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華
[內容摘要]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教學生寫作文很難,而對學生來說,學寫作文也很難。那么,我們的作文教學該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呢?筆者認為,教師應積極開展作文情趣教學,讓學生在有趣、多變的教學活動中始終處于興奮、活躍的狀態,這樣才能提高作文教學效益。
[關鍵詞]積累;情境;快樂習作
一、巧妙營造激情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在課堂教學中,有時需要教師用火一樣的激情感染學生,引導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尤其要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記得曾到鄰縣聽一堂公開課《飛奪瀘定橋》。《飛奪瀘定橋》一文描述了激烈的戰斗場景,如果教師枯燥地講述,學生就會處于昏昏欲睡的狀態。本課的授課教師先為學生播放了電影《飛奪瀘定橋》中激烈的戰斗場面,以此導入新課,將學生帶入了血與火的戰場,學生們個個熱血沸騰,情緒高漲,之后教師再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升華學生的情感,如此一堂課。學生自然是難以忘懷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寫本文的讀后感就比較容易了。
二、巧妙利用多媒體開展情景教學
現代教學要想適應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就要充分利用多媒體開展情景教學,讓學生在情景中愉快地學習。學生有了興趣,產生了寫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例如,寫作文《爸爸,我想對您說……》,學生容易寫空話、套話,教學中我先利用多媒體在大銀幕上呈現像海浪一樣浮動的文字:“父愛是一陣微風,父愛如山,高大而巍峨,讓我們望而生怯不敢攀登;父愛如河,細長而源源……回憶和父親相處的日子,說說你最難忘的事?”悠揚的背景音樂將學生引入優美的情境之中,學生們紛紛拿起筆,盡情抒發對爸爸的愛,寫下了一篇篇催人淚下的文章。利用多媒體形、聲、色并茂的特殊功能開展作文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感官,使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也有利于學生將間接經驗內化為直接經驗和表象,使“巧婦”常為“有米之炊”。
此外,一些電教設備也有助于開展情景教學。例如,教寫春天的一處景物時,我在課前先錄下春天里各種鳥的叫聲以及大自然其他動物的聲音,課上播放給學生聽,然后讓學生模仿不同動物的叫聲,學生們熱情高漲,整個教室里洋溢著歡樂的氣氛。有這樣快樂的情感體驗,何愁寫不出入情入景的好作文呢?
三、巧妙開展游戲等活動
華中師大教授楊再隋說:“要建構一種新型的教學生活,把教學過程還原為生活過程,把教學情境還原為生活情境,把教學活動還原為兒童的生命活動”。小孩子天性好動,樂于參與游戲活動。教學中教師可將學習內容融入到游戲之中,讓學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戲中學習新知,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前俯后仰”“捧腹大笑”等詞語,可以先給學生講個笑話,再引導學生歸納這些詞語的特點,最后在游戲活動中讓學生用動作表演這些詞語。
教師還可以帶孩子們一起去感受大自然,體驗生活,創設學生能夠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情境。學生只有多體驗生活,寫起作文才能得心應手。記得,有一次帶學生去河邊野炊,之前我向學生提出了一些習作要求。學生們在野炊活動中撿柴、壘灶、燒火、煮飯、炒菜,玩得很盡興,也積累了寫作素材。活動結束后,學生們寫的作文讓我贊嘆不已。正因為有了親身體驗,他們的作文才如行云流水,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
四、巧妙捕捉寫作素材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作文教學中常常要求學生寫景、寫事、寫人,而在我們的校園生活中完全可以捕捉到這些寫作題材。比如,刮起大風的天,可以帶學生到操場上感受大風,觀察大風來臨時景物的變化,有了切身體會學生就會樂于動筆寫作,也能寫出真實、生動的場景;下雪時或雪后,可以帶學生到操場上賞雪景,玩雪球,打雪仗,然后再回教室寫雪景、寫雪中趣事,這比教師在課堂上告訴學生風怎么刮、雪怎么下、怎樣玩才更有趣要有意義得多。
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在寫作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要讓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引導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因此,語文教師要靈活運用寫作教學的策略,讓寫作課堂成為放飛學生思想的天堂,使學生愛上習作,快樂習作。
參考文獻:
[1]李吉林.《情境課程的操作與案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2]莫雷.《教育心理學》[B].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