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靜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通過語言獲取信息,幼兒的學習逐步超越個體的直接感知?!痹谟變航逃ぷ髦?,很多教師組織一日常規活動時,通常是在活動室、區角、功能室為幼兒創設悅讀樂思的語言活動環境,通過繪本閱讀、好書分享、“巧嘴秀”、小小廣播站等語言活動,給幼兒搭建交流分享的平臺。
而今,多媒體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其在激發孩子的求知欲、開拓思維能力、改變學習方式等方面有著傳統教學方式所不及的優勢,也為語言領域活動的組織實施注入了新的活力。日益完善的信息技術使孩子們可以看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可以了解一些沒見過的動植物,信息技術成了孩子們看世界的第三只眼睛。以下結合信息技術在語言領域中巧妙運用的三個實例,跟大家一起感受這手指輕點鼠標所帶來的有趣的教學變革。
一、借助圖像處理技術巧化、優化繪本內容
繪本,指的是文字與圖畫相輔相成的圖畫故事書,是通過繪畫和文字兩種媒介的互動來說故事的一門藝術。繪本也是親子互動、師幼互動最好的媒介,優秀的繪本能給孩子提供廣闊的想象空間和美好的語境,讓他們在快樂中明理,獲得一定的情感認知。
教師們經常在語言活動中使用繪本的PPT來開展閱讀活動,但不是所有的繪本都能夠直接運用于教學,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發展水平的不同,對教材進行巧妙的編輯和組合。
例如,在閱讀繪本《你別想讓河馬走開》時,我們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圖片,巧化和優化繪本內容?!赌銊e想讓河馬走開》是我國兒童文學作家任溶溶翻譯的《暖暖心繪本系列》中的故事,它通過描寫小動物處理事情的不同方式、對待河馬的不同態度以及河馬的反應,教育孩子們要講禮貌,懂得友善待人。我們預設在中班下期開展此繪本的閱讀活動。原來的繪本書頁、文字都較多,我們根據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礎上,確定本次活動的重點在于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理解書中動物們提出的各種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篩選出繪本中的11幅重要的畫面,運用圖像制作軟件將其重新優化組合,大量簡化文字,同時結合故事情節的發展突出與情節匹配的漢字,對重點字詞進行放大處理,聲效詞以逐漸放大的形式呈現,以此幫助孩子們將口頭語言與圖畫書的書面信息對應起來,對文字自然而然地產生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詳略有致地安排閱讀環節,以動靜結合的方式展開學習活動。例如,有的畫面隱去所有文字,鼓勵幼兒大膽猜想情節的發展和人物的心理變化;有的畫面放大突出個別關鍵字,引導孩子們仔細觀察畫面,理解并運用語言描述畫面所傳遞的信息(如下圖所示);有的畫面請幼兒模仿書中動物的動作,感受彈和跳的相互作用。重新組合過的繪本PPT增強了語言活動的有效性與互動性。
二、運用音頻制作技術使閱讀情境立體化
閱讀是一個人依靠腦中的原有知識,主動獲取信息,從圖畫或文字中建構意義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運用音頻制作技術可以使閱讀情境更加立體化。
例如,《跳芭蕾舞的?!肥且槐炯壬鷦佑腥?,又能引發孩子們思考與討論的圖書。它講述的是一個關于夢想與現實、堅持與放棄的故事。在閱讀前我們請孩子們欣賞優美的芭蕾舞劇照,嘗試做簡單的芭蕾舞動作,以此幫助他們積累一些直觀的經驗,然后從閱讀本身出發,按照情節的發展設計一些由點到面、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他們在閱讀中細致觀察畫面,大膽猜想情節,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此文本的閱讀效益,我們運用信息技術將此案例制作成音頻作品。在最后的再現閱讀經驗、完整感受故事情節的環節,我們使用Cooledit音頻制作軟件,根據故事的情節變化選擇不同風格的樂曲進行剪切重組,合成制作了一段與故事情節發展相匹配的音效。為了生動表現動物們對奶牛的冷嘲熱諷,我們邀請幾位老師分角色錄音,并合成各種不同的音色,表現出農場動物們七嘴八舌聊天的場景。繪本里的各個角色仿佛都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孩子們眼前,他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人物的心理變化和故事情節的發展,萌生了對自己心底夢想的憧憬與思考……這段音頻加上教師的同步朗讀,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大家邊聽、邊看、邊感受,閱讀活動變得更加立體、多維而生動,成效更加明顯。
三、應用視頻制作技術使詩歌形式動態化
多媒體最大的優勢在于它能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形象,將靜止的、抽象的文字內容變成生動形象的音像結合的載體。它能把靜態的兒歌畫面,變成生動的“動畫片”,豐富孩子們的感性認識。
例如,《云彩和風兒》這首詩歌句式工整,富有情趣,有助于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適合進行仿編活動。我們運用FLASH課件,以文字、聲音、動畫三者結合的方式,有效烘托、渲染詩歌的情感氛圍,引導孩子們理解詩歌內容,進一步感受云彩變化的有趣。我們從網絡上下載這段視頻后,發現配樂與朗誦并不適合語言活動的需要,于是我們使用會聲會影視頻編輯軟件,根據不同孩子的學習需求和教師教學的需要,分別制作了無聲無字(有背景音樂,無朗誦,無文字)、有聲無字(有背景音樂,有朗誦,無文字)、有聲有字(有背景音樂,有朗誦,有文字)的三段視頻,重新添加了適宜的背景音樂和教師的配樂朗誦。如孩子們初步感受繪本時,我們使用的是無聲無字配置的視頻,讓孩子們充分感受畫面上云彩變化的有趣,營造優美的意境;在引導孩子理解詩歌內容時,我們使用的是有聲無字的視頻,孩子們認真聆聽,結合畫面的變化進一步熟悉了詩歌的句式??傊?,語言活動中教師靈活運用各種視頻媒介,采用多種教學策略,就可以滿足孩子們在活動中的不同需求。
我園教師嘗試著將信息技術一點一滴地滲透、融合到語言活動的各個環節,給傳統的語言活動注入了生命力。多媒體容易吸引孩子們的無意注意,但是它所帶來的大量快速的畫面信息會使孩子們產生疲勞感,過多信息資源的注入也使孩子們不能在短時間內理解、消化和吸收所學的內容。因此,在運用多媒體的過程中,我們遵循少而精、簡而優的原則,要求在語言活動中優化教學過程,精心制作課件,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
古人云:“開卷有益”。幼兒園教師和孩子都需要靜下心來閱讀一些有趣的書,認真品味書香。在此基礎上,教師若能善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充實語言學習內容,語言活動中就會出現更多的點睛之筆!
參考文獻:
[1]孫曉杰.我國學齡前兒童英語教育的發展誤區及修正途徑[J].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8).
[2]周麗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分層培養策略[J].當代學前教育,2014,(02).
[3]劉珺.合理創設情境,提升語言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 2014,(22).
(注:在2014年福建省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基礎能力培訓——暨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工作推進會上,我園教師與福州、寧夏固原、福建龍巖三地的幼兒園教師進行了主題互動式培訓,本文在交流中受到好評。本次培訓為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與省教育廳、福建龍巖市教育局、寧夏固原市教育局推出的福建龍巖原中央蘇區縣學前教育連片振興工程、閩寧對口協作學前教育幫扶項目。)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