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誦
(天津市河東區科學技術委員會 天津 300171)
科普活動陣地是面向居民普及科學知識、推廣科技成果的重要場所,是開展科普工作的重要平臺和載體,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社區科普活動陣地的建設對于實施《全民科學素質綱要》,提升科普服務能力,優化改善基層科普工作環境和條件,特別是最基層——社區的科普環境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社區科普設施和陣地建設一般采取共建共享的方式,具體包括:①新建。一些新社區或條件較好的社區,可以根據社區科普工作的實際需要和社區自身特點,建設具有本社區特色的科普活動場所,并完善其科普功能。②共建共享。一些成熟社區,可以利用轄區內其他社區適合科普活動的場所,采取“科學配置、一所多用”的方式,在不影響發揮這些場所原有功能的同時,完善科普設施條件,增加科普活動功能。③共駐共建。一些沒有公共活動場所的社區,可以發揮駐區單位場所的作用,采取“充分協商、資源共享”的方式,將駐區單位的資源整合成為社區科普設施。
社區科普活動陣地是依托社區的科技、教育、文化、生產經營和服務等場所,包括向社區居民開放的,具有特定科學技術教育、傳播、普及和服務功能的社區科普設施。社區科普活動陣地兼具圖書室、活動中心、社區科技館、青少年科學工作室、科普園等1種以上的功能。
社區科普圖書室是以社區為單位,依托一定場所收集科普圖書資料,向社區居民提供閱讀環境和借閱功能的科普陣地。建設的基本條件為:①有面積不少于 20,m2的固定場所,并配備適量的桌椅。②有 500冊以上科普書籍的科普專柜。社區科普圖書室可通過與縣級或市級圖書館聯網,共享科普圖書資源。③制定相應的《科普圖書室管理制度》和《科普圖書借閱制度》。④設置專門的管理人員,負責圖書分類、歸檔、借閱等。
社區科普宣傳欄(畫廊)是在城區街道人口密集區建設的一種直接向公眾宣傳科學技術信息的具有展示功能的固定科普設施。建設和管理社區科普宣傳欄(畫廊)應做到如下幾個方面:
2.2.1 科學規劃,保證質量
①建設地點應得到相關部門認可,保證建設占地的合理性。②應建在廣場、公園、社區等人群較為集中、便于公眾觀看的場所。③造型應美觀、安全,可視距離適宜,與周邊地理環境、自然條件適應、配套,且堅固耐用、防水防曬、綠色節能。④應有“科普宣傳欄”名稱標志,安裝夜間燈飾,按規定時間啟閉。⑤可建成使用或雙面使用形式,用于展示科普宣傳內容的長度一般不少于10,m。
2.2.2 及時更新,確保需求
社區科普宣傳欄(畫廊)宣傳內容要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便于公眾理解和接受;主題明確、通俗易懂、簡明扼要、圖文并茂;具有較強的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同時,宣傳欄的內容要隨時更新,一般張貼內容每兩月更新1次。
社區青少年科學工作室是以青少年為主要對象,以參與實驗和相關實踐活動為主要形式,配備有相關設備、器材和工具的科學活動場所。
中國科協一直支持各地青少年科學工作室的建設和活動開展。利用工作室開展活動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①創建設計特色鮮明、符合當地需求、具有科學性的工作室環境。②發揮科技工作者優勢,建立一支穩定的科技輔導員、志愿者隊伍,定期組織培訓,提高人才隊伍的專業素質和知識水平。③體現地方特色,設計好活動主題方案,開展多樣化的未成年人校外科普活動和社區科技實踐活動。④開發“流動工作室”,開展進校園、進社區等巡展活動。⑤定期組織開展青少年夏(冬)令營、主題科學實踐活動、科技競賽活動,把科普教育作為青少年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社區科普學校可以是社區科普大學、社區科普講堂、社區科普學院、青少年科技輔導學校等多種形式。學校一般采取學員自愿參加、教師面授的方式,是社區開展科普的重要載體和實行社會化教育的重要途徑。
2.4.1 牢固樹立“立足社區、服務居民”的工作方針
制定社區全年的科普工作計劃,把科普教育工作列入社區的議事日程,落實科普活動經費。社區科普學校始終堅持面向社區群眾普及科學知識,把社區居民的意愿放在第一位,把社區居民的需要作為辦學的第一選擇,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充分征求群眾意見,科學有序地安排教學活動。并且從多方面了解群眾的文化需求,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及時進行補充完善,使科普學校的授課內容能夠真正滿足群眾的需要。
2.4.2 依據社區居民的實際需要設計課程
抓好課程設置,并在完成現有課程情況下,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加強課程體系建設,使課程更科學、更合理、更符合群眾需求。針對社區居民的需要,學校可開設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食品安全、應急避險、健康生活、疾病預防、生態環保、法律常識等多種課程。在教學形式上,采用播放光盤、教師授課、發放自學讀本等多種教學形式。
2.4.3 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相結合
社區科普學校既可以開辦在城區,也可以開辦在農村、部隊、封閉式小區等群眾需要的地方。科普教育在教學中要有可操作性,可通過聽課、討論、座談等形式進行科普教育,使科普教育真正落實于教學之中。學校可結合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等大型科普活動,開展科普知識競賽、才藝展示、文體表演等活動,也要組織學員參與科普進社區、進家庭、進學校、進工廠、進農村等科普宣傳活動,把科普活動與科普學校的教學內容結合起來,通過學員將科普知識傳播到社區的每個角落,發揮科普學校的載體作用。
2.4.4 強化領導和管理,建立完善辦學的長效機制
①完善組織領導和實施機構。社區科普學校可以采取總校與分校各司其職的辦學形式,市、縣級科協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建設科普學校總校,各社區的科普學校為其分校,在總校統一指導下開展工作。分校設置專兼職人員,依靠可利用資源,發揮自身優勢,不斷推進和發展社區科普學校的辦學工作。②組建師資隊伍。社區科普學校的師資應由科普學校總校統籌考慮,一般由縣(市、區)、街道、社區相關單位推薦,總校和各分校審查批準,組成總校、分校兩級講師隊伍。講師一般在科普志愿者中聘請,建立個人師資檔案,確保教學的連續性和教學效果的穩定性。③定期招收學員。學員的招收在科普學校總校的安排下,由分校實施。根據社區實際情況以及居民的需求,確定每期重點招收對象。④制定規章制度。如教師備課制度,學員守則,信息反饋制度,學員考勤、結業、表彰和獎勵制度,教研活動制度等。⑤加大投入。要配備教學場地、教學投影演示設備、電腦以及其他必要的辦公設備等。社區科普學校的投入一般由總校與分校共同承擔,以分校投入為主。⑥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勵制度。社區科普學校的獎勵包括教、學兩方面。對積極參加教學活動、全面完成教學計劃、深受學員歡迎的講師、教授,分別按管理權限由科普學校總校、分校在每學年結束時進行表彰,并通報講師、教授所在的工作單位或離退休管理部門。
社區科普網絡書屋是為滿足公眾科普需求建立的,以豐富、權威、實用、最新的科技知識信息為主要內容,有針對性地提供科普信息服務的網絡平臺。社區科普網絡書屋的建設和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2.5.1 規劃位置,規范設計
建設社區科普網絡書屋要深入了解社區群眾對于互聯網技術的接受程度、熟悉程度和實際需求,依據當地網絡基礎設施的完備程度,參考其他地區實施經驗,聽取專業人員的建議,科學地規劃論證,有序地推進。
2.5.2 發動社會,聯合協作
目前我國公益性的互聯網科普服務并不能滿足巨大的公眾需求,因此一些具備技術實力的公司所提供的互聯網科普服務就成為重要力量,這決定當前社區科普網絡書屋的建設要以“采購公共服務”的方式為主,以政府或群眾團體主導的自行建設方式為輔。對于提供網絡科普服務的公司,一方面要積極通過“聯合協作”的方式,引導和激勵他們服務社區群眾,參與科普事業;另一方面要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對參與科普工作的社會力量給予人才引進、技術創新、資金來源等政策上的幫助與支持。
2.5.3 民主管理,雙向發展
在社區科普網絡書屋建設與管理中,可以聯合社區的駐區單位、社區科普組織,甚至部分社區居民使用者共同參與,使社區科普網絡書屋不僅成立科普傳播工具,更是交流的渠道。社區科普網絡書屋的發展方向,除了全面覆蓋社區的綜合性書屋之外,還可以根據應用領域不同建立專業性書屋,兼顧社區居民個性化需要。
2.5.4 加強培訓,提升效果
已建設或計劃建設科普網絡書屋的社區,可以通過對重點人群進行專項培訓的方式來提升網絡書屋的使用效果,培訓的重點內容可以分為 3類:①互聯網資源的獲取和利用方法,包括重點網絡資源來源的介紹、互聯網資源檢索技術等。②科普網絡的使用方法,尤其是快速準確獲取生產、生活、實用知識的方法,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采取現場操作的方式進行培訓。③與互聯網有關的知識,包括如何購置計算機設備和安裝網絡通信設備,如何通過網絡進行購物、銷售或發布供求信息等。
電子顯示屏是在具備圖、文、聲、像等各種表現手段的基礎上,通過融合平面、電視、廣播、網絡、移動等各種媒體形態,綜合運用集中監控、高亮顯示、交互體驗、戶外安全、定點傳播等領域的先進技術,形成的新型戶外展播平臺。電子顯示屏的建設和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2.6.1 保障播放信息的安全性
對電子顯示屏進行遠程管理和監控,需要具備必需的網絡條件。建議采用有線網絡傳輸的方式,這樣做有利于保障信息的安全性,保證傳播的內容積極健康。
2.6.2 保證設備運行的效果
在社區建設電子顯示屏時,由于場地大小、位置不同,觀看屏幕的距離也有所不同。電子顯示屏目前主要分為 LED顯示屏和 LCD液晶顯示屏兩種。LED顯示屏的特點是可拼接,面積大,屏幕大小從幾平方米到幾十平方米不等,但其視頻分辨率較低,不適合近距離觀看,只適合 10,m 以上較遠距離觀看,如在廣場、樓宇外側等。液晶屏的特點是畫面細膩、顯示效果好,但屏幕一般都小于 165.1,cm,適合 10,m 以內近距離觀看,如在社區的路邊、公園一角、走廊等。室內電子顯示屏對環境適應性要求不高,但在戶外環境中應用電子顯示屏,經常面臨風吹雨打,所以其環境適應能力很重要。電子顯示屏應采用鋼結構外殼,顯示屏部分采用減反射鋼化玻璃對設備進行加固,整個外殼應具有良好的防爆、防盜、防雨、防雷、防塵等特性,而且有寬溫設計,確保氣溫在-30~50℃的范圍內都能夠正常工作。
2.6.3 及時更新播放內容
及時將有關各級政府的惠民政策和街道、社區的工作動態信息以及就業招聘信息不斷更新到顯示屏上。讓居民更直觀、更及時了解和掌握各級政府的惠民政策及街道、社區的工作信息,方便居民辦事。便民信息內容涵蓋辦事指南、時間日期、天氣預報、就業招聘、科普宣傳、各項重要活動會標、節慶宣傳標語等。電子屏信息滾動播出,流量大、傳播速度快、更換內容便捷,能在第一時間為居民發布各種信息,方便居民辦事,提高服務效率。
2.6.4 搭建資源共享平臺
依托電子顯示屏建設資源共享平臺,形成覆蓋盲點的科普網絡。電子科普畫廊由中央控制系統和終端展示設備 2部分組成,中央控制系統包括媒體資源庫、編輯發布中心、用戶中心和終端管理中心,終端展示設備包括顯示設備、音響設備、通信設備、交互接口和安全防護設備。可以通過 3,G 網絡進行傳輸,將它的終端擴展到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上,形成一個固定與移動并存的無覆蓋盲點的科普網絡,并利用云計算等資源共享技術,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安全性。
社區科普活動陣地建設應達到以下基本條件:①能夠滿足經常性地利用社區科普活動陣地開展科學技術教育、宣傳、培訓、咨詢和服務等活動的一般要求。②社區科普活動陣地具備一定規模,具有開展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活動的功能。③配備適量的科普文字、圖片資料,以及音像、演示、實踐設備和器材,并能夠及時更新和補充。
社區科普組織或社區科普工作者要根據需要,不斷完善社區科普活動陣地的科普功能,積極開展科學技術教育、宣傳、培訓、咨詢和服務等工作,滿足社區群眾生產、生活的科普需要。
①建立崗位責任制。成立組織機構,明確崗位職責,確定專人負責。 ②適時開放。要確定便于社區群眾的開放時間,并向社區居民公布,由專人值班。③要定期組織科普活動。結合社區實際,制定活動計劃。④要做好設施維護。設立一定的專項資金,每年定期對科普活動站的科普設備及設施進行檢查維護。⑤要做好檔案管理。對科普活動站的圖書、展板、活動器材等設立臺賬,重要設施列入社區財產賬目;科普活動站開展的各種活動資料要注意及時歸檔。■
[1] 中國科協科普部. 社區科普工作手冊[M]. 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13.
[2] 黃石市科普櫥窗(宣傳欄)規范化建設及管理辦法[EB/OL]. http://www.doc88.com/p-094900059726.html.
[3] 社區科普學校管理制度[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64,e69bee81c758f5f61f673d.html.
[4] 高明. 對網絡科普服務市場供給狀況的分析[J]. 科技與企業,2014(14):234-235.
[5] 尹鴻鈞,戴小莉. 校風建設是學校工作中的一項基礎建設[J]. 教育與現代化,1986(00):11-13.