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波+周蕓帆
為了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十八屆四中全會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共同推進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由中國政治學會主辦,四川省政治學會承辦,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等10家單位協辦的中國政治學會第八次代表大會暨“國家政治安全與法治中國建設”學術研討會于2014年11月16—17日在成都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20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會議期間,李慎明同志以“意識形態及政治安全、依法治國等相關理論的思考”為題作了大會主題發言。現將會議的主要觀點綜述如下:
?一、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關鍵。有學者指出,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建設,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必須提高四個能力,即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提高國家機關的履職能力、提高人民的管理和自治能力、提高依法治國能力。
專家們一致認為,國家治理最實質的問題,就是要解決制度現代化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國家治理現代化和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是我黨國家治理的上下篇。今后的研究要重視把國家安全、國家政治安全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
?二、國家政治安全
1.關于意識形態安全。意識形態安全是政治安全的核心。有學者認為,意識形態是國家政治安全的靈魂,對于培養國民政治認同感、維系社會控制力、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的作用巨大。我們一要構建意識形態安全的文化基礎,二要打牢意識形態安全的經濟基礎,三要夯實意識形態安全的階級基礎,四要構建意識形態安全的領導核心,五要提升意識形態安全的國際傳播能力,六要營造意識形態安全的國際環境。
2.關于中國國家安全。有學者認為,伴隨著全球性經濟危機影響的持續深入,全球經濟復蘇的不平衡現象,以及國際格局有著革命性意義的轉變,中國國家安全面臨著綜合戰略謀劃不足、安全戰略的地域部署上重點不突、軍事力量對于國家利益的支撐作用發揮不夠等挑戰。因此,有專家指出,中國安全的主要目標是捍衛國家領土領海權益、維護國土完整、發展軍事力量、維護和擴展國家戰略利益的范圍和空間。
3.關于中國政治安全。政治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核心,主要指國家政治體系處于結構合理、功能配合、運轉協調、變化有序的良好狀態,具體包括:國家主權安全、政權安全、執政黨的執政安全、意識形態安全、政治制度和公共政策有序漸進改善等,也包括社會政治秩序的大局安全。有專家強調,需要對政治安全分類,不同層次的政治安全采取分類治理,而不能以簡單的方式“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將其混為一談,導致治理不當等問題。專家們一致認為,今后應加強政治安全的學理建構和實踐研究。
?三、法治中國建設
1.關于法國、新加坡等發達國家法治經驗總結。有學者指出,法國建立的“雙軌制”的政府間縱向關系體制克服了集權型政府間縱向關系體制的弊端為我國提供了經驗與啟示,還有學者認為新加坡建成法治社會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
2.關于依憲治國。學者們認為,依憲治國首先要樹立憲法權威,其次是完善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憲法監督制度。學界提出了幾種方案,一是著手建立憲法解釋機制;二是在全國人大增設一個憲法監督委員會;三是設立憲法監督專門機關。
3.關于依法行政。學者們對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重要性、緊迫性、必要性進行了分析,也對其基本原則、基本要求和解決路徑進行了闡述。
4.關于依法治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迫切要求。學者們一致認為,十八屆四中全會,表明我國治國理政的理念更加重視法治模式,執政理念及方式正在發生轉變,朝著現代化方向發展。【責任編輯:朱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