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的熟人社會與有組織犯罪的組織性特征

2015-02-11 10:46:14王爍
犯罪研究 2014年6期

王爍

內容摘要:從公開數據可以看出,現階段中國有組織犯罪成員以當地人為主,外地人所占比例受外來人口數量影響,成員之間關系多為熟人關系。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長期以來中國是一個差序格局下的熟人社會。在此影響之下,現階段中國有組織犯罪組織性表現出組織規模容易發展壯大,組織對外“凝聚力”相對較強,組織內部結構相對松散,組織的核心圈為當地人,外地人往往處于外層等特征。隨著社會發展,中國正逐步由熟人社會向半熟人社會轉變,有組織犯罪在未來則將出現組織嚴密性增強、組織人員組成越發復雜、核心圈和外層人員組成差異不再明顯等趨勢。有組織犯罪的這些組織性特征決定了對其必須“打早打小”。

關鍵詞:熟人社會;有組織犯罪;組織性

一、有組織犯罪成員結構

本文選取的分析樣本包括東北地區、西北地區、北京地區、上海地區、浙江省、廣東省等省份、地區,樣本覆蓋面較大,能夠有效反映、推斷全國情況,分析的對象主要是該地區有組織犯罪犯罪人的人員結構, 具體而言,主要關注的是該地區有組織犯罪犯罪人的人員來源及其之間的關系,即有組織犯罪犯罪人來源于當地還是外地,其之間是同鄉、同事、親友還是其他關系?

(一)數據呈現

首先,下列數據中的外地人均指戶籍為大陸地區的外地人,不包括港澳臺地區或國外。其次,當地人和外地人的界定,主要以戶籍所在地是否為當地進行認定,在沒有戶籍所在地信息的情況下,則以在當地是否具有固定居所或住房為標準。雖然兩者有所區別,但是總體上來說,在當地有固定居所或者住房的人中大部分具有當地戶籍,即使不具有當地戶籍,生活工作等活動的主要場所也在當地,且從數據上看,兩者差異并不是很大。如以外來人口較多的廣東省為例,從犯罪人的戶籍統計結果看,當地人為54.6%,外地人為45.4%;涉黑犯罪人中在犯罪行為地有固定住所的人占到16.2%,有住房的占到38.9%,有固定住所和住房的犯罪人加起來占到55.1%,而在本地沒有固定居所的占44.9%。 可以看出兩個統計數據的差距并不是很大,所以本文認為可以在戶籍情況不明的情況下,使用“在當地是否有固定居所或者住房”作為界分當地人和外地人的標準。

東北地區:559名犯罪人中,當地人507人,占總數的90.7%;外地人50人,占總數的8.9%。

西北地區:614名犯罪人中,當地人583人,占總數的95.0%;外地人27人,占總數的4.4%。

北京地區:136名犯罪人中,當地人占總數的66.9%,外地人占總數的30.2%。

上海地區:103名犯罪人中,當地人16人,占總數的15.5%;外地人87人,占總數的84.5%。

浙江省:組織、領導者為本地人的占總數的60.0%;組織、領導者為外地人的占總數的40.0%。

廣東省:216名犯罪人中,當地人占54.6%;外地人占38.9%。

(二)數據分析

從上述數據出發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就我國現階段有組織犯罪人員組成情況得出以下結論:

1.以當地犯罪人為主,外地犯罪人與外來人口數量有關

從上述的數據可以看出,總體上來說,現階段我國有組織犯罪犯罪人人員結構以當地人為主,外地人為輔;除上海地區外地人參與有組織犯罪所占比例較高外,其他地區外地人參與有組織犯罪的比例都未超過40.0%。在這些地區中,沿海地區(如浙江省、廣東省)、經濟較發達地區(如北京地區、上海地區)外地人參與有組織犯罪的比例較高一些,內陸地區、經濟水平相對較低地區(西北地區、東北地區)外地人參與有組織犯罪的比例較低。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筆者認為主要是和沿海地區、經濟較發達地區由于經濟發展快、工作機會多、工資水平較高,吸引大量外來人口進入有關。

筆者查找了《2012年中國統計年鑒》中關于2011年各地區戶口登記狀況的人口抽樣數據, 其中戶口登記情況被分為四大類:(1)住本鄉、鎮、街道,戶口在本鄉、鎮、街道;(2)住本鄉、鎮、街道,戶口在外鄉、鎮、街道,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3)住本鄉、鎮、街道,戶口待定;(4)居住在港澳臺或國外,戶口在本鄉、鎮、街道。根據以戶籍所在地區分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標準,筆者將第一類戶口在本地且居住在本地的視為當地人,將第二類戶口在外地但住在本地的視為外地人,通過計算第二類人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來推算樣本地區外來人口所占比例,得到以下數據(見表二)。

通過Pearson檢驗計算外來人口所占比例和有組織犯罪外地犯罪人所占比例兩個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可以得到兩個變量之間具有顯著的相關性(P=0.834)。

2.有組織犯罪人之間熟人關系顯著

不論是當地人為主還是外地人為主的地區,其有組織犯罪人之間通常具有同鄉關系、親屬關系、同事關系、同監關系等,且主要以同鄉關系、親屬關系、同事關系為主,其他關系所占的比例較小。以有組織犯罪當地犯罪人為主的地區,“相同地域、相同的生活環境就會成為有組織犯罪成員內部溝通和聯絡的條件。犯罪分子利用同鄉關系聚集在一起,有著天然的地域親和性” 。而以外地人口所占比例較高,有組織犯罪外地犯罪人所占比例較高的地區中,北京地區有組織犯罪人之間關系中,同鄉關系占50.0%,同事關系占23.3%,同監關系占10.0%,親屬關系占6.7%,其他關系占10.0%,同鄉關系、親屬關系、同事關系總計占80.0%;上海地區有組織犯罪人之間關系中,同鄉關系占47.7%,親屬關系占17.7%,同事關系占11.9%,同監關系占9.7%,其他關系占8.0%,同鄉關系、親屬關系、同事關系占77.3%;廣州市處理的有組織犯罪中,李忠案件中有34名被告人來自湖南省衡山縣,彭章云案件中12名被告人來自重慶市江津區,張軍案件中所有的被告人均來自湖北省天門市和潛江市。

可以看出,現階段我國有組織犯罪犯罪人之間的關系以熟人關系為主,筆者認為這與我國長期以來都是“熟人社會”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二、熟人社會

中國關于老鄉、熟人的俗語很多,“熟人好辦事”、“三個圖章頂不過一個老鄉”、“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等一系列的俗語體現出中國人的老鄉情節乃至熟人情節的深厚。出門在外一聽說是老鄉、校友,兩個人的關系馬上就會親近許多,中國的大學生在離鄉進入外地大學后,最先找尋的可能就是“XX省同鄉會”,中國人對于如親戚、老鄉、同事、同學等關系的熟人有著一種不言而喻的親切感。中國社會的這種現象最早由費孝通先生于上世紀40年代,在其的《鄉土中國》一書中將其概括為“熟人社會”。

之所以形成所謂的“熟人社會”,費孝通先生認為這是由中國鄉土社會的基層結構所決定的。費孝通先生用極其形象的比喻將西方社會和中國鄉土社會的基層結構做出了對比。其認為西方國家的社會結構就像是在田里捆柴,“幾根稻草束成一把,幾把束成一扎,幾扎束成一捆,幾捆束成一挑” ,他將這種社會結構定義為“團體格局”,這些團體界限分明,團體內外的人員不能模糊,一定要分清楚。而中國鄉土社會的基層結構是由一根根私人聯系所構成的網絡的格局,費孝通先生將其稱之為“差序格局”,這個格局“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的圈子的中心” ,與他人所形成的社會關系并非是在同一平面上,“而是像水的波紋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 。而在這一圈圈波紋中,“有兩個層面是非常重要的, 它們區分了社會關系中的家人、熟人和陌生人” 。(見下圖)

在這個差序格局中,最靠近中心“已”的一環是由血緣決定的家人,這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構成的關系。中國社會長期以來強烈的差序等級的“人倫”思想,長幼有序,“長幼之間發生了社會的差次,年長的對年幼的具有強制的權力”,構成了血緣社會的基礎。而“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在穩定的社會中,地緣不過是血緣的投影,不分離的。……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說是血緣上親疏的一種反映” ,在中國的鄉村中,人口流動并不頻繁的情況下,同姓的人可能均出自同一家族,有著相同的血緣,“血緣和地緣的合一是社區的原始狀態” 。由此并不難理解為什么中國人對同鄉關系尤為看重,而對所謂的“外來人口”有著天然的陌生和疏遠感,陌生人會處于差序格局的最外一環,與“己”的關系尤為薄弱,很難進入到內環之中。費孝通先生調查如何成為村子里的人的問題時,得到的答案是要么生根在土里,要么通過婚姻進入當地的親戚圈,實際上就是通過獲得地緣關系才能夠實現差序格局的位置變動。或許從這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么中國人在進入新的城市時,只有在當地買了房,心里才覺得自己成為了當地人的心理狀態。

對于中國傳統的這種熟人社會模式,現階段學者們對其的抨擊聲頗多。有學者認為,熟人社會演繹出強烈的人情社會,熟人社會中“因人而異、區別對待”會導致制度虛設,熟人關系會導致官官相護。 有學者則認為在中國社會轉型期,熟人社會“不利于人們的現代法制觀念的形成,不利于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不利于社會風氣的凈化,不利于平等、自主的公民精神的弘揚。” 也有部分學者對熟人社會持肯定態度,其認為熟人社會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其在社會生活中有著整合社會、維系人際間感情、保持社會穩定與協調等一系列積極意義。之所以存在其他學者所說的弊端和消極性,原因并不是熟人社會的存在導致的,而是熟人社會與專業化領域和組織化領域之間的界限不清,熟人社會中的親情原則越出日常生活領域去沖擊和抵消專業化領域和組織化領域的原則或制度。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流動性較之過去有著跨越式發展,人們對于土地的人身依附性越來越低,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從自己從小生活的鄉土向外遷移,越來越多的城市中涌入大量的外來人口,所謂的當地人和外地人開始融合。人們接觸的越來越多的不再是家人、熟人,而是陌生人,在這種狀況下,有學者認為“一個依賴市場、契約、制度和規則而生存的‘陌生人社會正在形成之中” 。但是筆者認為,在中國數千年的熟人社會的差序格局影響下,實現完全的陌生人社會是不可能的。暫不說熟人社會存在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如同上文中所提及的其所具有的一系列積極意義,熟人社會中所演化出來的“人情觀念”仍然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邏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與家人、同鄉以外的人接觸、交流機會的增加,傳統的熟人之間的血緣、地緣關系逐漸擴張,形成了血緣、地緣、學緣(同學)、業緣(同事)、友緣(朋友)等關系的復雜系統,在這個系統中血緣、地緣的傳統熟人關系仍然是最親密的,仍然是差序格局中最近“己”的一環,外層則是學緣、業緣、友緣,最外層才是陌生人。所以,筆者認為,中國社會想要形成完全的陌生人社會是不太可能的,熟人社會仍然是中國社會的主旋律。雖然社會轉型期中,與陌生人的更多接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中國人更多場合下是將陌生人轉化為熟人來解決這個問題,“EMBA班輕易地把各行各業的老總變成了同窗;黨校學習班則無形中把各級各部門的領導干部變成了同學” ,處于最外層的陌生人被轉變為了近層次的學緣關系的熟人。所以,與其說中國正在由“熟人社會”向“陌生人社會”轉變,不如說中國正在由“熟人社會”向“半熟人社會”轉變更為妥當。

三、熟人社會對有組織犯罪組織性的影響

我國刑法第294條第5款規定“黑社會性質的組織應當具備以下特征:(一)形成較穩定的犯罪組織,人數較多,有明確的組織者、領導者,骨干成員基本固定;(二)有組織地通過違法犯罪活動或者其他手段獲取經濟利益,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以支持該組織的活動;(三)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手段,有組織地多次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為非作惡,欺壓、殘害群眾;(四)通過實施違法犯罪活動,或者利用國家工作人員的包庇或者縱容,稱霸一方,在一定區域或者行業內,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響,嚴重破壞經濟、社會生活秩序。”概括出我國有組織犯罪應當具備組織特征、經濟特征、行為特征、危害特征等四個方面。其中有組織犯罪與其他普通的共同犯罪的最大區別即在于其組織性特征,這也是有組織犯罪之所以被稱為有組織犯罪的重要原因。

所謂組織性,就是指有組織犯罪中的犯罪人之間是通過某種聯系方式相互串聯起來,形成穩定的犯罪組織。所謂的熟人社會,本質上就是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相互聯系的一種思維方式和行為邏輯,這種已深入中國人骨髓的思維方式和行為邏輯,同樣對中國的有組織犯罪的組織性特征有著深刻的影響。

(一)現階段的影響

除了上文中所提及的現階段我國有組織犯罪犯罪人之間的關系主要以熟人關系為主這一明顯的熟人社會帶來的“烙印”以外。現階段,中國的熟人社會對于有組織犯罪組織性特征的影響還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組織規模容易發展壯大

熟人社會之中,熟人之間有著天然的熟悉感,進而由熟悉中得到信任。“鄉土社會的信用并不是對契約的重視,而是發生于對一種行為的規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時的可靠性。” 在這種不假思索的可靠性的支配下,血緣關系、地緣關系,乃至友緣關系、學緣關系、業緣關系,都會激發出天然的親和力和信任力,犯罪組織容易借用這些關系激發出的天然親和力和信任力,吸引籠絡更多的熟人加入,發展壯大組織規模。

2.組織內部嚴密程度相對松散

在差序格局的熟人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是由已向外推的一根根私人聯系,這種推出去的私人聯系是由不同的道德要素所維持的。“最基本的是親屬:親子和同胞,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和悌……向另一路線推是朋友,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忠信。” 這種私人之間道德要素所維持的聯系,反過來說,也就是私人之間的行為約束也只能是一種道德心的約束。如上文中的數據顯示,我國現階段有組織犯罪犯罪人之間的關系主要是血緣、地緣、友緣、業緣、學緣關系,在這種關系的聯系下所形成的有組織犯罪,由于犯罪人與犯罪人之間更多的是“孝、悌、忠、信”這些道德因素的聯系和制約,組織的嚴密性相對而言較之通過制度、規則的聯系和制約,顯然要松散的多。所以,在這種松散的組織性條件下,現階段我國各地區出現的更多的都是團伙型犯罪組織、黑社會性質的組織,而少見黑社會組織。不論是經濟相對落后,人口流動性小的西北地區(團伙型犯罪組織占17.8%;黑社會性質的組織占78.6%;黑社會組織3.6%) ,東北地區(團伙型犯罪組織占31.4%;黑社會性質組織占62.9%;黑社會組織占5.7%) ,還是經濟相對發達,人口流動性大的北京地區(松散型黑社會性質組織占57.1%;緊密型黑社會性質組織占42.9%;無典型的黑社會組織) ,浙江省(團伙型犯罪組織占16.7%;黑社會性質組織占83.3%;無典型的黑社會組織) 均是如此。

3.組織對外“凝聚力”相對較強

每枚硬幣都有兩面。熟人社會中的道德要素聯系的私人關系,使得我國現階段有組織犯罪的組織內部嚴密程度相對松散,仍未能達到黑社會組織的程度,但是也正是這種道德要素聯系使得有組織犯罪對外表現出較強的“凝聚力”。這里所說的較強的對外“凝聚力”,突出的表現是有組織犯罪犯罪人的自首率非常低(北京地區有組織犯罪自首率僅10.3%,西北地區有組織犯罪自首率僅4%;廣東省有組織犯罪自首率僅2.4%),給司法機關的外部偵查帶來較大困難。中國的有組織犯罪犯罪人在“孝、悌、忠、信”的道德要素束縛下,很難做出所謂“出賣親友”的事情。

4.組織的核心圈為當地人,外地人往往處于外層

如上文中圖示,差序格局的熟人社會中,由己向外推出去的波紋,里層是家人和熟人,最外層是陌生人。感情上的親疏決定了人情的冷熱,進而決定了私人關系的遠近,信任程度的高低。在熟人社會影響的有組織犯罪中也是如此,除部分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有組織犯罪的主要參與者是當地人,外來人對于當地人而言,既沒有血緣關系、也沒有地緣關系,而且由于受教育水平低、沒有工作,亦很難與當地人產生學緣關系和業緣關系,是不折不扣的陌生人。所以在我國現階段有組織犯罪中核心圈一般是當地人,外地人往往作為陌生人處于外層,與核心圈的關系較為疏遠,甚至僅僅是一種雇傭關系,“一些外來務工人員一時找不到工作或者臨時性失業而又不愿意離開城市,由于某種偶然的原因而被犯罪組織雇用,成為其臨時成員” 。

(二)未來走勢

如上文所述,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口流動性的增強,我國正在由熟人社會向半熟人社會轉變,人們開始接觸越來越多的陌生人,人與人之間交往聯系的方式也會隨著社會形態的變化而變化。而這種人與人之間交往聯系方式的變化對有組織犯罪的組織性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1.組織嚴密性將會增強

因為主要由道德要素聯系制約著組織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熟人社會下的有組織犯罪的組織內部嚴密程度相對松散。而當熟人社會向半熟人社會轉變,并最終向陌生人社會發展。屬于熟人關系的人際關系會漸漸減少,陌生人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多,人與人之間交往的規則不再是一種熟人關系所產生的“天生的信用”,而將是制度、規則、契約、法律。在這種變化影響下,有組織犯罪的組織內部聯系將制度化、規則化,而不再僅僅依靠道德要素來維系。制度化、規則化后的有組織犯罪的組織嚴密性將得到極大的增強,有組織犯罪的模式也將從組織松散的犯罪團伙、黑社會性質組織向組織嚴密的黑社會組織發展。

2.組織人員組成將越發復雜

隨著城鎮化的進程,城市經濟發展迅速,工作機會多,工作薪水高,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謀求機遇。外來人口犯罪問題可能愈發嚴重,有組織犯罪中外來人口所占比例將會逐漸提高。不僅如此,由于人與人之間熟人關系的減弱,外地人和當地人的融合度提升,外來人口更容易融入當地社區,外來人口加入有組織犯罪的形式,可能由原來的單獨組織,更多地轉為與當地人合作共同組織。

3.核心圈和外層人員組成差異不再明顯

當有組織犯罪的組織內部聯系制度化、規則化后,原本影響組織結構的差序格局將介入越來越多的團體格局因素,“在團體里的人是一伙的,對于團體的關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團體中有組別或等級的區別,那也是事先規定的。” 是制度、規則事先決定了有組織犯罪中的等級、層次,而不是由人與人之間的熟悉親密程度來決定的,由此有組織犯罪的核心圈和外層人員組成不再差異明顯,而應當是均由當地人和外地人混雜的模式。

四、從組織性特征看“打早打小”刑事政策的合理性

應對有組織犯罪,我國一直以來秉持是“打早打小”的刑事政策。該刑事政策最早源于上世紀90年代,公安機關在總結“嚴打”的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打早打小,露頭就打”的應對犯罪行為的戰略思想。隨后經過中央及最高司法機關所發布的《關于深入推進打黑除惡專項斗爭的工作意見》、《關于人民法院深入推進打黑除惡專項斗爭的工作意見》等文件的確認和發展,“打早打小”最終成為我國打擊有組織犯罪的基本刑事政策。“打早打小”的刑事政策分為兩個方面的要求:“打早”對于有組織犯罪要及時發現,及時應對,在其尚未成為組織結構相對嚴密的黑社會性質組織和組織結構嚴密的黑社會組織前,就要及時予以打擊;“打小”要求在有組織犯罪規模較小,犯罪能力較弱的時候,及時打擊,防止其進一步壯大發展,不論是“打早”還是“打小”,目的都在于將有組織犯罪消滅在萌芽之中。

對于為何要在有組織犯罪應對中秉持“打早打小”的刑事政策,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給出了理由。如有的學者認為有組織犯罪地域上的蔓延性、經濟上的擴張性、政治上的滲透性、犯罪后果的極端危害性、犯罪亞文化的濫觴、打黑除惡的艱巨性等方面決定了對于有組織犯罪必須“打早打小”; 有的學者則認為對有組織犯罪堅持“打早打小”的原則,既可以減少社會危害,又可以降低打擊成本,以最小警務成本獲取最大警務效益。

1.組織規模易發展壯大決定必須“打小”

如上文所述,熟人社會下,犯罪組織容易借用血緣關系、地緣關系,乃至友緣關系、學緣關系、業緣關系所激發出來的天然的親和力和信任力,吸引籠絡更多的熟人加入,發展壯大組織規模。這種組織規模的易發展壯大的特性,決定對于有組織犯罪的打擊必須得“打小”。否則有組織犯罪的規模極容易出現“滾雪球”的發展態勢,迅速膨脹,給社會帶來的危害將更加嚴重。

2.組織結構的嚴密化趨勢決定必須“打早”

雖然,現階段犯罪人之間關系主要由道德要素聯系的有組織犯罪組織結構相對而言較為松散,但是,隨著社會發展,熟人社會向半熟人社會轉變,最終走向陌生人社會,有組織犯罪內部犯罪人之間關系將轉變為由制度、規則維系,有組織犯罪組織結構將日趨嚴密化。有組織犯罪不再是私人關系推動下的犯罪運行模式,而是轉變為由制度、規則支配的犯罪運行模式。

差序格局下熟人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石子投入水中,向外推出去的一圈圈波紋,愈推愈遠、愈推愈薄,波紋的遠近、波紋的強弱取決于石子的重量,投入水中的石子愈重,波紋也就推的愈遠,波紋也就愈強,這個石子就是“已”的中心勢力。所以私人關系推動下的犯罪運行模式,組織規模的大小(波紋的遠近)、組織內部人際關系的嚴密性(波紋的強弱)主要取決于有組織犯罪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在這種犯罪運行模式下,深挖組織者、領導者,將為首的犯罪人予以打擊制裁,將差序格局的中心“石子”去除,能夠十分有效的瓦解整個犯罪組織。而當犯罪組織轉變為制度、規則支配下運行時,單純的深挖組織者、領導者,打擊制裁為首的個別犯罪人,就不再能夠有效瓦解整個犯罪組織,因為在制度、規則的運作下,會出現新的為首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打個并不恰當的比喻,私人關系聯系起來的犯罪組織如同“人治國家”,制度、規則支配下的犯罪組織如同“法治國家”,前者主要領導者的消失會引發國家政權的極大震蕩甚至顛覆,而后者則不會因為個別領導者的消失而發生變化,制度和規則保障了其繼續正常運轉,如世界上臭名昭著的“基地”組織,即使其領導者、精神領袖本·拉登被擊斃,其仍然能夠繼續正常運轉,并沒有因為本·拉登的死而瓦解。此時想瓦解犯罪組織,是無法通過打擊制裁組織者、領導者實現的,可能需要對這個犯罪組織進行整體處理。

所以,對于有組織犯罪的打擊必須“打早”,在其內部聯系制度化、規則化之前,及早對其進行打擊,否則將會大大增加打擊有組織犯罪的司法成本,且可能達不到預想的效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色在线不卡|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在线国产毛片手机小视频| 欧美在线一级片|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看纯欲|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国产97色在线| 91亚洲免费视频| 91麻豆精品视频| 伊人丁香五月天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在热久久2019|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下载|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国产精品19p|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va视频|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特级毛片8级毛片免费观看| 她的性爱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亚洲三级成人|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欧美日韩第二页|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亚洲动漫h| 国产乱论视频| 国产区网址|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小说|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色99|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国产日韩AV高潮在线| 日本精品影院|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国产精品无码在线看|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国产免费黄| 毛片一级在线|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美视频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911亚洲精品|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国产91视频免费| 毛片在线看网站|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国产白浆视频| 国产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一级毛片基地| 99视频全部免费| 黄色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成人91在线|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国产91丝袜| 日韩a级片视频|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国产在线观看99| 国产va免费精品|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