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明
(濰坊工程職業學院 學前教育學院,山東 青州 262500)
幼兒舞蹈常用的結構形式
張曉明
(濰坊工程職業學院 學前教育學院,山東 青州 262500)
結構是將眾多的生活現象加以濃縮,再現為藝術形象的手段,它是作品形象表現的一個基本構造方法,也是將生活體驗或觀察感知轉化為藝術作品的關鍵。實踐證明,沒有一個好的、恰當的舞蹈結構,舞蹈就無法創作、無法存在和發展。“結構”是舞蹈編導者“頭腦中的創造”。本文主要是針對幼兒舞蹈在創編當中的結構形式進行分析和講解,對編導者對幼兒表演性舞蹈的創編結構提供參考。
舞蹈結構 幼兒舞蹈 結構形式
“結構”是借用于建筑藝術的術語,是“組合連接”的意思。舞蹈結構,是將生活體驗或觀察感知進行篩選、提煉,通過認識、聯想、想象、情感等活動的參與而轉化為初步藝術形象的“頭腦創造”過程。
在舞蹈藝術中,舞蹈結構具有內容和形式的雙重屬性,結構既屬于形式范疇,又屬于內容范疇,是將生活體驗轉化為藝術作品的重要環節。在這一重要的環節中,既要思考“表現什么”,即內容,又要考慮“怎樣表現”,即形式;既要對生活體驗感受進行篩選、整合,把對客觀事物的直接觀察轉化為編導的主觀發現與審美判斷,從而深化和確定表演的內容與范圍,又要將情節發展、時間長度、舞蹈風格、舞段安排、舞臺調度及燈光、服裝、道具、布景等進行全方位的安排與藝術處理。
“構思”是從對生活的觀察和形象思維,通過感受—想象—升華—靈感—主題—形式—內容這樣一個過程形成對一個事物的整體認識。而“結構”是指舞蹈作品的組織方式和構造方法,它與體現舞蹈編導的創作構思、塑造的舞蹈形象、表達的思想情感及舞蹈語言的運用都有密切的聯系。換言之,舞蹈結構就是舞蹈形象情調的安排和分配。結構本身就是一種表現形式,是各種表現和形象連接的構造。比如,當我們選擇好一個題材,并感到這個題材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時候,也就同時確定可能表現的主題思想和情感取向。那么用怎樣的方法表現,就要靠作品的結構。
“結構”是將眾多的生活現象加以濃縮,再現為藝術形象的手段,它是作品形象表現的一個基本構造方法,也是將生活體驗或觀察感知轉化為藝術作品的關鍵。實踐證明,沒有一個好的、恰當的舞蹈結構,舞蹈就無法創作、無法存在和發展。因此,我們說“結構”是舞蹈編導者“頭腦中的創造”,其主要表現為編導在思考“表現什么”的同時又在思考“怎樣表現”。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有些幼兒舞蹈編導在“選材”、“編舞”的藝術創作中,只關心、注重怎樣編舞,把動作視為最重要的,而不太重視舞蹈結構體現。并認為舞蹈就是把舞編好就行了,編舞才是舞蹈編導的本行,所以在創作作品的時候往往結構未定就匆匆著手編舞,影響內容與形式的吻合,阻礙主題的挖掘與人物形象的情感發展,到頭來不是七拼八湊就是漏洞百出,全然沒有整體統一的格調和多樣性。
幼兒舞蹈編導要充分認識和強化舞蹈結構意識。一般來說,舞蹈的結構確定以后,一個舞蹈作品的大致形象就依稀可見。一個較完善的舞蹈結構,其編導既能在明確舞蹈主題時抓住最能激發情感的東西,產生巨大的創作欲望,又能經過對素材的分析整合,充分展開想象,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舞蹈形象。
1.結構是生活現象的提煉
社會生活是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編導從生活中選取題材,起初選取的材料還是零亂的,尚未形成明確的意向。當進入結構階段,編導就要對眾多零亂的生活現象進行梳理,對作品的立意進行反復提煉,從而使作品的主題得到升華。它比自然形態的生活更生動、集中和完整,是編導選擇題材和確立主題后,用形象思維的方法,通過巧妙的藝術結構,才能取得符合事物本質聯系和發展規律的藝術作品。
2.結構是對舞蹈表現的設計
結構是舞蹈創作的基礎設計,關于謀篇布局、意境情調、時間長度、舞段安排、語言風格、舞蹈形象的雛形和道具服飾的特色等表現內容及表現形式的問題,均在結構這一步驟的構思之中。一個完善的舞蹈結構的產生,是多種心理活動協調配合的藝術創作思維反復磨合的過程。結構是舞蹈作品的設計圖和創作依據,是舞蹈創順利進行的有效和必需的手段,是完整統一的舞蹈作品創作的基本保證。
3.結構是合作者的創作依據
結構不僅是舞蹈創編者構造舞蹈形象的圖紙和依據,而且是合作者的創作依據。
舞蹈是一門綜合藝術,它包含音樂、美術等因素,作為一名舞蹈編導,很難樣樣精通,這就需要與音樂家、美術家合作完成舞蹈藝術創作。而結構中的音樂與舞美設想,直接給合作者提供創作依據,合作者將根據“結構”中的語言情調、舞段長度,燈光、服飾、道具、布景等設想進行創作,從而在統一的格調下完成一個完整的舞蹈藝術創作工作。
1.情緒性結構
情緒性結構應用非常廣泛,包容性極強,以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特定情緒作為貫穿舞蹈的主線。情緒性結構一般沒有故事,只有簡單的情節或者根本沒有情節,表現的人物形象性格都是“共性的”,沒有矛盾沖突。情緒舞主要是以動作、節奏、速度和畫面的對比變化表現舞蹈的。常見的體式有以下三種。
(1)一段體結構體式
一段體結構體式是以一種情緒貫穿始終為特征的,運用重復和展開的手法創造舞蹈意境和氛圍。如舞蹈《藍天小銀鷹》,整個舞蹈從頭到尾都在展現小朋友從小立志當一名空軍飛行員,盼望展翅飛上藍天的愿望。
(2)二段體結構體式
二段體結構體式是以兩種特定情緒先后展開為特色的,在節奏處理上根據作品的需要先快板后慢板或先慢板后快板,根據作品的不同有所側重,使兩種情緒出現濃與淡、舒與緩的對比。如舞蹈《美麗的毛毛蟲》就是典型的兩段體式結構,前段用比較安靜、輕快的音樂和動作表現出毛毛蟲蠕動、慢慢成長的狀態,后段用熱烈歡快的音樂和動作表現出毛毛蟲化繭成蝶后的景象。
(3)三段體結構體式
三段體結構體式是以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情緒間隔或先后出現為特征的,通常稱為ABA式。這種結構體式的情緒變化和節奏變化較大,在布局中A與B或B與A的轉換處要既合乎邏輯又出乎意料。同時后一個A不能等同于前一個A,而是比前一個A更加熱烈,是前一個的發展和升華。
2.情節性結構
情節性結構也稱戲劇性結構,在舞蹈中加入情節部分,是用一條有的放矢的戲劇性主線貫穿始終,通俗地講就是敘述一個有故事情節、有人物形象的作品。這種結構需要緊緊圍繞故事發展做出“前提—發展—結局”的鋪陳,充分運用舞蹈的手段講述故事情節,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揭示作品的主題思想。
3.音樂結構
音樂結構并不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結構形式,它可以說是前兩種結構方式的轉化,并與之密切相關,只不過選材是從音樂中來。也就是說將音樂形象轉化為舞蹈形象,這是兩種形象的水乳交融,共同組成視聽一體的新的舞蹈藝術形象。這種音樂結構以成功的音樂作品為依托,要求編導首先要對音樂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分析其曲式結構、音樂動機、旋律、節拍等,在充分理解和感受中尋找動感鮮活的舞蹈形象和組織舞蹈語匯。
舞蹈結構是構成舞蹈藝術形象的圖紙,這就要求在編創結構的時候,內容清晰、精練、明了,語言形象富有動感,使人看到結構時,就能在這張平面的結構之中,感受到立體的舞蹈形象。
舞蹈結構中大體包含這幾個內容:表現內容、表現形式、舞蹈設想、音樂長度與風格、舞美設想等。
1.表格式結構方式
制作表格,將結構內容簡明扼要地填入表中,以便了解和對比。
題目: 形式: 編號: 時間:

段內容 舞蹈設想 長度 音樂設想舞美設想其他1 2 3
2.文章式結構方式
寫一篇文章,寫明舞蹈的內容形式、主題思想、段落大意、音樂背景、舞美燈光等。
3.內心結構方式
這種方式是長期從事舞蹈編導工作的有經驗和具有創作天才與靈感的舞蹈編導者的結構方式,通過長期積累、偶然得之。或者在內心深處長時間的醞釀、構思、經過反復推敲后胸有成竹的內心結構方式。
創編兒童舞蹈必須熟悉怎樣結構舞蹈。編導根據對生活的認識和對舞蹈素材的理解,按照塑造舞蹈形象和表現主題的需要,運用舞蹈及其各種表現手法,將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形象和事物情節等分別輕重主次,合理布局,使其首尾相通,虛實相生,均稱地加以安排和組織,使其既符合欣賞規律,又適應舞蹈作品體裁形式的需要,以達到舞蹈藝術的完整和諧。
[1]項目開發教學法的教學設計策略及其應用.職教論壇,2005(06).
[2]少兒舞蹈培訓中家長心理的探測與引導.舞蹈,2006(06).
[3]幼兒舞蹈教學的一點認識.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幼教研究),2007(01).
[4]淺談少兒舞蹈教育的情與趣.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8(04).
[5]讓孩子的天性自由地舞蹈.班主任,2008(8).
[6]自然舞蹈對幼兒舞蹈學習動機激發的策略研究.時代教育,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