍋上的螞蟻亂作一團。”“在我眼前發生的事情,拿起筆來竟不知從何寫起。”這些都是語文能力的問題,即不知如何選材,如何確定中心、謀篇布局。
4.畏懼心理
畏懼心理是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流露出的一種普遍心理,學生普遍認為寫作文難。學生的作文得了低分后,老師的批評、家長的斥責,使他們內心異常緊張,寫作成了沉重的心理負擔。
二、如何消除學生懼怕作文的心理障礙,提高教師作文教學水平
1.把以升學考試為目的的作文教學轉變到素質教育上來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旨在提高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要從升學教育中解脫出來,重視語言素質的訓練和培養。語言素質也是民族素質,以提高公民語言素質為目的的作文教學,應該成為當前作文教學的共識,否則,觀念不轉變,作文教學之路會越走越窄,學生語文素養越來越差。
2.鼓勵學生觀察生活,真實寫作,真情表達
(1)作文命題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在作文的命題設計上,要千方百計挖掘學生的實際生活。比如,學生剛剛踏入初三,滿懷激情,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于是可以將第一周的作文命名為《啊,開學啦》《哎,開學了》,兩者任選一。在軍訓前后,可以先后擬定《軍訓暢想》和《軍訓剪影三則》的命題。在這些極富生活味的命題的啟發下,學生一下子就會產生寫作的靈感。
(2)引導學生觀察和感受生活、表現生活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全景式地掃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曾經做過一篇《我與地壇》的閱讀理解,在分析過程中,我和學生一起著重理解和品味那些充滿真情的語句,如“一心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這句話最關鍵之處在于表現了作者對母親痛苦心理的感受,是對母親的深切理解和愛,以此來揭示母子之間各以對方為重的純真感人的深情厚誼,極具感染力。在分析的同時我結合作文教學,讓學生回憶他的生活中母親是否也通過這樣的瑣事愛著自己,并在平時的生活中要用自己的眼去觀察、留心身邊的細微瑣事,感受身邊的生活,用小事來體現大道理。
(3)鼓勵學生寫日記、隨筆等日常文章,表達真實的生活體驗
學生每天的課外時間有限,要求寫整篇文章,會讓他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平時可以多寫隨筆,多記日記。茅盾說:“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見所聞所為所感隨時記下來……”倘若我們的學生平時能按照這樣去做,平時多記日記,多寫片段,讓自己的感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不僅可以得到一種精神享受和樂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寫作水平。
3.用恰到好處的評語鼓勵學生,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作文評語要發現學生的亮點,恰到好處地鼓勵學生。在深刻地意識到這一點之后,我開始考慮該如何點評學生的亮點。“結構完整”“語句通順”等似乎已成了沒話找話的敷衍,這些評語我盡量避免。我開始嘗試:“燊,特別會觀察,描寫細致,下次我做導演,一定請你當編劇。”學生聽了竊竊偷笑,燊更是得意洋洋;我接著說:“瓔寫討厭媽媽的嘮叨聲打磨自己的耳朵,但卻從嘮叨聲中聽到了感動。”學生聽了,沉默著點點頭。這些評語不僅是對作文作者的激勵,同時提出了作文的導向要觀察細微,要寫真情實感等。
只要我們潛心研究,及時吸收新的教學理念,積極探索作文教學的發展之路,勇于開拓,推陳出新,那么作文教學必將闖出一番新天地,鄉土之花必將艷開。
參考文獻:
李蓮蓮.作文教學策略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2013(12).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