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陽
孤帆一片日邊來——我的“幸福”思考
“幸福”是多么讓人神往追尋的字眼,也是教育界一直追尋的目標。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是以促進人的幸福作為人自己本真價值追求的活動,因此,觀照學生的幸福就成了教育的應有之義。課堂是學校課程實施最重要的時空,學校幸福教育文化的生根開花結果應當源自課堂、基于課堂。讓課堂洋溢著幸福,應該是我們課堂教學的核心意義,是我們一生的追求。
“幸福課堂”是開放互動的,它有知識的共享、多樣化的合作共存和世界眼光;“幸福課堂”是充滿智慧的,它有探究發現的啟迪和伴隨知識共生的智慧生成;“幸福課堂”是富有活力的,它有無限的生機和思維的深度撞擊。
怎樣打造“幸福課堂”?作為老師,我們理應讓孩子們快樂地、充實地、自主地、舒展地、詩意地生活在課堂上。讓孩子們經歷溫暖而百感交集的心靈旅行,讓他們在幸福詩意的生命里收獲那“化繭成蝶”的美麗。在大力倡導經典誦讀的今天,我積極為孩子打造經典誦讀的“百草園” ——經典國學大講堂,以多維多向的視角,自主高效的探究學習形式引領孩子傳承經典文化,不斷打造激情的、靈性的、詩意的幸福課堂。
一枝一葉總關情——我的幸福課堂
一、古風新綠,開設經典學堂
“經典國學大講堂”的布置浸潤書香,利用“文化墻”,將孩子們沒學過的一些古詩詞貼在上面,做到一周一更,文化墻上的古詩詞總能無意中映入孩子們的眼簾,引起他們的誦讀。大講堂里時時散發著古詩詞的芳香,為古詩詞誦讀營造了朝氣蓬勃的氛圍。大講堂的老師帶領學員們走進新華書店,學習經典國學文化,進行經典古詩文的誦讀活動。我們還為首屆“小先生”頒發了聘任證書,這些受聘的“小先生”將繼續帶領其他同學更好地學習經典古詩文。
平時,“經典國學講堂”的課堂還設在大通商城、曹娥廟等地方。“經典國學大講堂”開放式的學習活動,更加激發了學習經典的興趣,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詩情畫意中吸收了祖國文化的精髓。
二、流動課堂,找尋鄉情經典
上虞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之城,名人鄉賢輩出,底蘊深厚,為了能更形象、直觀地觸摸國學文化,拉近孩子們和傳統古詩文的距離,我們組織學員們參加了一系列尋找身邊國學文化的社會體驗活動。
1.參觀上虞城北新區觀光帶,尋找國學文化。他們看到了嵇康、弘一法師的雕像,了解他們的生平和著作;他們尋找、誦讀石碑上的詩詞《憶東山》等,領略詩的意境。
2.尋訪曹娥廟,尋找國學文化。孩子們來到曹娥廟,了解曹娥廟的歷史、文化。他們將曹娥廟內墻上、柱子上的古詩詞、對聯等抄錄、拍攝下來進行研究,并制作“曹娥文化”的誦讀小報和小名片。
三、觸類旁通,穿梭經典時空
古詩詞教學承載著對孩子進行思想引領和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任務,現人教版教材選用了許多古詩詞,各單元也安排了相應的主題。因此,我也經常以“同景異詩”和“同人異詩”等形式對所學古詩詞加以拓展。如學完兩篇古詩《贈劉景文》和《山行》后,激發孩子觀察秋天的興趣。隨后,我從課外尋找了關于秋天的古詩,更多地去感受古人眼中那一幅幅不同的秋天的畫:“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莊稼豐收的繁榮畫卷;“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曲徑通幽的秋夜畫卷;“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沉郁悲涼的秋景畫卷;“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別樣秋日的豪情畫卷……
在教學中結合單元主題,補充相應的古詩詞,讓古詩詞誦讀滲透在課堂中。這種多維發散、學以致用的方式,讓孩子從中自然而然地得到滲透,課外古詩詞也因此得到了高效的運用。
四、自搭舞臺,頌傳經典文化
“經典國學講堂”的學員們自搭舞臺,進行古詩文接龍、倒背等形式多樣的“大比拼”活動,學生們興趣盎然。新奇的皮筋詩更是獨具特色:“你拍一,我拍一,一行白鷺上青天;你拍二,我拍二,二月春風似剪刀;你拍三,我拍三,三萬里河東入海……你拍萬,我拍萬,萬紫千紅總是春。”孩子們自發地運用所學的古詩詞,在平常的課間活動中比拼、創造、運用。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誦讀的熱情,形成了課間活動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平時,社團成果的展示形式還有:
1.經典國學誦讀會。社員們精心排練了一臺古詩文的誦讀、表演活動,他們有的獨誦,有的配以音樂和舞蹈,有的排成了課本劇,將一臺精彩的節目呈現給全校同學。
2.設立“經典國學”書架。班級中設立國學書架,將孩子們身邊的有關古詩文的書籍放在書架上,使每個孩子都能看古詩文、學古詩文。
3.編制校本國學課程。學員們把在活動中學到、搜集到的適合于小學生學習的古詩文進行編制,并把它作為校本課程,在伙伴中推廣。
五、編綴拓展,廣博經典美文
現在我們使用的教材在古詩文編錄上有所不足,但教材的修訂同樣是個不小的工程。經典國學社團的學員們參考了《課程標準》推薦篇目目錄,從課外編選一定數量的古詩文,精心整理,合理取舍,推出了學期必背古詩文目錄,根據年級的差異,確定古詩文的數量和難易。除教材中多見的寫景詩篇外,對寫人、記事、抒懷、寓理的詩文也適當增補,力求題材廣泛,全面滋養。
六、眷注評價,推動經典學習
為了使社員能更好,更健康地誦讀經典詩文,激發他們內在的興趣和渴望,我們一起在評價上進行了探索和創新:
1.主體多維:指導學生的自評、互評,同時還鼓勵家長參與評價,實現教師、學生、家長共同交互評價的模式。
2.內容多元:評價內容由課內延伸至課外;在詩意理解的基礎上,更注重學生對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體驗,以及學習的興趣、習慣、態度和方法等。
3.過程動態:評價更注重學生發展的過程,凸顯過程的動態評價。我為孩子們制定了一些簡單的復習與自測計劃,按時執行。①日測:每晚上睡覺前,應該將當天所學古詩誦讀3遍。②周測:星期天,可將一周來所學古詩進行誦讀。③集體測驗:一類古詩學完后,將抽取一節課進行誦讀比賽。孩子在完成目標或者脫穎而出時,會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為自己樹立良好的信心。
4.形式多樣:采用朗誦、猜謎、賽詩會、單字接龍、課本劇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每個學期,我都會組織評比“誦讀小狀元”、“誦讀小榜眼”、“誦讀小探花”等,豐富多彩的形式不斷吸引學生的眼球,沖擊新目標,攀登新高峰。
腹有詩書氣自華——我的幸福發現
1.拓寬了孩子的知識面
在校園內,社員們人手一本《詩情童心》,把看古詩文的書籍作為看課外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室里的還設置了“經典國學”書架,《唐詩三百首》、《三字經》、《宋詞》等各種適合的古詩文書籍琳瑯滿目地陳列在書架上,學習傳統文化,已成為學生學習的一部分。
2.增強了孩子的表達能力
古語說得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蘇軾也說過:“腹有詩書氣自豪。”實踐證明,古詩文的學習,使孩子們的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大大提高。
學校與上虞電臺開辦了“太陽雨”少兒節目,在招募學生當小主持人、朗誦表演時,錄取的20名學生中有14名來自“經典國學大講堂”的成員,其余的6名學生雖沒有加入社團,但也是經典傳統古詩文的愛好者。從中不難看出,古詩文學習對孩子的幫助。
3.提升了孩子的文化品位
我國古典詩詞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司馬遷、李白、蘇軾等先賢大師,以文言構筑的詩文是輝煌燦爛的“精神燈塔”,足以照徹千萬年,足以沐浴古今人。孩子們通過誦讀,體會了他們的精神,開始接受美好情感和高尚人格的熏陶。
幸福是一種追求,幸福是一種意識,幸福是一種存在,幸福是一種渴望,幸福更是一種信念。朋友,讓我們在心靈里點亮幸福的燈盞,用嶄新的理念,飽滿的激情,無窮的智慧,去實踐幸福的課堂,擁抱幸福的明天。只要理想不滅,幸福,就在那“化繭成蝶”時!這樣,教師幸福地教與學生幸福地學,相互促進,良性循環,構成了一個幸福的生態課堂,使我們的幸福課堂充滿無限的生命活力!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華維文瀾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