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捷
摘 要: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性逐漸得到廣泛的重視,但我國的高等工程教育仍存在不少問題,工程性缺失和實踐教學薄弱問題長期未得到解決,這已經成為制約高校教學質量和學生就業的重要問題。尤其是機電領域優秀人才短缺的現狀已引起關注,針對培養社會急需的機電領域卓越工程師,本研究結合機電領域卓越工程師在知識、能力與素質方面的培養目標要求,提出了培養計劃,探求適應21世紀國內外高等工程教育發展趨勢的機電領域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質量,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培養創新型工程師。
關鍵詞:機電一體化 卓越工程師 人才培養計劃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0(b)-0191-01
機電一體化卓越工程師的提出是專業根據機械電子工程學科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旨在培養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意識與良好的綜合素質,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現代先進制造系統設計制造和機電一體化設備(數控機床、機器人)故障診斷與維修基本理論和方法,能在現代制造業第一線從事機電一體化產品的設計制造、運行維護、技術開發等方面工作的“現場工程師”[1]。其意在適應新世紀培養機電一體化高級工程技術人員與職教師資的需要,改變我國機電方向從業人員嚴重不足,知識和技能平均水平不高,工作經驗不足的現狀。
1 構建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
本課程體系結合機電領域卓越工程師在知識、能力與素質方面的培養目標要求,改革傳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的“三段式”課程結構,構建新型課程體系與培養方案,對于提高卓越工程師的培養質量十分關鍵。在課程體系的建設中,將機電卓越工程師課程體系劃分為理論教學環節、實踐教學環節、課外實踐環節三部分。根據課程性質,實現了基于“理實結合”的課程群建設,組成了機電類、機床類、機器人類課程群。
1.1 理論教學課程體系
在理論教學環節上,優化整合教學內容,專業基礎增加了電類課程,優化了機類課程內容,為學生打下良好的機電貫通的學科基礎;專業基礎增加電類課程,精選優化機類課程,為學生打下良好的機電貫通的學科基礎;專業課程突出數控機床、機床電控及PLC、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修等核心課程,增加核心課程學時,并輔以實踐環節。由企業、職業院校和專業教師共同修訂完善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的教學大綱,以“理論先進,注重實踐,學以致用”的原則,結合數控機床在企業中的實際應用,對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優化組合,對于應用性強的課程,教學內容靈活調整,以典型的工程實際問題為“大作業”的形式使學生在“做中學”,強化理論聯系實際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2 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在實踐環節上,將教學實踐環節與校外企業實踐環節相結合,根據一體化人才的培養特點,結合高校的實際情況,研究了課堂設計,校內技能實踐,企業實踐三個層次,包含了課程設計、教育實習、微格教學、金工實習、技能訓練、企業實踐等多個模塊環節。在校內掌握傳統加工技術相關技能的操方法,訓練學生數控車(加工中心)的操作技能,達到國家職業技能中級標準,取得相應職業等級證書。訓練學生數控機床裝調維修操作技能,取得國家職業技能等級中級證書。訓練學生數控機床裝調維修操作技能,取得國家職業技能等級技師證書等。在企業中完善包含華中、FANUC和Siemens數控系統連接與參數配置、數控機床組裝與調試等功能的實驗、實訓基地;建成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修教學仿真平臺和故障庫;完善實驗、實訓基地開放制度。遵循大學生實踐能力形成規律和認知特點,按實踐教學階段化、模塊化、教學方法多樣化原則,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結合,校內校外相結合。
2 構建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優秀師資隊伍
按照自我培養與積極引進相結合的原則,緊緊圍繞本專業的建設目標,加強師資隊伍和學術梯隊建設。有計劃的選派教師到企業和名校培訓進修,安排老師參加數控機床維修的專題培訓,組織理論老師進行實驗實訓的項目開發,并考取相應的高級職業資格證書,進一步提高教師理論、實踐教學水平和學歷層次。繼續選派教師到相關企業的設計、生產一線進行實踐鍛煉,提高專業教師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及科研能力。現有的該專業教師來自多所高校和企業,由機、電多專業組成,充分體現了機與電的緊密結合。通過參加數控維修培訓,自主研發數控維修實驗實訓設備,建設實驗實訓室,為企業服務,打造了一支既能勝任理論教學又能進行實踐教學的“一體化雙師型”師資隊伍。目前具有職業資格證書的教師占73%,部分成員是“機械制造工程”國家級教學團隊成員,同時做到以科研成果充實和更新教學內容,以科研活動促進師資隊伍建設。
3 構建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質量管理體系
強化教學質量監控和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堅持“教學一票否決制”等各項教學管理制度,切實發揮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作用。發揮督導監督指導教學的作用,對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評估指導。實行雙導師制度,學校遴選思想和專業素質過硬的專業教師擔任校內導師,負責指導學生專業和師范教育課程學習,聘請中等職業學校優秀教師擔任校外導師,負責指導學生教學實踐能力訓練和能力的培養。與用人單位建立長期有效的聯系,及時反饋崗位技能需求,從而完善培養計劃和技能培訓的內容。實踐課程設置根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以職業技能訓練為主線,與專業能力培養需求相結合,與職業資格標準相結合,強化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理論課程環節配合實踐環節,教學大綱及時調整,與時俱進。開展理實“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并以此為抓手,改變過去理論、實訓割裂的教學方式。
4 結語
機電一體化卓越工程師的培養對于當今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巨大需求有著重要意義,本研究結合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機械維修及檢測技術教育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以及學校的辦學特色與教學實際,研究制定機電領域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方案、建設一支高水平“一體化”師資隊伍、以及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進而培養出符合經濟發展所需的機電領域卓越工程師。
參考文獻
[1] 王仲民,祁宇明,石秀敏,等.機電一體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36):76-78.
[2] 張仕海,閻兵,鄧三鵬,等.機電卓越工程師人才配養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的構建[J].中國電力教育,2014(3):29-30.
[3] 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學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