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姍姍
隨著時代的發展,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已經得到廣泛的認同。《幼兒園工作規程》中多次指出家園合作的重要意義,并且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該主動與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幼兒園可采取多種形式,指導家長正確了解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的內容、方法、定期召開家長會議、并接待家長的來訪和咨詢。”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顯示了家園合作共育的重要性。幼兒園應該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等。因此,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發揮教育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由此可見,我國對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發揮教育作用是相當重視。
當前,幼兒家庭的收入、家庭的結構的差異性,會造成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不和諧。作為幼兒園要提供滿足每個家庭的個性化指導方案,盡量讓每一位家長滿意,讓每一個家庭滿意,將對孩子發展的不良影響減少到最少。但是在變化的世界、變化的家庭、變化的家園共育中我們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與新的挑戰。
目前許多家庭中,由于年輕的父母忙于工作等原因,將照顧孩子的任務交給了祖輩家長。祖輩家長們承擔著孩子的養育和教育的雙重責任。在面對下一代的教育中,祖輩們往往更注重孩子的生活和健康,而且他們有相對寬松的時間和精力,在照顧孩子時會更加細致和精心,但是由于是隔代照顧,會出現寵愛孩子甚至是放任孩子的現象。
教師在與他們溝通時,由于關注點不同很多問題老人聽不懂或不聽教師的意見,以至于造成很多問題的產生。所以我們在做他們的工作時,也要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調動他們參與幼兒園教育、親子教育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特有的教育優勢,讓他們也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來。
一、建立良好的情感關系
情感關系的感性層面是指互動關系中當事人的感受與體驗。教師應當是建立良好情感關系的發起者,祖輩家長們非常在意別人是否尊重他們,首先要讓他們覺得被尊重、被了解、被理解。經常采取主動拉近彼此關系的策略,在日常交流中與他們建立良好的情感關系。比如:每天主動與父輩家長們打招呼,讓他們感受來自老師的親切,讓他們愿意和老師們交流。教師們也在交流、溝通中學習了許多關于父輩們的工作經驗與育兒方法,并且經常與其他教師一同分享。
二 、根據祖輩特點開展工作
在與祖輩家長互動時,一定要針對他們的特點開展工作,教師多站到祖輩家長的角度分析思考問題,首先要肯定他們對孩子無怨無悔的照顧,對于祖輩不認同的觀點,教師不要急于否定,而要在以后的日常交流中慢慢滲透自己的教育觀念與想法。多贊揚祖輩家長,為幼兒園或班級做貢獻時要及時進行表揚,教師要經常主動,尋找機會與他們交流。同時也要學會了解老人的特點,接納他們的想法和做法,同時也要接納他們的不滿情緒。當老人們發脾氣時,教師不要跟他們生氣,要積極與他們打招呼、說話、溝通,要盡心盡力的照顧他們的孩子,孩子是老人的重心,孩子好了,老人們的心結也就打開了。
老人希望教師多表揚自己的孩子,因此,我們要根據老人的這種需要,努力地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孩子們的關心,多表揚孩子,讓他們感受到孩子們是被老師關注的,這樣能夠讓老人們感到快樂和成就感,從而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活動中來。
尊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師應該處處發揚這種美德,教師們不要期望老人們的教育觀點和行為能夠立刻改變,老人們的經歷豐富,又有育兒經驗,要讓他們接受我們的觀點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我們要學會慢慢的滲透,放慢工作節奏,在溝通中通過大量的實踐來促使孩子們發生轉變,同時也讓老人們看到孩子們的轉變,這樣他們就能和教師積極地配合工作了。
三、發揮祖輩優勢
祖輩家長們參與幼兒教育有很大的優勢,讓他們多多參與到幼兒園的活動中來,讓他們覺得老有所為,更愿意參加班級工作。如開展傳統文化社會實踐活動如:過年包餃子、端午節包粽子、元宵節包元宵、中秋節包月餅等。將祖輩們組織起來,經常開始經驗交流會、培訓會等,為他們提供交流隔代教育經驗與困惑的平臺,從而更好的參與孩子的教育,教師也能從中學會老人們積累的教育孩子的一些經驗。
總之,作為家長和教師要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要合理的教育孩子,正確認識隔代教育的利弊,只有讓他們健康快樂、有成就感,才能更積極地參與到孩子的教養工作中,更好地發揮隔代教育的積極作用。
(責任編輯 劉新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