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燕
【內容摘要】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是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實行新課程理念與課堂教學兩者的有效結合,是減輕師生負擔,讓學生感受英語的魅力,發展個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用新課程理念指導英語課堂教學,包括改進備課方法、改進教學方法和構建多元評價體系等幾個方面。
【關鍵詞】中學英語 英語教學 教學效率 新課程理念
當前中學英語教學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高耗低效的現象,教學中充斥著大量“科學”而“無效”、“正確”而“無用”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教學是一個“生命過程”,將大量的時間浪費在無效無用的知識重復學習上,突出表現為以下問題:①教師過分注重對語言知識的系統講解,過分強調記憶的功能和機械的訓練,缺乏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關注不夠。②教學中忽視對學生提取信息和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忽視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單一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和被動的學習方式難以使學生形成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在英語學科教學中,只有牢固確立課改新理念,致力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才能實現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培養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實踐表明,實行新課改理念與課堂教學兩者的有效結合,是減輕師生負擔、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用新課程理念指導課堂教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融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
學習“氛圍”就是語境,盡可能地創設英語學習的環境,對英語課堂教學效率而言會事半功倍。
1.融洽師生感情
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形成良好課堂氣氛的基礎,是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師如何與學生溝通,喚醒學生積極參與語言活動的意識,尤為重要。教師要在語言實踐中采用鼓勵性語言和手勢,尊重學生的自尊,消除課堂中的不安全因素,使學生對教師有親近感、安全感,從而大膽而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體驗學習樂趣,為教學程序的順利實施掃除人為障礙。
2.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古人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愛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進學生勤奮學習,尤其是像英語這樣的外語學習,興趣顯得格外重要,它是學好任何一門外語的首要條件。我們可以使課堂成為具體而微小的社會,設計各種語言環境,把枯燥的詞匯和語法變成生動活潑的畫面,帶領學生置身其中,創造情境,利用畫面、實物或體態、姿勢,誘導學生在生動的情景中觸景生情,表情達意,進行密集的聽說活動。
3.培養學生主體意識
英語課堂教學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積極參與配合的過程,以學生為中心是這個過程的出發點。在教學中如果不能發揮主體作用,勢必讓他們游離于語言學習之外,詞匯、語法、知識、技能便無從談起。要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學中必須培養學生自我調控的能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創新,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質疑,并將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有機地組織到教學中,授課結束前讓學生總結本課的收獲,這樣學生盡管層次不同,卻各有收獲,教學的針對性強,學生就會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積極性就會大大提高。
二、改進備課方法,做好“三備”
備課質量的好壞決定一節課課堂效率的高低。在實際教學中,有些英語教師認為備課只是寫教案,而缺乏對教材的深入理解,教師用書的利用率比較低,以至于備好的教學方案與課堂上的實際教學相差很大。隨著教學思想和觀念的轉變更新,所以,一節好的備課要做到“三備”。
一是備教材。無論教學內容如何千變萬化,教師在處理教材時都應緊扣大綱,真正了解該課的重點、難點及教學目的,做到心中有數。
二是備教法。一節課能否吸引住學生,取決于它的設計是否靈活,教法是否新穎。教師應在備課時注重創新,力求上出一節有自己風格特色的好課。
三是備學生。課堂是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學生是這項活動的直接參與者,他們的狀態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效果。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從學生的實際學情出發,確定符合他們認知特點的教學目標,既包括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的目標,也包括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標;準確地理解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確定如何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了解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其已有的知識水平,選準課堂教學的切入點;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適合教師自身知識特點的教學方法。
三、改進教學方法,注重教學的實效性
1.運用有效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有效的導入方法能夠在第一時間抓住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他們求知的興趣與欲望,使他們在“潤物細無聲”的教學過程中,進行積極有效的學習與探究。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應選用合適的導入方式,這樣就能極大地提高和加快教學任務的滲透,使學習者的學習行為更為有效。新知的引入要體現自發和自然,即新知由疑引入,讓學生在探索中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提出問題;呈現的過程則要自然,要同實際的課堂教學環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而不是由教師把課堂上要研究的問題直接呈現給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有關問題,或者對新知進行巧妙的鋪墊并適時加以引申,從而讓學生發現問題,進而提出新問題,再研究這些問題,并通過探究、分析、討論、操作等一系列活動,解決這些問題。在新課導入的方法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直觀導入法、話題導入法、復習導入法、游戲導入法、歌曲導入法、情景導入法、故事情節導入法和懸念導入法等。
2.解決問題時要突出探究精神
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不再是簡單的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教師的作用就是要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并積極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在師生的合作研究中使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教師需要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加以引導,起到為學生“導航”的作用。
但是,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并不是由教師提供給學生的,而是由學生通過討論、研究、操作等學習活動得來的。只有這樣,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才能得到培養和提高。
四、科學利用評價手段,確保課堂教學的針對性
在課堂教學中,評價起著不可低估的調節作用,是教學過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課堂教學中只重視教學內容而全然不顧教學對象那是盲人摸象,而只重視教學對象而忽視教學內容那是竹籃打水。一堂高質優效的英語課,聰明的教師會科學地利用評價,把學生與學習內容巧妙地捆在一起,合二為一。讓自己的教學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反思我們低效甚至無效的課堂,要么“對牛彈琴”、要么華而不實;要么教師自己唱獨角戲,要么曲高和寡所學無物。為此,教師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評價方法,捕捉學生學習的閃光點,及時檢測學習狀況,達到師生共參與,教學相和諧。
在實施課堂教學中合理地運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三種評價方式,能有效地促進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追求課堂教學藝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每一個教師永恒的追求。民主、和諧、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每一個教者夢寐以求的期待。運用新課程理念指導課堂教學,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從而使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得到大幅度積提高。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進賢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