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沈燕
(河南中醫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8)
?
中醫內科學教學在本科生臨床輪轉實習中的應用
孔沈燕
(河南中醫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8)
探討采用多媒體基礎理論教學、循證醫學式教學、案例式教學、實訓教學、臨床見習等幾個方面的中醫內科學教學方式在本科生臨床輪轉實習中的應用。同時,分析2008級中醫專業學生在本科臨床輪轉的醫學生在采用本校中醫內科學教學方式后對臨床實習輪轉的所起的作用。通過中醫內科學的教學,大部分學生都具有較強的中醫臨床思維,都能較快適應臨床輪轉,臨床實踐操作能力也相對較強。因此采用多媒體基礎理論教學、循證醫學式教學、案例式教學、實訓教學、臨床見習等幾個方面的中醫內科學教學方式能有效培養學生的中醫臨床思維,提高臨床實踐操作能力。
中醫內科學; 教學方式;本科生;臨床輪轉;實習
中醫內科學[1]是指運用中醫學理論,闡述內科所屬病證的病因病機及其診治規律,并采用中醫藥治療為主的一門臨床學科。它是以中醫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學說為指導,系統反映辨證論治的特點,是中醫學學科的主干課程,是必須學好的一門臨床專業課,也是臨床其他各科的基礎。中醫內科學是理論與臨床相互銜接的一門橋梁課程,是中醫專業本科后期的一門專業課程,不僅能為臨床其他各科如兒科、婦科、外科等打下基礎,更是本科生臨床實習的堅實基礎。其對學生的中醫臨床思維、臨床實踐技能操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導作用。本文旨在探討采用多媒體基礎理論教學、循證醫學式教學、案例式教學、實訓教學、臨床見習等幾個方面的中醫內科學教學方式對我校2008級本科生臨床實習輪轉的作用。
1.1 多媒體基礎理論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方式儼然已經成為高校主要的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課堂信息量大,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將大量的文字、圖片、影像和動畫等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有利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筆者在中醫內科學教學的前期階段,主要采取的方式為多媒體基礎理論教學方式。基礎理論為中醫內科學的基礎,大部分學生只經過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等基礎課程的學習,但要將這些課程串連起來卻比較困難。中醫內科學是將這幾門基礎課程聯合起來的一門學科,應將基礎理論的學習放在本課程的前面階段,同時配合多媒體技術,可使學生形成堅實的理論基礎,為后面的教學做準備。
1.2 循證醫學式教學
循證醫學教育觀念及教育模式[2]是當今醫學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提出明確的臨床實際問題,系統檢索相關文獻,全面收集證據;嚴格評價文獻質量,找出最佳的證據,指導臨床實踐;后效評價循證實踐及其結果。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循證醫學教學模式,應用循證醫學教學模式能更好地指導臨床教學,讓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模式轉變成主動學習模式。學生在檢索文獻、收集證據的過程中不僅能加深學生的對某個疾病的印象,而且有助于培養臨床思維能力,將理論與臨床緊密結合起來,更好地指導臨床教學,對學生在輪轉實習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3 案例式教學
趙守真[3]在其《治驗回憶錄》提到:“醫案,乃臨床經驗之紀實,非借以逞才華尚浮夸也。蓋病情變化,隱微曲折,錯綜復雜,全資醫者慎思、明辨、審問之精詳,曲體其清,洞悉病服何藥而劇,更何藥而輕,終以何方而獲安全,敘之方案,揆合法度。”從原文中可見醫案是臨床醫生進行辨證論治的記錄,能客觀反映出醫生的中醫臨床思維。案例式教學區別于純理論學習的枯燥無味,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案例式教學能使學生在學習中醫內科學時由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加深學生對疾病的印象,提高學生的中醫辨證論治能力,培養學生的中醫臨床思維。筆者在案例教學中,所采取的案例以經典性、真實性、過程性、分析性為主要原則,使學生在學習案例的過程中加深對中醫內科對理法方藥的印象,提高其中醫辨證論治能力。
1.4 實訓教學
實訓教學是中醫內科學教學方式中不可缺少的內容,是建立理論學習與臨床操作的一座橋梁。實訓教學是模擬臨床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在本院的模擬醫院進行。筆者主要采用的方法為將學生兩兩組成一個小組,讓學生代替模擬病人的角色,將中醫內科學中經典的主訴作為便簽,讓學生抽取便簽進行模擬臨床操作。學生運用中醫學理論,辨證論治,四診合參完成臨床操作,同時要求學生模擬臨床進行大病歷的書寫。我校還模擬執業醫師考試第一站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培訓,同時在臨床見習前進行崗前培訓,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臨床技能操作能力。通過實訓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中醫辨證論治的思維,提高臨床技能操作能力。
1.5 臨床見習
醫生為一個特殊的職業,身上肩任著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的職責,中醫藥高等院校旨在培養理論及臨床操作技能都較為高超的復合型人才,理論必須聯系實踐,實踐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多臨床、多實習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提高臨床操作技能。臨床見習為中醫內科學教學方式中最貼近臨床的教學,通過臨床見習,大部分學生能完成基本的臨床操作。在見習前對每個學生進行崗前培訓,同時開展模擬臨床技能操作的考試。我校主要在中醫內科學課程結束的第二學期進行臨床見習,在第二學期開學初前2個月讓學生在學校附屬醫院進行臨床輪轉見習,選擇每個科室的帶教老師,讓其帶領學生進行見習。臨床見習為進入臨床實習前奠定了堅實基礎。
通過本校中醫內科學教學方式,大部分學生都具有較強的中醫臨床思維,都能較快地適應臨床輪轉,臨床實踐操作能力也相對較強。
中醫內科學是運用中醫基礎理論闡述內科所屬病證、病因、病機及其證治規律的一門臨床學科,是學習和研究中醫其他臨床學科的基礎,其內容不僅包括中醫基本理論,也包括辨證論治等中醫臨床技能,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中醫理論學科。中醫內科學為學生在本科階段中最核心的一門課程,對于一名中醫專業學生,能否將中醫內科學的知識點掌握并消化,同時將其恰當地應用到臨床中至關重要。在中醫內科學課程教學中,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中藥學和方劑學不再是獨立的學科,而是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體現在中醫臨床實踐中。傳統的中醫內科學教學方法較為單一,不能有效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繼而提高學生的臨床技能操作。而筆者對我校2008級中醫學專業學生主要采取的中醫內科學的教學方式為多媒體基礎理論教學、循證醫學式教學、案例式教學、實訓教學、臨床見習,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以及臨床操作技能,學生均能較快地適應臨床輪轉,臨床實踐操作能力也相對較強。
綜上所述,采用多媒體基礎理論教學、循證醫學式教學、案例式教學、實訓教學、臨床見習等幾個方面的中醫內科學教學方式能有效培養學生的中醫臨床思維,提高臨床實踐操作能力,值得在中醫內科學的教學中推廣運用。
[1] 周仲瑛.中醫內科學[M].第2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1.
[2] 吳發勝,岳桂華,張愛珍.循證醫學在中醫內科臨床教學應用中的展望[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0):74-75.
[3] 林怡,戴銘.中醫各家學說課程應用醫案教學法的探討[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11,14(2):87-88.
(責任編輯:宋勇剛)
2014-12-10
孔沈燕(1977-),女,河南中醫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中醫醫史文獻各家學說。
R25
A
1673-2197(2015)07-0139-02
10.11954/ytctyy.20150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