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芳
摘 要:金工實習作為機械類學生的必修課,實習時間長,實習內容廣,具有一定的實習深度,是機械類專業學生重要的實踐教學內容,是培養大學生綜合能力的的重要平臺,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及團結協作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為更好的發揮金工實習在大學生能力培養中的作用,該文根據金工實習的特點,分析現有金工實習教學的優勢和不足,提出了從教學觀念的改變、師資力量的提高、教學內容的調整等方面改進的措施,為提高金工實習教學質量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關鍵詞:金工實習 教學改革 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0(b)-0164-02
金工實習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術基礎課程,它不僅是機械類學生學習專業課程之前必不可少的先修課程,也是建立機械制造生產過程的概念、獲得機械制造基礎知識的必修課程。機械類本科生金工實習,可貫穿于學生本科整個學習過程。金工實習教學改革,可促進機械類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和運用、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專業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改進金工實習不足,提高金工實習質量,培養大學生的綜合能力是金工實習教學改革的立足點。
1 現有金工實習存在的問題
1.1 實踐教學觀念偏差
金工實習是一項綜合性的教學活動,涉及多學科知識及能力,是學生在校學習中動手能力培養的重要內容,機械類學生實習時間長,對金工實習的要求較高,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通過金工實習學生實際參與零件的設計與制造過程,了解機械加工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習慣和專業認識。傳統金工實習目標是學習工藝知識,提高動手能力,轉變思想作風,對各部分知識的關聯認識不足,綜合素質的培養受到限制,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新技術、新工藝的重視程度不夠。而現代工業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涌現,新產品研發更是多種技術和手段的綜合,為了適應時代對大學生的要求,對金工實習的課程認識也要相應變化。金工實習不僅要培養學生對工藝知識的掌握,更應該注重能力的培養,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另外,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重理論知識,忽略實踐教學,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實踐教學對學生能力培養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1.2 實習教學安排集中,實習訓練單一
傳統的金工實習教學模式是按專業進行,同一專業的學生,集中在同一時間段進行。由于近些年的擴招,同一專業的學生人數增加,使得實習設備和實習人數不能很好的匹配,有時導致單臺設備的實習人數過多,實習質量達不到要求。學生人數多,也會導致某些學生紀律散漫,實習不認真的情況出現。受指導教師人數的影響,實習教學的集中安排,導致了實習內容的單一,同一專業的學生,實習內容基本一致,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更談不上能力培養。
1.3 師資力量薄弱
多數高校近幾年很少有一線指導教師的更新,指導教師的數量逐漸下降,對實習指導教師的認識誤區,使得指導教師引進也出現了一定困難。出現了學生的人數在不斷增加,而指導教師數量在不斷減少的現象,指導教師忙于日常教學工作,對金工實習教學研究不足,另外,從事實踐教學理論研究和實踐教學設計的高層次人員不足,導致金工實習在人才培養方面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針對以上問題,為提高金工實習質量,在金工實習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必要對金工實習進行改革。
2 改革措施
2.1 更新教學觀念
實踐教學在培養應用型人才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學生和教師的重視,學校和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是人才培養的兩個方面,兩者相互促進。實踐教學不僅為理論教學服務,還要有自己的獨立性,做好實踐教學與理論課的分工。金工實習教學不僅讓學生學習工藝知識,還應在實習中注重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金工實習是一項綜合性教學,通過金工實習使學生在實踐中思索和探索,注重知識的綜合性和關聯性,在實習中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2.2 金工實習教學改革
2.2.1 實習時間的調整
針對現有金工實習教學安排存在的不足,調整實習時間,例如機械類本科學生實習時間一般為4周,為提高實習質量,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根據課程學習把集中的4周實習分為3~4次進行,每次時間1~2周,根據需要在進行細化。
2.2.2 實習內容的改革
實習內容,是培養學生能力的載體,實習內容不僅要注重工藝知識的掌握,更要注重能力的培養。實習內容要由簡到難逐漸深入,通過不同的實習階段,不斷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綜合能力。例如機械類學生的實習內容可分為基礎實習、強化實習、和創新實習。基礎實習完成金工實習的基本任務,提高學生興趣和對專業的認識,以基礎知識的掌握為主。可安排在機械制圖之后、金屬工藝學課程教學前或教學過程中進行,這樣學生對機械課程有了一些感性認識,對機械制造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很快融入到金工實習中去。強化實習是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和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此階段可安排在機械設計、機械制造基礎等課程學習過程中進行,在此階段學生對制造工藝、制造過程的理論知識有了一定的掌握,通過金工實習,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鍛煉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促進知識的掌握和思維能力的提高。創新實習或綜合實習,可以通過產品案例,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能力,通過產品的設計、鍛煉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對學科交叉知識的了解及運用,培養創新能力。創新實習是在專業基礎課學完之后或配合一些創新設計大賽進行,通過綜合性的訓練,從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思維多方面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通過不同的階段,實習內容不斷加深,改變了原來統一的內容,為學生個體的發展提供了空間。
2.2.3 實習方式的調整endprint
采用集中實習和分散實習的方式,根據實習內容不同,基礎性內容可采用集中實習按專業和班級進行,強化實習和創新實習根據學生情況采用班級實習和小組實習,這樣既照顧到實習車間的管理,又為學生的能力培養創造了條件。
2.2.4 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教學內容的改革,為學生提供了發展空間,但對學生的管理帶來了不便,為便于學生管理,提高實習質量,對不同的實習階段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基礎實習階段,采用師傅帶徒弟的方法。此階段學生對機床的認識較少,對實習有一定興趣,對實習指導教師的依賴性較高,可以使學生很快融入到實習過程中去,加快對實習內容的掌握。在強化階段可以采用網上教學,多媒體教學等手段,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拓展學生的思維。創新實習階段,在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的同時,通過專題講座、導師制等使學生了解傳統制造技術的創新和新技術、新方法的運用及現代產品的設計制造特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設計開發具有創新意義的作品。
采用開放式教學,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更好的利用教學資源。開放式教學,增加了實習的靈活性,可以使金工實習服務于學生學習的各個階段,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學習空間。
3 師資力量的加強
沒有好的指導教師,金工實習質量就得不到保障,學生的能力培養就會受到限制,根據現有實習教師的不足及高素質實習教師的缺乏的現象,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3.1 相近理論課教師參與到實習過程中來
與金工實習課程相近的理論課教師參與到金工實習中來,理論課教師從科研、教學上給予輔助,使得金工實習內容更有助于課程的學習和延伸,對學生以后的工作和發展起到引路的作用,反過來對理論課教師的科研和對學生的認識具有積極的意義。通過理論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的協作,可以明確理論與實踐教學內容的分工,減少課程的重復性,使實踐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過程更具體。通過實習教學還可以使理論課教師不斷發現問題、了解學生的需求,提高理論課的教學水平。
3.2 實習與工程相結合,聘請企業技術人員參與到實習中來
通過合理的選題,定期或不定期的聘請企業的技術人員指導金工實習,可以使實習內容與企業實際生產接軌,技術人員可以現場指導實習,也可以通過舉辦講座、和技術培訓的方式指導金工實習。基于目前企業的管理模式,學生到工廠實習、參觀有一定難度,聘請企業的技術人員指導金工實習,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到企業現有的生產水平也為學生以后的專業實習和發展提供交流的機會。
3.3 提高指導教師能力,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現有指導教師是金工實習的主要參與者,他們的技能和水平直接影響到金工實習的質量,為此應該認識到實習指導教師的重要性,加強指導教師的理論學習和基本功訓練,提高教師的素質,使他們有意識參與到教學改革中來;另一方面,提高實習教師的待遇,加大實習指導教師的培訓力度,重視實習教師的工作,提高教師對工作的認識,調動工作積極性。
4 結語
金工實習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對提高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重視金工實習教學改革,把它作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平臺,使金工實習在新時期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會強,孫維連,馬躍進,等.加強金工實習,培養創新能力[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2(5):153-155.
[2] 韋相貴.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金工實習教學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35):57-58.
[3] 馬鵬舉,王亮,胡殿明.工程實踐教學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143-1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