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梅,楊 輝
(1.貴陽中醫學院 研究生院,貴州 貴陽 550002;2.貴陽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貴州 貴陽 550002)
?
腦卒中患者康復經驗總結
徐春梅1,楊 輝2
(1.貴陽中醫學院 研究生院,貴州 貴陽 550002;2.貴陽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貴州 貴陽 550002)
近年來,腦卒中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為臨床常見、危害極大的多發病。腦卒中致殘率和死亡率較高,經治療仍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西醫學認為腦卒中發病原因較多,病機復雜,治療效果不確切。中醫已廣泛用于治療腦卒中,并取得較為顯著的效果,中醫特色治療包括針灸配穴、推拿、拔罐、穴位貼敷及藥棒穴位按摩、中藥熱奄包等,配合常規康復方劑療效顯著。
腦卒中;中醫特色治療;康復經驗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工業的發展、自然環境及人文環境日益惡劣、飲食生活的改變,同時人們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嚴重,腦卒中日漸成為嚴重影響正常學習工作及生活的臨床極常見病癥,甚者有患者因此導致肢體癱瘓、生活不能自理,給患者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臨床實踐中認真總結腦卒中治療后功能恢復的經驗,有助于臨床醫師交流經驗,并為減輕患者痛苦提供方法思路。楊輝副教授對提高腦卒中患者后期生活質量經驗豐富,注重中醫特色治療,臨床效果肯定,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針灸治療
普通針灸治療能有效對氣血、經絡、關節等進行調節、疏通,對腦卒中患者早日康復有較好療效,根據大腦皮層中樞交叉支配原理,采取針刺偏癱患側頭皮,擴張腦血管,對腦血管側支循環的建立起到促進作用,增加腦血流量,對微循環同樣具有促進作用,可有效改善腦組織電生理活動,對生化指標異常、血液狀態、抗氧化等具有調節作用[1]。
普通針刺30穴以醒腦開竅針法為基礎,辨證取穴,癱瘓側取穴,結合頭針及足針,取穴如下:醒腦開竅法,5穴;雙側內關、三陰交,人中辨證取穴,8穴;雙側太沖、豐隆、足三里、合谷癱瘓側肢體,12穴;行間、肩髃、血海、手三里、陽陵泉、陰陵泉、太溪、昆侖、地倉、頰車。
1.2 推拿療法
推拿康復治療可幫助患者疏通經絡,預防關節攣縮變形、關節疼痛、肌肉萎縮、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發生。早期幫助患者活動關節,手法緩慢輕柔,在患者無痛范圍內進行。康復評估后,再采用推拿療法,推拿手法主要有推法、滾法、拿法、提捏、按法、摸法等[2]。
1.3 藥棒穴位按摩及穴位貼敷
藥棒穴位按摩及穴位貼敷具有活血通絡、調理臟腑等功能,選穴及藥物選擇按中醫傳統理論辨證論治。該療法應用廣泛,療效確切、迅速,副作用小,使用方便。一方面刺激穴位,另一方面藥物可從毛孔、汗腺滲透,穿皮膚,過穴位,入腠理,通經絡,調臟腑,驅病邪,治其內通其內,更好地發揮藥物與穴位治療的雙重作用[3]。 藥棒穴位按摩(雙足三里、三陰交、血海)共6穴,穴位貼敷(雙肺俞、脾俞、腎俞、太溪、陽陵泉)6穴。
1.4 背部拔罐
拔罐治療可舒經通絡、行氣活血,具有調整人體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拔罐對局部皮膚進行濕熱刺激,通過皮膚感受器的反射途徑傳到中樞神經系統從而產生反射性興奮,借以調節大腦皮質興奮與抑制過程,趨于平衡,并加強大腦對身體各部分的調節作用,加強患處皮膚相應的組織代謝,增強吞噬功能,促進機體功能恢復,陰陽失衡得以調整,使疾病逐漸治愈。背部拔罐(雙心俞、肺俞、脾俞、肝俞、胃俞、三焦俞、大腸俞)16罐。
1.5 中藥熱奄包
中藥熱奄包外敷具有調節神經和經絡的作用,熱效應能有效調節不協調臟器、松弛肌肉、活血通絡,通過表皮吸收促進局部新陳代謝,從而促進血液及淋巴液循環,減輕心臟負擔,緩解血液循環障礙引起的乏力、疼痛等癥,有利于肢體功能的恢復。中藥熱敷能促進人體排汗,同時排放雜質,局部熱敷重點作用不利之處,快速緩解肌肉酸痛、乏力等不適,且防治水分大量丟失。
中藥處方如下:桑枝30g、二活絡30g、桑寄生30g、杜仲30g、防己30g、伸筋草30g、絡石藤30g、雞血藤30g、赤芍30g、乳沒30g、桃仁30g、紅花20g、路路通30g、川牛膝30g、川斷30g。水煎外用,每日1劑,每日1次,每次15~20min。
2.1 飲食療法
飲食上宜:①低鹽飲食:尤其對于合并有高血壓患者,體內鈉鹽過多,增加血液黏稠度,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會增加腦卒中復發概率,一般認為鈉鹽攝入量控制在5g以下;②低脂飲食:腦卒中患者多數有肥胖及高脂血癥,應限制脂肪攝入,多食蔬菜水果;③高蛋白飲食:高蛋白飲食可改善血管彈性,延緩血管硬化,并能促進鈉鹽代謝;④飲食適量:晚餐不宜過飽,睡前不宜飲食,三餐宜定時定量,切勿暴飲暴食。
2.2 心理療法
腦卒中患者出現偏癱、感覺及認知功能障礙,常會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應,例如焦慮、自卑、抑郁等,患者常會擔心治療效果不佳而留下后遺癥,影響治愈信心。在康復治療中,患者心理狀態會影響配合程度及康復進程。因此,應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調動主觀積極性,同時與家屬溝通,積極協助配合治療。
楊輝副教授采用康復療法整體治療腦卒中,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為目的,解除患者病痛,減少致殘率,注重中醫特色療法,采用針灸配穴治療、推拿、拔罐、穴位貼敷、藥棒穴位按摩、中藥熱奄包外敷等療法,加速腦卒中患者康復病程,取得顯著療效。
[1] 王妍.腦卒中中醫康復治療進展[J].河北中醫,2006,28(4):311-313.
[2] 周仲英,金實,李明富,等.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304-305.
[3] 李萬瑤.穴位中藥外治法探討[J].中醫外治雜志,2000(1):11-13.
(責任編輯:李嵐春)
2014-10-24
徐春梅(1990-),女,貴陽中醫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腦血管科臨床與基礎。E-mail:562051141@qq.com
楊輝(1977-),女,侗族,貴陽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西醫結合防治老年癡呆等疾病。E-mail: 435269518@qq.com
R713.3
A
1673-2197(2015)06-0069-01
10.11954/ytctyy.201506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